曹青
非語言行為是相對于語言行為而言的,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注重教師的語言表達,以及與學生之間建立溝通橋梁,忽視非語言行為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了解非語言行為的理論知識,提高對非語言行為的認識,在課堂之上更多地加入非語言行為應用,以此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一、提高非語言行為的運用意識
傳統(tǒng)小學數(shù)學教學方式更多地注重教師的語言表達,而不重視非語言行為應用,這在現(xiàn)代教學過程中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般情況下沒有接受過非語言行為方面的系統(tǒng)培訓,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做到科學合理地應用非語言行為。雖然非語言行為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應用方面并沒有受到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重視,因而推廣非語言行為教學方式最關鍵的是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應用意識,讓教師深刻地認識到非語言行為在教學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對小學數(shù)學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科學的培訓,讓小學數(shù)學教師了解并且把握什么是非語言行為:非語言行為表達方式有許多種,其中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空間距離語言、外表語言。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懂得適時應用面部表情給予學生相應的反饋,對于表現(xiàn)良好的給予一定的語言鼓勵,同時在眼神等面部表情方面有所反映,對課堂表現(xiàn)不太好的,表情可以適度嚴厲一些,這些都是非語言行為最基本的應用。另一方面,加強教師對非語言行為重要性的認識,有些教師在課堂之上會跟隨自己的習慣授課,并不關注學生的反饋等,對于自己的眼神、手勢、服飾很隨意,并不清楚這些細微動作會給學生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有時候因為教師不恰當?shù)闹w語言損害其在學生心目當中的美好形象,從而影響教學過程,所以教師要意識到非語言行為對教學的影響,注重自己的行為和形象,為學生構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非語言行為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一言一行、舉手投足之間給學生以恰當?shù)闹敢瑥亩囵B(yǎng)學生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二、把握非語言行為的運用尺度
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階段,模仿力比較強,教師行為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因而教師在課堂之上的非語言行為必須給學生以正能量,必須是積極向上的,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但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部分教師并不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過于“粗線條”,并不在乎自己的某些行為是不是會對學生產生不好影響,經常會因為自己不好的舉止影響教學質量。因而教師運用非語言符號時要考慮到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征、生活閱歷及對事物的各種接受程度。例如,在著裝方面,教師要注重自己的身份,不能穿著奇裝異服,在授課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簡單、大方的風格,可以適度化淡妝,但不可以化艷妝,這樣會影響學生注意力,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形象。教師運用非語言行為時,要注重控制好使用次數(shù)以達到簡明扼要的目的,適度使用非語言符號可以有效幫助師生交流溝通,讓學生在課堂之上更活躍、不拘束??偠灾?,非語言行為在課堂之上的影響是非常重大的,適度的非語言行為可以幫助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良好聯(lián)系,對教學過程起到積極作用;過度的非語言行為會影響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阻礙學生進步,對教學過程產生消極影響。
非語言行為固然具有一定的教學輔助功能,但所謂過猶不及、物極必反,教師在運用非語言行為輔助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加強非語言行為的交流反思
非語言行為的交流反思主要指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談舉止是否恰當、是否符合為人師表的基本要求,反思自己在課堂之上的非言語行為是否有助于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非語言行為應用和數(shù)學教師自身生活習慣及素養(yǎng)有著很大聯(lián)系,因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極為注重這方面素質鍛煉與提升。一方面,隨著時代進步和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多的途徑可以提供給小學數(shù)學教師學習,提高對非語言行為的把握能力。學??梢远ㄆ谂e辦關于非語言行為主體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這方面的業(yè)務素質,加深教師對非語言行為的理解及提高運用能力。另外,學校要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學習,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穿著打扮更符合人民教師的形象,提高教師非語言運用能力,讓小學數(shù)學教師深刻地意識到非語言行為對課堂的影響。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努力精進自己,多看一些關于非語言行為方面的案例研究,提高自己在非語言行為方面的掌握能力,主動和非語言行為運用比較好的老師學習交流。非語言行為的運用是一個長期過程,教師在此過程中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總結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學生作為教師的非語言行為的直接受眾,可以給數(shù)學教師提切實可行的意見,教師在和學生做足交流的基礎上對自己的非語言行為進行調整,以更好地為學生營造適合學習的課堂氛圍。
真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非語言行為教學的功效,需要教師不斷總結、不斷提升、善于總結,去除消極因素,這樣才能真正讓非語言教學行為成為助推數(shù)學課堂的有力手段。
總而言之,非語言行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根深蒂固地影響教師的教學習慣,很大一部分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語言表達,忽視非語言行為應用,不利于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率提高。因此,小學數(shù)學教師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積極探索非語言行為對課堂的影響,了解非語言行為的理論知識及應用技巧,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之上的引導作用,利用非語言行為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把握好非語言行為的特征及運用規(guī)律,最大限度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