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霉素屬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具有廣譜抗菌作用,臨床主要用于扁桃體炎、猩紅熱、白喉、皮膚軟組織感染等的治療。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紅霉素對于不能耐受青霉素的患者也適用。
正確的使用
紅霉素類藥物為“時間依賴型抗生素”,且它們的半衰期一般較短,如紅霉素片的半衰期為1.5~2小時,故排泄較快。為使其在血液中保持有效的殺菌濃度,應每隔6~8小時服藥1次,即每日3~4次。
紅霉素片大多為腸溶片,應整片服用,不能用手掰開,也不能咀嚼,否則易致胃潰瘍和胃出血。應在飯后1~2小時服用,這時胃已大部分排空,但仍有少量食物,此時紅霉素可被部分食物稀釋,既緩和了對胃黏膜的刺激,又能使紅霉素較快進入小腸而被吸收。
日常食物通常有酸堿之分,酸性條件下,紅霉素將不易被吸收,所以紅霉素不要和果汁、酸牛奶等酸性食物同時服用。服藥過程中適當進食堿性食物(如蘇打餅干),可以幫助紅霉素吸收,增強藥效。
需注意不良反應
紅霉素最嚴重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和腹瀉等,嚴重者可致胃潰瘍和胃出血,故需要醫(yī)生的診斷和處方,不應擅自使用。
另外,要謹慎與其他藥物并服,如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如青霉素)與紅霉素合用,會發(fā)生拮抗作用;氯霉素、潔霉素這些藥物與紅霉素作用機制及部位相似,二者合用會產(chǎn)生交叉耐藥性;抗膽堿藥(如阿托品、東莨宕堿)及酸性藥物(如阿司匹林、維生素C等)會影響紅霉素的吸收;紅霉素為肝臟藥物代謝酶抑制劑,可使氨茶堿、卡馬西平、華法林等藥物在肝內(nèi)的代謝降低,使其血藥濃度增加,使毒副作用增加,因此也要避免合用。
只能短期少量服用紅霉素,服藥時間一般限于1周,最長不要超過10天,而且療程過長、劑量過大還會引起肝臟損害。服紅霉素一類抗生素還可能出現(xiàn)耳毒反應,特別多見于老年人和慢性腎病患者,值得警惕。因此,服用紅霉素一旦出現(xiàn)聽力下降,要立即停藥。
(摘自《醫(yī)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