勁銳人物:陳建國,高中畢業(yè)于安徽省淮南第二中學,現(xiàn)就讀于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shù)專業(yè)。
初入高中,迷茫襲來
從小學到初中,我都是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好孩子,中考后,我順理成章地進入市里最好的高中。這里集結(jié)了各路精英,剛進校的時候我感到很吃力,甚至可以說無論做什么都比不過別人,于是我開始了青春的叛逆期。
那段時間,我總是在想:人為什么要埋頭在教室里學習?學習生活那么辛苦,奪走了我的愛好與時間,一點意義也沒有。諸如此類的無病呻吟讓我越來越煩躁,激發(fā)了我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同時人際關(guān)系的危機也折磨著我,用“no zuo no die”來形容那時候的我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現(xiàn)在的我再回憶起那段時光,很清楚自己為什么不想學習,那是對自由的極度渴求以及對現(xiàn)狀的力不從心,我渴望用逃避換取一點心理安慰。那時的我雖然放縱但并不快樂,對未來的迷茫讓我一點點地淪陷。
努力,是為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quán)利
放縱了兩年之后,在進入高三的那天,我突然明白了學習的意義。望著高考光榮榜上的錄取名單,我幡然醒悟:學習從來都不只是為了掌握那些理論知識,而是通過這個途徑,獲得更多選擇的權(quán)利,進入一所不錯的大學,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步。
或許,人都是要經(jīng)歷過一段非常時期,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為我能夠醒悟而感到慶幸,畢竟從什么時候開始努力都不算晚。
因為高一、高二落下很多課程,我學起來很吃力。為此,我放棄了午休,吃完飯就回到教室,利用午休時間做題,困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會。下午放學,我會先和同學一起去操場跑圈,然后再去吃飯,并提前到教室去練習聽力。那時候,我最大的動力就是幻想自己在春光明媚的時候漫步在大學校園中。
我至今仍覺得我的高三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階段,例如一次考試,我從原先的年級第600名上升到年級第500名,我很高興——原來自己的努力真的是有用的。但在我更加努力之后,卻沒有得到我想要的回報:第二次考試,我又回到了年級第600名。
我消沉了一段時間,越想心里越憋屈,但也不得不比先前更加努力,把成績當作一個激勵我向前的數(shù)字,盡力讓自己變得平和,順勢而為,按著預(yù)定的計劃行走,讓高三的每一分鐘都有期待和希望。
當我不再把努力當作一個功利性的工具時,一切都水到渠成。最后,我在高考發(fā)揮正常,進入了一所“211工程”大學。
高考的意義,影響深遠
我從來不害怕回憶起高中那段黑暗的日子,盡管那時候的自己在今天看來是如此的傻,但那段經(jīng)歷卻讓我明白了奮斗的可貴。人生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充滿正能量,“瑪麗蘇”的劇情也只存在于小說和影視劇中,那些經(jīng)歷過的迷茫其實是在培養(yǎng)我克服困難的能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在大學里做了很多自己原來都未曾想過的事情,例如自學攝影,在某個周末到其他城市進行一次旅行……這都是生活給我的回報,為高考而努力的意義被時光放大,影響持續(xù)至今,并且會伴隨我的一生。
再堅持一下吧,熬過黎明前最黑的夜,你便能看見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