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測:你適合這個職業(yè)嗎?
1.你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嗎?
2.你擁有非?;钴S的思維嗎?反應速度快嗎?
3.你的知識面廣嗎?
4.你有至少一個可以展現的特長或者優(yōu)勢嗎?
5.你自信嗎?敢于站在大家面前發(fā)言嗎?
李安在人們的心中,已然成了一個電影符號。他的作品有著鮮明的辨識度,無論什么類型的故事,經過他的導演,都具有一種能撥動心靈的力量。有人評價:“似乎只要有他在,華人電影,就永遠都有希望?!?/p>
《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是李安導演的一個戰(zhàn)爭故事,題材并不新穎:伊拉克戰(zhàn)爭時期,來自美國德州的19歲技術兵比利·林恩,因為一段偶然拍攝的視頻而家喻戶曉。那是一場驚險的戰(zhàn)役,戰(zhàn)役中,林恩為了營救班長,不惜鋌而走險,沖鋒陷陣……一時間,比利·林恩成了家喻戶曉的“美國英雄”。為了安葬班長,比利·林恩所在的B班得到了短暫的休假,因此,他們得以受邀參加一場在德州舉行的橄欖球比賽。比利·林恩的姐姐希望弟弟能借此機會,回歸普通生活。而經紀人、球迷、大老板、普通民眾,則對比利·林恩的戰(zhàn)場故事,有著各種想當然的理解……
電影上映后,李安本人也如同比利·林恩一樣,站在時代的巨大銀幕面前,接受著來自各方聲音的爭議。他說:“人非草木,起伏是難免的?!币苍S對李安來說,電影,就是他人生的最大戰(zhàn)場。
(一)這部電影仍然是一部標準的“李安電影”
“觀影之后,你要同時讓幾方吵起來,但是都沒有對錯,這就需要花一些心思?!边@樣的拍攝思維方式,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被李安運用得恰到好處。
一個故事,可以同時有兩個版本的“真相”。有時候,你選擇相信什么樣的真相,就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這其中滲透著中國的儒家思想,包含著一種人與天地的相處之道。李安是少有的既學會了西方電影的“語法表達”,又能在其中融入獨特的東方思想的導演。
在早期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中,李安就很好地詮釋了東西方思想碰撞的命題,在不動聲色中,將劇情推向波濤洶涌的深處。
而《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看起來是個宏大的戰(zhàn)爭故事,其實也是個男孩的成長故事。
“對于戰(zhàn)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終究不是士兵們眼里的戰(zhàn)爭。士兵們的戰(zhàn)爭,只有上過戰(zhàn)場的他們才會懂?!比藗冄壑械摹懊绹⑿邸敝皇且粋€隨時可以替換的雕塑人物,而站在所謂的慶功宴現場,你面對忽然升起的漫天煙火,心中沒有任何喜悅,想到的,是炮火連天的戰(zhàn)場。
“有人為六千元的補貼賭上性命,有人隨便花幾萬元,就為了搶一場球賽的前排座位。軍人在戰(zhàn)場每日面對生死和炸彈,而你所保衛(wèi)的國家的人,他們只關心你們是不是搞同性戀。”比利·林恩的內心兵荒馬亂,沒有人能夠理解,甚至連他自己,也是在這場現實與戰(zhàn)場碰撞的遭遇中,逐漸觸摸到那個真實的自己。
“我們的成長動力有兩種,一種是我們的欲望,它拽著我們往前跑;一種是我們的恐懼,它追著我們往前跑。”欲望和恐懼,左右著我們人生的諸多選擇。而李安的許多電影,自始至終都在說一個關于“選擇”的命題:《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最后選擇從懸崖上縱身一躍,墜入茫茫云海;《飲食男女》中曾經最想逃離家庭的二姐,最后選擇留在家中,接替父親的位置,為全家人張羅家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派告訴你,如果你選擇相信有老虎的故事版本,那么上帝與你同在……
比利·林恩最后選擇了回到戰(zhàn)場,他望著那輛加長的豪車,看到的卻是戰(zhàn)場上那輛沖鋒陷陣、滿是塵埃的小車。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他選擇了離開家,才找到了宿命,真正有了靈魂的歸處。因為他做出的選擇,讓他成為了他最想成為的人。
(二)“這是一個追求的過程,也是一個讓我謙卑的過程?!?/p>
《比利·林恩的中場故事》最讓影迷們爭議的一點,在于李安運用了超前的3D+4K+120幀的新技術,讓觀影畫面達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坐在電影院里,你甚至能看見演員臉上的纖毛和眼睛里的紅血絲。而這樣一個戰(zhàn)爭背景的故事,用上這樣的技術,更能讓觀眾感同身受。在收獲一個好故事的同時,我們還能獲得一種感官上的新體驗,這種清晰度讓我們看清的,不僅僅是人物的面部表情,還可以是人物的內心。
“智慧型手機我只會用電話……我并不是一個技術控,我沒有技術上的野心?!痹诮邮懿稍L的時候,這位已經到了“知天命”年紀的導演微笑著說。
李安對于電影的感情非常深沉,奧斯卡頒獎典禮上,他捧著“最佳導演”的獎杯,說了一句“感謝電影上帝”。對他來說,技術只是幫助他更好表達電影深度的手段,電影才是他的本命。在這個關于士兵的故事中,李安試圖“用一個新的、不熟悉的東西,來刺激故事的拍攝”。畢竟在離開了膠片拍攝的化學反應之后,與以往相比,包括打光、表演、剪輯等等在內的諸多電影思維模式都發(fā)生了變革。
“電影是一種看法……我們怎么看它,和它的內容一樣重要。”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網絡的普及,一部分觀眾開始不愿意進電影院,選擇躺在家里的沙發(fā)上,打開電視看電影。有人說,在不久的未來,電影會“死”。李安卻相信,自人類出現的第一天起,在有篝火的山洞里,就需要這種講故事的藝術形式,并會一直被需要下去。
“我不認為電影已死,我覺得一切才剛剛開始。我用3D+4K+120幀這個新技術,并不是想毀掉電影,相反,我是希望能夠把觀眾拉回電影院來……電影還有無限的可能,這是一個追求的過程,也是一個讓我謙卑的過程?!?/p>
不得不說,我們能與擁有這樣的電影理想,并一直信仰電影的電影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真是美好的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