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法
作文是學生學習階段的永恒主題,從牙牙學語開始,作文的語言因素便伴隨孩子的學習過程。然而,現實是,作文成為大部分學生語文學習的“高門檻”,他們害怕作文課,厭煩寫作文。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如此尷尬的局面呢?主要是傳統(tǒng)的單一作文教學模式所致。長期以來,學生的思想一直圍繞著成人轉,本屬于他們自由表達精神世界的百花園卻成了他們備受禁錮的場所,學生的思想受到壓抑,思維變得狹窄,他們的精神窗口被無形關閉。因此,打破傳統(tǒng)的禁錮思維,用開放的視野實踐作文教學是一種現實的需要。
一、樹立大課堂教學意識,樹立全方位聯系的教學理念
1.讓各學科教師都成為作文教學的實踐者
教師應該是作文教學的實踐者,因為無論是思品教師,還是政治、數學等各學科教師;無論是中小學教師還是大學教師,他們在教學中無不體現著作文的因素。
2.讓所有課堂都成為作文教學的陣地
我們習慣于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造情境作文、活動作文,為什么不充分利用其他各學科的天然“情境”和“活動”呢?如果其他學科都能如作文教學一樣提出要求,學生或許更置身于情境和活動中,主動觀察、積極思維,作文的內容也就變得更加豐富全面了。
3.讓學生能夠適應所有作文表達的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語言表達的形式和內容也自然不再狹隘和片面化了。這種多元化的發(fā)展勢必要求作文教學沖破固有的思想藩籬,開拓廣闊的視域,展現一片廣闊的空間。在作文方法方面,呈現出多樣性,不僅有書面作文,還要有口頭作文、音樂作文、體態(tài)作文、美術作文等;從作文形式上看,應該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還應該有詩歌、散文等;在作文內容方面,有敘事、寫景、狀物,還應拓展為廣告、實驗記錄等;從作文保存的方式看,不僅是紙質稿件,還可以是錄音、U盤等。凡是能表達作者思想、意志、感情、目的我們都可以稱之為作文。
二、多維視角中構建全新的作文教學體系
首先,改變線性作文教學模式,建立多維度的教學體系。如果說把作文看作是語文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那么對于學生接觸的各個學科教學來說,則僅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點,且都與讀、寫、聽密切相關的。教師要讓學生的作文學習滲透于各個學科之中,擴展到每個課堂,擴展到每一個教師及其表述的方式,作文教學自然成為多維度狀態(tài)。
其次,語文教師要樹立大作文教學觀念,避免孤軍奮戰(zhàn)。既然作文教學在多維的體系中進行,就要在實踐中落實到位,積極主動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聯系,力爭在表述形式、表述內容上趨于一致,并且引導學生關注其它學科課堂的情境,吸取豐富多樣的作文素材,這樣還能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主動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
最后,作文教學還需要納入社會資源,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家庭的活動,因為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資源,學生關注社會與家庭中的一些現象,并對這些現象進行思考,也是學生作文取道之處。要建立“家長作文”意識,讓家庭、學校、社會結合起來,共同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
三、以不同學段學生特點為依據把握教學重點
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不同的,所以作文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教師的教學應該針對不同學段有所側重。比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適宜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說作文”為主,且話語不求過長,甚至一句完整的話就可以;小學中年級學生則可以在互動中采用各種書面工具表達語言,如漢語拼音、以圖說話等;高年級學生則可以采用先說后寫的方法,也可以聽、看、讀、說、寫結合,并且在教學中逐漸增加邏輯性、議論性內容,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增加學生作文表達的深度。
四、于傳承中尋求教學手段新突破
作文教學的創(chuàng)新不是完全拋棄傳統(tǒng),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的改變,因此,在作文教學內容方面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強化閱讀,只有書讀得多了,才能有所積累,有所體悟,謀篇布局才能提高;二是加強命題與非命題作文的聯系,做到兩者相結合,讓學生定向思維得到發(fā)展的同時也能拓展思維;三是采用一題多體裁的訓練方式,培養(yǎng)學生多向思維的能力。以前教師一個作文命題,基本上就定格了一個體裁,當前如果教師的一個命題能引發(fā)學生從多種體裁入手寫作,在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等方面必將是一個新的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沭陽縣沭陽如東實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