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崇政
在酒意朦朧的狀態(tài)下游歷羌寨,或許是最充滿詩意的姿態(tài)。
石椅羌寨:酒迎賓客,羌樓傳歌
深入北川山里,那里錯落著數(shù)不清的羌寨。這些羌寨大都依山而建,寨民傍山而居,一座山頭便可滋養(yǎng)一個寨世世代代。
然而,2008年那場世界震驚的大地震在奪去眾多生命的同時,也將許多存在了幾十甚至上百年的羌寨毀于一旦。距老北川縣城遺址僅1.5公里的石椅羌寨在地震中雖然遭到重創(chuàng),但并沒有毀滅性坍圮,成為為數(shù)不多幸存的羌寨之一。
驅(qū)車往石椅羌寨需要沿山路蜿蜒而上,山路狹窄,僅容一輛車通行。一面是高山,另一面是懸崖,地勢雖險,但對面山間的層巒疊翠和繚繞在山間的霧靄,讓一切變得輕松愜意。
石椅羌寨的寨門位于山體的中下部,寨門前的平臺開闊平整,但想要到達寨門,則需要攀爬近百級臺階。
我們一行舉步寨門的時候,已有六位身著華服的羌族女性在寨門口站定,手持紅絲帶,輕輕地綰在我們的左手腕上,“這條紅絲帶代表吉祥如意,不要弄掉,一會還有用處?!鼻甲迮咏o我們賣了個關(guān)子。
話語剛落,四聲響徹云霄的毛青杠樹迎寨禮炮被寨門樓上的寨民點響,著實把我們嚇了一跳。一抬頭,綁有羊頭骨的“石椅羌寨”牌匾高懸城樓頂,兩旁對聯(lián)“神造火盆仙山,天賜石椅羌寨”講述這個寨子的超俗與神奇。
一切都驚魂未定,一串洋洋灑灑的羌歌唱起,羌族姑娘給每個人遞上一杯蜂蜜酒。蜜酒入口,甘甜辛辣,隨即便被引入酒樓。
石椅羌寨是地震后山東援建復原的第一座羌寨,如今,寨子里的居民已改變了原始的生存模式,將羌寨轉(zhuǎn)變?yōu)樯罴媛糜蔚乃?。“我們歡迎山東的親人來家里做客,按照羌族的禮儀,我們要獻歌三首,每首歌畢,諸位痛飲一碗蜂蜜酒!”三位羌族姑娘話畢啟嗓高歌。
我相信每一位聽慣了流行樂的人,在實際聆聽羌歌后都會被震撼:嘹亮而不刺耳,高亢而不急促:“敬上一碗清亮亮的咂酒,給最愛的親人們。再也喝不完的咂酒,再也喝不完的咂酒!”一曲歌畢,羌妹一聲“西斯庫,撒!”代表請舉杯,干杯!面對這樣熱忱的祝酒歌,再諳熟拒酒之道的人也只能一飲而盡。
羌族的蜂蜜酒由青稞、糯米、蜂蜜等用土法釀制而成,酒精度數(shù)僅有8度,但由于濃度較高,又稱“見風倒”。三碗祝酒之后已足以令酒量一般的人“霧里看花”。
在酒意朦朧的狀態(tài)下游歷羌寨,或許是最充滿詩意的姿態(tài)。
釋比:引人入神的羌家大祭司
方才提到寨門處的一副對聯(lián)并非故意遣詞造句,石椅羌寨有其由來。
石椅村有很多獨具觀賞價值的奇巖異石,其中,離石椅村不遠處的奇石群中有一把偌大的雙人石椅,屬天然之作,形狀逼真,石椅中間有左右放手的干隔。
傳說是羌族至高無上的天神阿爸木比塔的三公主木姐珠和凡間羌族小伙斗安珠成親時,由天爺賜給他倆的座椅,當?shù)厍济褚虼藢⒅Q為龍鳳椅。由于羌族人偏愛石頭,加之這里有一把神奇的天然石椅,因此很早以前這里就稱為“石椅寨”。
“你們可以將手腕上的紅絲帶系在石椅旁的樹上,祈求愛情美滿,早生貴子。”羌族姑娘在我們?nèi)胝瘯r賣的關(guān)子,在此時得到了解答。
從石椅寨沿盤山公路上行一公里,上面是一塊充滿神話色彩的平川,里面有一個形如火盆的山谷,傳說是羌族的火神蒙格瑟的兒子燃比娃第二次上天為人間取火用來裝火的盆子。后來這里的羌民為緬懷燃比娃為人間取火的艱辛,就稱這里為火盆山。
羌族人信奉萬物有靈,尤其信奉“白石”(即白色的石頭)。每個羌寨都會在聚集區(qū)建立一座三層的祭祀塔,最頂端則會供奉一尊白色石頭。每逢羌年或其他大節(jié),都會由釋比帶領(lǐng)寨民溝通人神,作法祈福。
釋比,在漢語中稱為端公,是羌族中最具權(quán)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成者,在羌民古老的宗教文化里,釋比被尊奉為可以連接生死、直通神靈的人。祁秋生就是石椅羌寨的“釋比”。
我們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默默地做“口弦”,一種羌族獨有的樂器。他的話不多,更多的時候只是用“嗯”或“是”來回答,但當問及他“釋比文化”時,我們押對了寶,他主動邀請我們?nèi)ニ依飬⒂^作法事的衣著。
祁秋生先是換上一身白底黑花紅邊的傳統(tǒng)羌族衣服演示了口弦和羌笛的吹奏,兩曲過罷,祁秋生興致已然燃起,他拿出了一頂家傳的帽子——一頂用一整只金絲猴皮毛做的帽子,“現(xiàn)在金絲猴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獵殺,但這是我祖上傳下來的,也是儀式中一定要佩戴的帽子?!?/p>
說罷,祁秋生戴上帽子,拿起作法時用的羊皮鼓,腳步騰挪起“禹步”。我們從沒有見過這樣的舞蹈,也沒有見過這樣的表情。在鼓點響起的一剎那,剛才還略為羞澀的大叔好似瞬間置換了人格,目酣神醉間,我們似乎已經(jīng)不存在。在他的眼里我們看不到現(xiàn)實的反映,似乎他的靈魂已經(jīng)在和神靈進行對話。
在上古時代,釋比是一個部落的精神領(lǐng)袖、文化使者、醫(yī)生、舞蹈家、歌唱家、哲學家。釋比所擁有的令人咋舌的技藝我們無法解釋,也不需要解釋,來到這里,我們只需要觀看,聆聽,感受。足矣。
母大爺:傳承文化不言老
和寨民交談中,我們一直會聽到一個名稱:母大爺。年輕的羌族寨民說,他們的歌舞、習俗都是跟母大爺學來的。慶幸的是,我們此行剛好碰到了從縣城歸來的母大爺。
今年已經(jīng)77歲的羌文化傳承人——北川縣人母廣遠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身著明黃底、云朵羌繡長袍,羊皮馬甲外繁瑣地繡著西羌特有的紋飾圖案,腰封刺有粉紅牡丹,純銀的耳環(huán)和戒指,讓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看起來別具異域風骨。
被稱為“母大爺”的母廣遠,熱愛羌文化。他喜好文學寫作,善于言辭。1997年退休后,就和老伴兒周天翠在北川小寨子溝五龍羌寨擔任解說員,專為游客講解羌文化。
“5·12”大地震帶走了母廣遠4位親人的生命。但母廣遠沒有在悲痛中消沉,他抑揚頓挫地說:“有全國人民的關(guān)心、關(guān)懷,我們北川人一定會振作起來,羌族的文化更應(yīng)該發(fā)揚傳承下去!”
他很快將這種信念化為了實際行動。2008年6月初,大災剛過3周,母廣遠便帶領(lǐng)著一支30人組成的羌族文化隊伍,輾轉(zhuǎn)到北川縣多個營救場地,用羌歌、羌舞為救災的當?shù)匕傩蘸徒夥跑姂?zhàn)士們加油鼓勁;當年10月,母廣遠和老伴兒來到北川擂鼓鎮(zhèn)板房區(qū),為當?shù)厍甲骞媚锝淌谇祭C、舞蹈、羌族文化歷史。當年10月29日,羌歷年。當天擂鼓鎮(zhèn)廣場上一場聲勢浩大的盛會在此舉行,兩萬多人齊聚慶祝。讓母廣遠尤為驕傲的是,自己正是這場盛會的主持人……
傳承羌族文化多年,母廣遠深感一些羌族傳統(tǒng)文化和習俗漸被淡忘。為此他經(jīng)過多年努力,將那些流傳在羌寨的山歌、民謠、羌傳說故事整理成冊,“羌文化是我們民族的特點,我們的財富,不僅應(yīng)該保護傳承,更應(yīng)發(fā)揚光大。”母廣遠感觸尤深地說。
步入石椅羌寨,從迎賓到用餐再到篝火晚會,都能看到“母大爺”的身影。從2009年7月來到石椅羌寨傳播羌族文化和禮儀,3年多時間里,母廣遠在忙碌與充實中見證著北川的復興,石椅的成長。
“天太冷,烤烤火嘛!”母大爺將手伸向眼前碩大的篝火盆,并示意我們一起烤火?!叭珖嗣竦年P(guān)心,兄弟省份的援建,讓北川的今天更美好。但是論發(fā)展,有了輸血,更需要我們自己造血。”母大爺微笑著說,“我們的文化,還需要大家一起去傳承。”
眼前火盆里的木樁微微泛著紅星,寨民抱來一捧干樹枝往木樁上一撒,火苗瞬間躥了起來。是啊,羌族是少數(shù)民族,很多技藝也瀕臨失傳,但如果所有人都回首相望相助,如此多的美好怎會熄滅在茫茫歷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