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如果不是有人發(fā)明了火車,如果不是有人把鐵軌鋪進深山,你怎么也不會發(fā)現(xiàn)臺兒溝這個小村。它和它的十幾戶鄉(xiāng)親,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皺褶里,從春到夏,從秋到冬,默默地接受著大山任意給予的溫存和粗暴?!边@是新當選的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的成名作《哦,香雪》的開頭。這部作品發(fā)表于1982年,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她曾經的插隊經歷。
1975年高中畢業(yè)的鐵凝,做出人生中第一個重大抉擇,放棄當文藝兵和城里工作的機會,決定下鄉(xiāng)插隊。來到農村,她并不是順應潮流,當時正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尾聲;也不是被迫無奈,而是自己主動性的選擇。因為她相信一位老作家的話,中國作家來自農村,她要實現(xiàn)當作家的夢想。在農村,鐵凝以她質樸、溫厚、堅忍的天性很快融入到農民的生活中。她對農民不是簡單的理解同情,而是內心深處對農民生活的歸依。她試圖在這里找到生活的根,在這里找到心靈的依托。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至此才真正開始。鐵凝后來在談到她的創(chuàng)作時說:“一個中國作家,要描寫、敘述、表達你對這個民族的理解,對中國人的理解和認識,我想還是應該對中國的農村有所理解?!薄安徽嬲亓私庵袊霓r民、中國的鄉(xiāng)村,就不可能真正把握、理解中國這個民族……”是的,終日以土地為生的農村生活,最接近人類生存本真的狀態(tài)。文學也只有觀照這種最本源的生活境像,才能抵達人類的精神之根。
能否植根生活、反映人們內心的關切,檢驗著文藝作品的含金量。“生活是藝術所以生長的最肥沃的土壤,思想與情感必須在它的底層蔓延自己的根須?!彼囆g創(chuàng)作者沉下心來,仔細觀察生活,認真打磨作品、深耕細作,才能為我們的文藝舞臺增加更多生動、精彩的中國故事。2015年,作家路遙的作品《平凡的世界》被改編為電視劇并搬上熒幕。在這部電視劇的帶動下,許多人又重溫了這部小說。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擁有這樣持久的生命力,是因為作品本身所攜帶的“泥土味”。為了真實、生動地反映書中人物的礦工生活,路遙曾深入銅川煤礦,多次和工人一起下到千米井下現(xiàn)場,體驗煤礦工人的生活,搜集和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使自己的藝術觸角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人物生活現(xiàn)場中的所有氣息,使自己的創(chuàng)作與筆下的人物息息相通。路遙的座右銘是“像牛一樣地勞動,像土地一樣地奉獻”,這句帶著濃濃泥土味的座右銘也正是路遙的文學精神。
同樣在2015年,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揭曉,李佩甫的《生命冊》獲此殊榮。作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年出版的《生命冊》幾乎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說,整部作品寫了3年,但積累的時間用了50年。這是他付出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這部作品給他帶來一生的盛譽和報償。寫作之前他頻繁地下農村,了解新變化,沉淀新感受,著意彌補自己新農村生活經驗和認識的匱乏。他還拿出一部分錢去炒股,只為了解炒股的常識,體會書中人物的心態(tài)起伏。李佩甫坦言,他自覺把“平原”作為他的寫作領地,每年都要不時去鄉(xiāng)下走一走。也正是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眷戀、對生活觀察的細致入微,有評論家認為,他的三部曲“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新中國數(shù)十年的時代變遷,在社會價值、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從古至今,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無一不是反映時代的風貌,反映社會變革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和沖突,站在時代的潮頭,深入剖析讓人有所悟,把人們的思想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國外的優(yōu)秀作品,也無一例外不是如此。既然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為何還會涌現(xiàn)出這么多沒質量、胡編濫造的文藝作品呢?關鍵的問題還是為誰服務的問題。許多文藝工作者,在改革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不是在為人民服務,而是在為“人民幣”服務,眼睛盯的是花花綠綠的鈔票,當然創(chuàng)作不出高質量的文藝作品了。所以,文藝不但要多些泥土味兒,更要少點銅臭味兒。
每一個文藝工作者,都應該秉持破除功利、浮躁、因襲的陳規(guī)陋習這樣的信念,多創(chuàng)作“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文藝作品。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我總是在想,如果多站在群眾的視角,使用群眾的語言,多挖掘一些平凡中的偉大,讓作品帶上濃濃的“泥土氣”,這樣反而會有更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只有胸懷時代、胸懷人民的創(chuàng)作者,才能創(chuàng)作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群眾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