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互聯網金融中的信用風險形成機理研究

2017-02-24 06:19李國義
關鍵詞:信用風險債務人當事人

李國義

(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28)

金融理論與實務

互聯網金融中的信用風險形成機理研究

李國義

( 哈爾濱商業(yè)大學 金融學院,哈爾濱 150028)

針對近年來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頻發(fā)的現實,在揭示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表現和特點的基礎上,采用規(guī)范分析法,深入分析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指導互聯網金融行為主體和監(jiān)管部門防控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

一、引 言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yè)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yè)務模式,范圍涵蓋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yè)務。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是指在互聯網金融活動過程中由一方當事人違約而導致交易對方和第三方發(fā)生經濟損失的可能性。為了便于討論,在此把互聯網金融中融入資金者統稱為債務方。例如,網絡借貸中的借款人,是典型的債務人,其與放貸人之間的關系是債權債務關系。再如,互聯網股權眾籌中的資金需求者,也是債務人,雖然其與投資者之間的關系是經營者與所有者之間的關系,但是其需要承擔依約使用資金、給投資者以回報的責任,相當于對投資者欠債。信用風險是阻礙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發(fā)展的一個主要因素。近期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件頻發(fā),比較突出的是“校園貸”,已發(fā)生多起大學生因無力還款而輕生的事件,借貸雙方均發(fā)生嚴重損失。根據“人人催”催收平臺的統計,2011—2014年,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借款的人中逾期超過3個月未還款的人數達25萬名,給發(fā)放貸款的一方至少造成140億元人民幣的損失。為此,急需學術界對信用風險形成的機理加以闡釋,以便監(jiān)管部門和當事人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控,力爭最大程度地回避該風險。已有的文獻尚缺乏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的研究,但有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相關的研究成果。一是研究整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如陳秀梅(2014)建議從完善制度設計、豐富風控手段和建立互聯網安全標準三方面構建管理體系[1]。二是研究如何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進行測算或估計。如李琦等(2015)通過研究認為,多元系統風險Credit Risk+模型能夠更好地估計貸款組合的信用風險水平[2];孫小麗、彭龍(2013)應用信用風險度量(KMV)模型測算樣本公司資產價值波動率、違約距離和預期違約率[3]。三是針對某一互聯網金融業(yè)務中的信用風險進行研究。例如于曉紅、樓文高(2016)采用隨機森林分類和回歸算法進行建模,研究該模型對P2P網貸信用風險的識別功能,認為該模型對信用風險識別的正確率達百分之百[4];王嵩青等(2014)則研究了如何對P2P網貸加強信用管理[5];肖曼君等(2015)采用排序選擇模型對P2P網絡借貸信用風險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認為個人特征、信用變量、歷史表現、借款信息對網絡借貸信用風險有正向影響[6]。以上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認知,作為本文研究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的基礎。本文在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表現和特點進行梳理的基礎上,重點研究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機理,即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從醞釀、累積到事故發(fā)生的演變過程、條件和原因,以進一步豐富互聯網金融理論,并就監(jiān)管部門和當事人防控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提出理論上的思考方向,以供參考。

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表現和特點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表現

厘清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表象,有利于更準確、更深入地揭示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表現是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件發(fā)生時所暴露出來的風險內容?;ヂ摼W金融的業(yè)務種類繁多,因而信用風險的具體表現也多種多樣。在互聯網投融資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資金需求方攜款潛逃或者挪用投融資款而給資金提供者造成損失。例如在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活動中,籌得資金的一方沒有將資金用于其承諾投資的項目上,而是用于個人生活消費,從而給資金提供者造成經濟損失,也損害了互聯網股權眾籌融資中介機構平臺的聲譽。在互聯網借貸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借款方逾期不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給借出資金的一方造成資金損失。在互聯網消費金融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消費者不還款。在互聯網基金銷售業(yè)務中,信用風險往往表現為基金管理機構不依約盡責,導致基金投資虧損,或者基金管理者利用基金謀取私利,如建“老鼠倉”,給基金的投資者造成損失。在互聯網支付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第三方支付業(yè)務中的一方違約給其他方造成損失。例如付款人惡意透支后不還款,給開戶銀行造成損失;收款方收款后不發(fā)貨,或者是不按照約定的質量和數量發(fā)貨,給商品買方造成經濟損失;收貨方收到約定貨物后不按期足額支付貨款,給商品賣方造成經濟損失;第三方支付平臺不依約盡責導致資金供應方損失。在互聯網保險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互聯網保險中的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保險公估人等不講誠信而給相關方造成損失。例如保險方不依約支付賠償款而給投保人造成損失。在互聯網擔保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保證人違約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失。在互聯網經紀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中介機構違約而給相關各方造成損失。在互聯網信托業(yè)務中,信用風險表現為受托方隱瞞真實信息,導致投資者遭受損失。

盡管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表現多樣化,但有一個共同點,即一方違約而給其交易對手造成損失。因此,可以不受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具體表現的限制,在更高層面上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機理進行一般性分析。

(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與傳統金融信用風險相比具有三大特點。

特點之一是信用風險隱蔽性強。傳統金融中的交易雙方和中介機構一般可在其中一方的經營場所辦理業(yè)務,當事人之間可以在現場查看對方的實力,因而信用風險有時可以暴露在明處?;ヂ摼W金融中的當事人各方之間的了解以網絡信息為主要依據,而網絡信息與真實信息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由于當事人各方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當事人隱藏在互聯網的背后,不可能將不利于交易對手的信息發(fā)布到互聯網,所以信用風險不易被發(fā)現。

特點之二是單一平臺的信用風險波及面廣。傳統金融中單一金融機構所擁有的客戶數量較少,其中違約的客戶也只占較少部分。在互聯網金融中,網絡借貸債務人和股權眾籌投資人及投資基金的投資人以個人為主,雖然單一客戶涉及的違約金額較小,但是互聯網金融因其具有便利性、高效性和低成本的特點,吸引了為數眾多的自然人從事互聯網金融業(yè)務,其中違約者占的比例有時較大,即單一平臺包含的違約者數量相對較多,有可能出現群體違約的現象。來自資金需求者或中介平臺違約的信用風險有時會波及一個龐大的資金供應者群體,遭受損失的主體數量較多。

特點之三是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監(jiān)管的難度較大。金融監(jiān)管部門對傳統金融中的信用風險監(jiān)管具有長期的、豐富的監(jiān)管經驗,并且傳統金融的業(yè)務一般在實體金融機構的營業(yè)廳辦理,信息透明度相對較高,金融業(yè)務比較規(guī)范,所以監(jiān)管難度相對較小?;ヂ摼W金融信用風險的監(jiān)管難度大于傳統金融信用風險,因為互聯網金融的當事人之間互不見面,隱藏在網絡背后,金融監(jiān)管機構很難了解到網絡背后當事人的真實狀況,加之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碎片化特征明顯,當事人分布面非常廣,且交易頻繁,以網絡平臺計算的營業(yè)總量巨大,監(jiān)管的成本較高。另外,互聯網金融最容易受到黑客攻擊和詐騙者的操縱,容易給當事人造成損失,加之互聯網金融高度依賴于互聯網技術,一旦出現技術故障,后果十分嚴重。

三、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過程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過程是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從醞釀、累積到事故發(fā)生的全過程。

(一)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醞釀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醞釀分為主觀醞釀和客觀醞釀兩種類型。

主觀醞釀是潛在違約者的違約意愿在思想深處形成的過程。從主觀醞釀發(fā)生的環(huán)節(jié)考察,主觀醞釀可以分為訂約前的違約醞釀、訂約時的違約醞釀、履約中的違約醞釀、逾合約期的違約醞釀。訂約前的違約醞釀是指潛在違約者作為將來的債務人在簽訂合約之前就已經策劃違約方案,意在騙取出資人的信任而順利籌集到資金,籌資成功后逃避返還資金的履約責任?;ヂ摼W金融信用風險的隱蔽性對這種潛在違約者具有較強的誘發(fā)作用。訂約時的違約醞釀是指潛在違約者作為債務人在訂立合約之前尚無違約意愿,在訂立合約之時卻基于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監(jiān)管難度大的特點,誤以為自己違約也未必會遭受懲罰,遂萌生違約意愿。履約中的違約醞釀具體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潛在違約者作為債務人在收到全部籌資款之時,面對數量可觀的資金,產生違約意愿。通過互聯網金融業(yè)務籌措資金相對比較容易,可以在短期內籌集到較多的資金,債務人經不起金錢的誘惑,產生貪占資金的意念。另一種情況是潛在違約者作為債務人在約定的履約期間,在其他互聯網金融業(yè)務中違約人的示范下逐漸產生故意違約的意愿,這其實是一種“破窗效應”。逾合約期的違約醞釀是指潛在違約者作為債務人在超過約定的到期日才產生違約意愿,此時互聯網金融的債權人本人未出現在債務人面前,債務人面對的是電腦、手機等互聯網金融載體,沒有來自債權人的“情面”壓力,因而極易產生違約意愿。從主觀醞釀的惡性程度考察,主觀醞釀可以分為故意違約醞釀、過失違約醞釀和被迫違約醞釀。故意違約醞釀是互聯網金融中的債務人明知自己的違約行為會給交易對手或者第三方造成經濟利益損失,卻出于一己私利,為了追求違約凈收益,在互聯網金融的便利性和信用風險的隱蔽性的刺激下,在頭腦中產生故意違約的意念,該種意念逐漸發(fā)酵、膨脹,最后變成行動。違約凈收益是指因違約而獲得的收益扣除違約成本后的差額,例如債務人借錢不還,意欲將不屬于自己財產的借款占為己有,變成自己的額外所得,如果存在不受懲罰的可能,則違約收益可能等于違約金額,如果可能受懲罰但經判斷認為付出的代價可能小于違約金額,則違約收益雖然可能小于違約金額,但仍然有利可賺,債務人就會醞釀故意違約。在故意違約的情況下,債務人可能具有履約能力,但是拒不履約。在故意違約醞釀階段,若遇強大的外部威懾力量,債務人的違約意愿有可能終止。過失違約是債務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給交易對手或者第三方造成經濟損失,卻輕信會出現避免損失的奇跡,懷有僥幸心理,從而放任自己行為的持續(xù)實施。例如互聯網股權眾籌中的項目管理者明知投資項目的失敗風險極大,但是抱著賭博的心理,認為若成功則自己獲利,若失敗則損失的不是自己的資金,從而冒險實施投資計劃,此時,過失違約的意愿實際上已經處在醞釀之中。在過失違約的情況下,債務人可能部分喪失履約能力,也可能完全喪失履約能力。被迫違約是指債務人主觀上沒有違約意愿,但是因客觀原因導致自己的違約能力喪失,想履約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無法履行償還債務的能力,不得不違約。被迫違約的意愿自客觀不利事件發(fā)生時便開始醞釀。債務人在失去履約能力時,會產生自我原諒的心理傾向,認為自己不是故意違約,而是無力履約,所以心安理得地違反合同約定。被迫違約意愿的醞釀與客觀醞釀交叉。

客觀醞釀是指導致債務人履約能力下降的客觀事件逐漸形成的過程。客觀醞釀包括三種情況:一是互聯網金融債務人的財務狀況逐漸惡化,從而違約的可能性逐漸加大。例如,債務人作為企業(yè),其生產和銷售的產品由于競爭加劇而市場份額逐漸縮小,由于價格下降而導致利潤率下降,由于消費者偏好改變、新的性能更好的商品逐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導致債務人提供的商品少有人問津,以上變化使得債務人的還款能力逐漸下降,從而醞釀違約的風險。再如,債務人作為個人,失業(yè)、收入下降或者罹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逐漸增大,意味著還款能力有可能下降,從而醞釀違約的信用風險。二是互聯網金融的債務人經營場所或者生活場所發(fā)生自然災害事件的可能性逐漸加大,進而可能導致債務人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信用能力嚴重下降,從而醞釀違約的信用風險。三是互聯網金融中債務人的商業(yè)關系鏈條正在醞釀對債務人信用能力發(fā)生影響的事件,如網絡借貸中的借款人甲是乙的供貨方,作為購貨方的乙發(fā)生某種事件的可能性正在增加,此事件能使得乙方無力向甲方支付所欠貨款,進而導致甲方資金鏈斷裂,營業(yè)全部或者部分中止,導致債務人無力按期償還所欠網絡借貸中出資方的貸款本息。

(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累積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累積是指信用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逐漸增大、潛在損失的資金規(guī)模不斷變大的演化過程。以大學生網絡借款為例。大學生在剛剛進入網絡借貸領域時比較謹慎,能夠將借款金額控制在自己的還款能力范圍之內,借款用途局限于必要的支出,以滿足臨時資金需要為主,如臨時墊付學費,待收到父母匯來的學費款項時,再歸還借款本息。但是有的學生在熟悉了網絡借貸流程后,借款行為會越來越積極,加之對身邊高額消費同學的攀比心理,會逐漸加大網絡借款金額,借款用途逐漸轉向非必要的、大額的消費,例如舉辦生日宴會、購買高檔手機、時裝、金首飾等,甚至購買二手車。這樣,學生超出自身還款能力的那一部分借款金額會逐漸增大,違約的可能性也隨之加大,未來拖欠借款的時間有可能會延長。在借款金額剛超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時,借款人可能有不安的心理,也可能會積極想辦法償還借款。當借款金額嚴重超過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時,借款人對欠債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增強,履約意識卻逐漸淡化,甚至還會以欠債金額大為自豪,償還借款的積極性逐漸消失,完全失去對違約的愧疚感。如果提供貸款一方具有很強的風險意識,及早終止向大學生提供貸款的行為,則信用風險累積的時間就會短一些,拖欠金額就會少一些。如果提供貸款的一方認為大學生借款金額越大越好,并且缺乏風險意識,貸款流程不規(guī)范,則信用風險累積的時間就比較長,違約金額會比較大。如果借款人周圍的人具有很強的守信意識,則借款人會控制自己的借款金額和借款用途,也會想辦法控制違約金額和違約時間。有一種現象需要注意,有的放貸人引誘大學生連續(xù)、過度地借款,最終使大學生的借款金額嚴重超過其還款能力,違約成為必然。

(三)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的發(fā)生

互聯網金融的信用風險事故是指互聯網金融中發(fā)生的違約事實,由此造成的損失稱為信用風險損失?;ヂ摼W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是指違約人將違約意愿付諸實踐,使交易對手產生實際經濟損失的過程。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過程因違約性質不同而存在差異。對于故意違約而言,可以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過程分為四個前后銜接的階段。第一是債務人對剩余債務金額和自己的履約能力進行盤點的階段。當然也不排除少數人對自己欠多少債務心中無數,也不予以關注。第二是債務人對履約后果進行評估的階段,此階段將決定債務人是否將違約意愿付諸實踐。若債務人得出的評估結論是“有可能安全地獲得違約凈收益”,則進入第三階段,即策劃違約方案的階段。違約方案的復雜性因違約金額大小、涉及范圍寬窄而不同,有的十分簡單,有的則十分復雜。第四是實施違約方案的階段,違約者在此階段可能經歷一個違約心理承受能力逐漸強化的過程。對于被迫違約而言,可以將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過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導致違約的觸發(fā)事件剛剛發(fā)生的階段;第二階段是債務人對自己的履約能力進行評估,制定應急預案,努力恢復信用能力的階段;第三階段是經債務人努力后還是無法全部履行合同,不得不確認違約金額的階段;第四階段是債務人將違約情況通知債權人,債權人確定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的階段。

四、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條件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要完成從醞釀、累積到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的演變過程,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其中故意違約與被迫違約所需要的條件有所不同。

(一)故意違約型信用風險所需要具備的條件

在債務方故意違約的信用風險中,要完成信用風險從醞釀、累積到事故發(fā)生的過程,至少需要具備四項條件。一是債務人的自我約束力喪失,且外部約束力過小,從而其貪欲自由膨脹,一直膨脹到能夠左右當事人決策的程度。如果約束力足以抑制其貪欲,使其貪欲達不到左右當事人決策的程度,則故意違約型的信用風險形成過程不可能完成。二是信息不對稱。當互聯網金融中當事人一方占有信息優(yōu)勢,另一方處于信息弱勢時,占優(yōu)勢的一方會利用這種不對稱的信息格局來促成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過程,給弱勢一方造成損失。三是債務方的違約行為能夠成功實施。如果違約行為無法實施,則信用風險形成過程就會在醞釀或者累積環(huán)節(jié)中斷。四是債務方從違約到因違約受懲罰間隔的時間比較長,或者存在違約不受懲罰或者懲罰較輕的可能,因為該條件能夠使當事人以為存在著違約凈收益,從而在趨利避害本能的驅使下選擇違約。如果債務方剛實施了故意違約行為就遭到懲罰,并且懲罰對債務方的威懾力足夠大,使得當事人產生畏懼心理,則債務人就有可能選擇守約。

(二)被迫違約型信用風險所需要具備的條件

在債務方被迫違約的信用風險中,至少需要具備兩項條件才能完成信用風險從醞釀、累積到事故發(fā)生的過程。一是債務方失去了履約能力,例如互聯網股權眾籌中資金使用者的投資項目失敗,沒有現金流入,無力按照約定給投資者回報。二是債務方沒有能力采取補救措施,例如網絡借貸中的借款人自身的經濟條件惡化,欲四處舉借新債以還舊債,但是無人肯對其提供資金;或者是債務人有一定的自救能力,但是實際損失大于其自救能力。在社會救濟機制市場化的條件下,國家一般不承擔對經濟活動主體的無償救助,債務人在經營活動中的損失一般也不在社會救助范圍之內,救助者的救助一般只限于解決受災者的生存問題,而不幫助解決受災者的債務償還問題。

五、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原因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原因可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內部原因是指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當事人自身的原因;外部原因是指除了當事人自身原因以外的其他原因。內外部原因均借助當事人的行為發(fā)揮作用。

(一)內部原因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內部原因主要是違約凈收益較高,當事人的素質存在缺陷。

違約凈收益較高是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關鍵原因,它直接影響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自我約束力,因為當違約凈收益足夠大時,會對當事人產生極大的誘惑力,嚴重破壞當事人的自我約束力。如果違約凈收益不大,甚至是負值,則構不成對當事人自我約束力的破壞。違約人的素質缺陷一般表現為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存在偏差,風險管理水平較低,經營能力和融資能力較差。當事人的社會價值判斷標準影響其信用認知,進而影響其自我約束力。如果當事人把行為目的與手段統一起來,強調二者都必須體現正義、善良、公平、公正,不以擁有金錢的多寡為成功的標志,而是以對社會的貢獻和公眾受益程度為價值判斷標準,則會考慮自己行為產生的后果,嚴格約束自己,從而降低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概率。如果當事人認為“只要目的能達到,任何手段皆可用”,以擁有金錢的多寡作為衡量成功與否的標準,以貧富論英雄,信奉拜金主義,以少付出多索取為自豪,則互聯網金融當事人就會為一己私利而放松對自己的約束,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概率就會加大。當事人的風險管理水平決定了其能否及時獲得交易對手的相關信息,能否及時而成功地阻止交易對手的違約行為,能否有效提高對手的違約成本。當事人的經營能力和融資能力決定了當事人的履約能力和自救能力。經營能力差的當事人,經營效益不佳,履約能力(如還款能力)就會趨于弱化;融資能力差的當事人,當信用發(fā)生危機時,不能獲得應急周轉資金,補救措施也無效,自救能力不足,只能被迫違約。

(二)外部原因

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信用環(huán)境存在污染、金融風險監(jiān)管存在漏洞、經濟周期進入經濟下行期等。

信用環(huán)境對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影響主要通過社會信用文化和社會信用體系發(fā)揮作用。社會信用文化影響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信用觀念,進而影響當事人的自我約束力。當“恪守信用光榮、破壞信用可恥”的信用文化深入人心時,互聯網金融當事人深處這種文化氛圍之中,其對自己的違約沖動會有所約束,貪欲會有所抑制,從而使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的概率降低。當很多人信奉“欠債越多越光榮、守信用是傻瓜、違約是有能力的表現”這樣的信用文化時,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違約沖動會失去約束,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就比較高。社會信用體系完善程度影響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信用行為取向,進而影響當事人的自我約束力。高度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令故意違約者寸步難行,從而迫使其謹慎從事,不得不恪守信用,不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會使互聯網金融當事人懷有僥幸心理,為追求違約收益而故意違約。假如征信體系尚未覆蓋互聯網金融,會給互聯網金融當事人一種暗示,即違約可能獲得額外收益,而完全履約可能不合算?;ヂ摼W金融信用風險監(jiān)管的嚴密程度影響故意違約型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形成的全部條件。反映互聯網金融風險監(jiān)管嚴密程度的指標包括監(jiān)管法規(guī)的完善程度、信用獎懲機制的合理程度以及監(jiān)管的有效程度?;ヂ摼W金融信用風險監(jiān)管法規(guī)的完善程度表現為互聯網金融中的信用行為是否有相應的法規(guī)加以規(guī)范,法規(guī)條款是否公平合理和具有可操作性。信用獎懲機制的合理程度表現為獎懲力度是否適度,獎懲決策是否公平公正,能否引導互聯網金融當事人守約而不違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監(jiān)管有效程度表現為金融監(jiān)管有無漏洞,能否及時發(fā)現并有效抑制互聯網金融中的違約行為,能否使得違約凈收益為負值。嚴密的金融風險監(jiān)管會使互聯網金融當事人感覺無漏洞可鉆,違約難度加大,從而會約束互聯網金融部分當事人的違約沖動,促使當事人及時完整地披露應該提供的真實信息,能夠使違約行為難以實施,一旦違約必遭懲罰。粗疏的金融風險監(jiān)管會誘發(fā)互聯網金融當事人的故意違約沖動,使得當事人毫無顧忌地隱瞞真實信息,且使違約行為成功實施并不受懲罰,輕易獲得違約收益?,F實中,互聯網金融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劃分是明確的,例如互聯網支付由中央銀行監(jiān)管,網絡借貸、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歸中國銀監(jiān)會監(jiān)管,互聯網股權眾籌和互聯網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歸中國證監(jiān)會監(jiān)管,互聯網保險歸中國保監(jiān)會監(jiān)管。但是,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難度較大,監(jiān)管并未細化到對互聯網金融業(yè)務全覆蓋的程度。經濟周期會影響互聯網金融中被迫違約者的履約能力。當經濟周期進入蕭條階段時,從事實體經營的互聯網金融當事人可能會陷入經濟困境,被迫違約。當經濟周期進入繁榮階段時,從事實體經營的互聯網金融當事人業(yè)績好轉,履約能力增強,被迫違約的概率下降。

六、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防控建議

防控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需要互聯網金融中的各主體和監(jiān)管者共同采取有效行動?;ヂ摼W金融中的主體有多種,但主要可歸納為資金供應者、資金需求者、中介服務平臺。不同類的主體,其具體的信用風險防控措施也有所區(qū)別。所以,這里分別對資金供應者、資金需求者、中介服務平臺和監(jiān)管者提出概括性的信用風險防控建議。

(一)資金供應者的風險防控

通常情況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最大的承受者和最容易受傷者是資金供應者。作為資金供應者,要通過中介服務平臺了解資金需求者的關鍵信息,包括真實名稱、身份證號碼、營業(yè)執(zhí)照、常住地址、聯系方式、資金用途、投資項目全部信息等,對于提供資金數量較大的投資項目盡可能進行實地調查;要了解中介平臺的實力和背景,盡可能選擇資金實力雄厚、具有較豐富的營業(yè)經歷、信譽較高的中介平臺;資金不宜直接劃入資金需求方的賬戶,應該通過第三方進行保管和劃轉;應要求資金需求方定期提供資金使用和信用能力保障的信息,必要時要求資金需求方定期提供財務報表;應該針對不同的資金需求者和信用風險形成所需條件的變化和判斷,制定全程信用風險信息分析制度和預警指標以及應對風險的預案;對于承諾高回報率的項目,資金供應者要經得起誘惑,收集信息并評估其高回報的可能性。放貸人不可引誘客戶過度借款,因為依賴客戶過度借款而盈利是不可持續(xù)的,最終必將遭受損失。

(二)資金需求者的風險防控

網絡借貸中的資金需求者是借款人,需要重點考慮如何維護自己的信用能力,如何避免掉入高利貸的陷阱。要維護自己的信用能力,就要客觀地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不超過還款能力過度舉債。特別是網絡借貸中的大學生,不要為了滿足虛榮心和攀比心理而超信用能力舉債和過度消費。網絡股權眾籌中的籌資者,要客觀地評估項目的盈利能力和滿足資金供應者投資回報期望的能力。資金需求者要對資金供應者的利率要求和收益率要求進行分析,了解其利息和收益的計算方法,再分析自己能否滿足資金供應方的要求,以免自己將來被迫違約而遭到資金供應方的追債煩擾,或者自己被列入違約黑名單,被錄入征信系統,給工作與生活帶來不便。網絡保險中的資金需求者即為保險人,要在理賠環(huán)節(jié)通過線下實地調查來識別騙保陷阱。

(三)互聯網金融中介平臺的風險防控

作為中介平臺,在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中容易受到的沖擊較大,主要是在資金需求者違約后,資金供應者找不到資金需求者,轉而要求中介平臺承擔責任,從而給中介平臺經營者帶來麻煩,日常經營無法進行。為此,中介平臺應該對所有客戶進行信用甄別,選擇信用良好的客戶;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盡量收集客戶的全部信息,并發(fā)到平臺上,客戶可以使用密碼進入信息系統查詢自己和擬交易對手的信息;要與客戶簽訂風險責任劃分協議。有的地方政府要求中介平臺承擔信用擔保責任,法院系統的觀點是只要中介平臺公開承諾提供信用擔保并有擔保協議,平臺公司就必須履行擔保責任。銀行監(jiān)管部門則禁止中介平臺提供信用擔保。中介平臺不應提供信用擔保,因為不具備信用擔保能力。

(四)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部門的風險監(jiān)管

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部門在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防控中應該發(fā)揮關鍵性作用。現實中雖然互聯網金融監(jiān)管職責劃分比較明確,但是由于監(jiān)管部門力量有限,而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具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使得監(jiān)管效果差強人意,往往在信用風險事故發(fā)生后才發(fā)現問題,監(jiān)管部門只能進行事后處理。監(jiān)管部門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與地方政府合作,充分發(fā)揮地方政府的優(yōu)勢,由地方政府對新興機構開展的互聯網金融進行直接監(jiān)管,同時創(chuàng)造條件建立統一的互聯網金融交易系統,接入到金融監(jiān)管系統,使得監(jiān)管人員能夠直接查到所有的互聯網金融交易信息,有利于監(jiān)管部門及時發(fā)現互聯網金融中出現的信用風險預警信號,從而使得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控制在醞釀階段。

有的地方政府設立了誠信建設領導機構?;ヂ摼W金融監(jiān)管部門可與地方誠信建設領導機構互相協調,互通信息,共同參與民營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防控。在落實“激勵守信,約束失信”機制時,對違約行為性質和情節(jié)的認定,應該考慮主動違約和被迫違約的區(qū)別。

[1]陳秀梅. 論我國互聯網金融市場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宏觀經濟研究,2014,(10):122-126.

[2]李 琦,曹國華.基于Credit Risk+模型的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估計[J].統計與決策,2015,(19):164-166.

[3]孫小麗,彭 龍.KMV模型在中國互聯網金融中的信用風險測算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3,(6):75-81.

[4]于曉紅,樓文高.基于隨機森林的P2P網貸信用風險評價、預警與實證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2):53-58.

[5]王嵩青,田 蕓,沈 霞.征信視角下P2P網貸模式的信用風險探析[J].征信,2014,(12):49-52.

[6]肖曼君,歐緣媛,李 穎.我國P2P網絡借貸信用風險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排序選擇模型的實證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1):2-6.

[責任編輯:趙春江]

Research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Formation Mechanism

LI Guo-yi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School of Finance,Harbin 150028,China)

Against the reality of frequent accidents of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recently,we use the method of specification,in-depth analys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on the basis of revealing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The research is advantageo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financial theory,guiding the Internet financial behavior and regulators for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formation mechanism is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evolution conditions and reasons and process about the Internet financial credit risk brewing and accumulating and happening in the internet financial business.

internet finance;credit risk;formation mechanism

2016-12-22

李國義(1956-),男,山東招遠人,教授,主要從事證券、銀行理論研究。

F740.22

A

1671-7112(2017)03-0038-09

猜你喜歡
信用風險債務人當事人
油氣貿易企業(yè)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我不喜歡你
主債務人對債權人有抵銷權時保護保證人的兩種模式及其選擇
什么是當事人質證?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淺析債權人代位權行使的效力
什么是贊揚激勵法?
京東商城電子商務信用風險防范策略
個人信用風險評分的指標選擇研究
信用風險的誘發(fā)成因及對策思考
华阴市| 山丹县| 横峰县| 临武县| 潢川县| 嘉兴市| 宜兰市| 来宾市| 常州市| 澄城县| 绥棱县| 美姑县| 怀远县| 邛崃市| 甘德县| 高邮市| 花莲市| 饶阳县| 舞钢市| 望城县| 潮州市| 治县。| 安乡县| 桐梓县| 松滋市| 南康市| 香河县| 广宗县| 砚山县| 涡阳县| 高碑店市| 浮山县| 鄂托克旗| 和龙市| 四子王旗| 习水县| 德安县| 宜宾市| 大荔县| 昌吉市|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