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wò)爾族,是馳騁在新疆、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的少數(shù)民族。達斡爾族人,驍(xiāo)勇善戰(zhàn),射箭、騎馬統(tǒng)統(tǒng)不在話下,所以,達斡爾最早是“開拓者”的意思。達斡爾族,名副其實的開拓者,他們不僅曾為清朝穩(wěn)固邊疆立下汗馬功勞,而且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抵御侵略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獨樹一幟的建筑風格
善于騎射的達斡爾族,并不是游牧民族,他們主要是以打獵、務農(nóng)為生,所以他們的房屋就不是隨時可以移動的蒙古包,而是一排排整齊的“介”字形草房或者磚瓦房。在屋外,家家戶戶都圍著柳條編織的籬笆,在院子里,達斡爾族人注重采光,每間房都要有很多扇窗戶,房屋排列得很整齊,格局分明。不過,他們與漢族有個風俗很不一樣。漢族認為東邊是最富貴的方向,房東一詞也是這么來的;而達斡爾族卻以西為尊,所以西邊的房屋建得最寬敞,再鋪上葦席或毛氈,提供給家里長輩或者貴賓居住。
達斡爾族的服飾
因為達斡爾族與蒙古族、滿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他們的服飾就有些相似。達斡爾族男子會打獵,動物皮毛很多,他們大部分時間穿皮袍或者長袍,用白布包頭,束寬腰帶,戴皮帽,著皮靴,為了方便騎馬,衣服的中間還會開衩。達斡爾族的女子,擅長手工刺繡,喜歡戴繡花、掛著珠子的帽子,身穿繡有花邊圖案的長袍,有時外套是長或短坎肩,還會親手縫制繡花鞋呢。
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
狩獵業(yè),簡單地說,就是打獵、捕獵,曾經(jīng)是達斡爾族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產(chǎn)活動之一。在長期的生活中,達斡爾人攢下了許多狩獵方面的知識與經(jīng)驗,如下套子、設陷阱、鷹獵等等。除了這些,還為達斡爾族帶來了獨具特色的民間體育,強化了達斡爾人的剽悍(piāohàn)性格,給了他們健康的體魄。
鷹獵
鷹獵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狩獵方式,多在雪后的清晨進行。在冬日寒風中,達斡爾族的獵人們腳跨駿馬,左臂托舉獵鷹,尋游在雪野山林之中。他們發(fā)現(xiàn)野雞、野兔等小型禽鳥動物后,便令獵鷹迅速出擊,準確而有效。鷹獵的收獲量雖然不大,但它既是一種生產(chǎn)勞動,又是一項饒有風趣的體育娛樂活動,深受達斡爾人的喜愛。擁有一只聰明伶俐、敏捷強悍的獵鷹也成為達斡爾族獵人們的驕傲與自豪呢。
摔跤與頸力賽
新疆的阿西爾達斡爾民族自治鄉(xiāng)被人們譽為“摔跤之鄉(xiāng)”,很多摔跤明星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除摔跤外,勁力賽也是達斡爾族人十分喜歡的一項游戲活動。頸力賽,不受場地的限制,只需要一根長2米、直徑3厘米的光滑布條,參賽者兩人腳蹬腳,伸直腿坐在地上,兩人的脖子固定在布條的兩端,待裁判一聲令下,兩人用力扳拉,把對方拉起臀部離地為勝。如果比賽過程中分腿、斜倒也算失敗。圍觀者喊著有節(jié)奏的拍子為雙方鼓勁,當被扳起者敗下場后,別人可以接替他再上場較量。勁力賽不僅幫助達斡爾族人強身健體,還是他們茶余飯后一項不錯的熱身游戲呢。
獨具特色的木庫連
木庫連是達斡爾族獨創(chuàng)的樂器,也是他們的“活化石”,這種古老的樂器近來卻越來越受矚目。在美國、意大利和法國的電影音樂中,屢屢聽到木庫連奇妙的聲音,在我國的納愛斯牙膏的廣告音樂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呢。
木庫連是用鋼片制成的一種口弦琴。首先將鋼片彎成約10厘米長的鉗形,中間夾以薄鋼片,尖端彎曲,演奏時左手握口弦琴的尾端,用嘴巴含住鋼片,右手食指彈撥鋼片的尖端部位,震動時發(fā)出聲響,用口唇控制曲調(diào)變化。不過它的音量很弱,音域狹窄,上下音距不到五度,好在攜帶方便,休息時、吃完飯后,吹上一首也是別有風味的事。在木庫連的背后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很早以前,在青山綠水環(huán)繞的達斡爾族部落中,居住著一對恩愛美滿的小夫妻。誰料到,禍從天降,男人突然得暴病死去,女人非常傷心。她一個人生活,感到很寂寞,經(jīng)常到野外采野菜養(yǎng)活自己,順帶散散心。有一天,她又去采野菜,看見一棵扁扁的野草,覺得很好看,順手拿過來吹了幾下。她聽見這聲音特別好聽,吹著吹著,她的心里好受多了。后來她整天琢磨怎樣能將野草做成個會吹奏的樂器,于是,她找來鐵片,仿造野草的模樣,打磨成了達斡爾族第一個木庫連。每當她想念死去的愛人時,就拿起木庫連吹起來,以緩解自己的苦悶心情。族人們聽到她的彈奏,都覺得很動聽,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就成了達斡爾族人民喜愛的樂器了。斡爾族人民不但用它表達對情人的離情別緒,還能彈奏出各種復雜的聲調(diào),來表達他們對生活、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