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全
【摘要】本文通過對西南地區(qū)13所高職體育文化意識建設方式的調查,發(fā)現(xiàn)建設方式有教師引導、輿論推動影響、明星效應帶動、舉辦體育知識講座與欣賞體育比賽等四種方式。作者希望通過調查,能為西南高職體育文化意識建設提出建議。
【關鍵詞】西南地區(qū) ?體育意識文化 ?調查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189-02
1.高職院校體育意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體育意識文化是體育文化的“深層文化”,是內隱性的精神文化。體育意識文化建設與提高學生體育綜合素質具有相同的意義。素質是指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素質教育的提出不是偶然的,它是社會發(fā)展向教育提出的新課題,也是人們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概括地講,素質教育就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們包括的內容很豐富,具體地講,它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知識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素質,培養(yǎng)學生能力,發(fā)展個性為內容和目標的系統(tǒng)教育。
西南地區(qū)地處我國內陸,歷上“蠻夷”之地。其中決大部分所屬,交通不變,與外界交流多有局限。外來文化的沖擊在改革開放強較國內其他地區(qū)弱,這一歷史因素導致該地區(qū)對外來文化的接受意識要差。體育文化作為文化的亞文化,同樣有著一樣的命運。體育意識文化建設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們每一個體育工作者最值得注意的體育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體育行為的改變是量的改變,而體育意識的改變則是質的升華。高職院校體育文化與其他院校相比較,其自身的特點。首先,參與人群的體育意識較低。調查表明高職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來自農村,由于我國城鄉(xiāng)差別尚未消失,農村體育教育在硬件與軟件都無法與城市相提并論,這一因素決定了他們在中小學接受的體育教育與城市學生有較大的差距,體育文化意識缺乏,在高職院校體育教育中要補上這一課,尚需時日。其次,我國高職院校成立時間較短,沒有其他院校長期的體育文化積淀,根基尚淺,處于建設初期?,F(xiàn)今,西南地區(qū)高職體育意識文化建設主要存在四種方式。
2.西南地區(qū)體育意識文化建設方式的調查
2.1教師引導方式
體育教學是校園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不僅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而且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承受一定強度的生理負荷和心理負荷,要克服許多的困難,發(fā)揮自己的最大能力,才能獲得樂趣,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品質,而且,通過體育運動提高運動技能,寓教育性于體育活動之中。同時,高校中蓬勃開展的業(yè)余體育鍛煉,各類體育競賽,以及越來越多的高水平體育競賽進入校園,這些體育運動中的社會文化屬性,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改善人際關系,增強同學間的友誼,這對大學生今后適應社會工作的需要,增強競爭性有重要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從“健康第一”的思想出發(fā),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全面認識體育的各種功能,從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等方面進行正確引導,培養(yǎng)人們積極參與的體育運動的習慣。在運動中體驗樂趣,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逐漸養(yǎng)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在對體育教師的訪談過程中,所有的教師都注重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向學生灌輸加強體育鍛煉的思想。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門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基礎。專家認為,教師的引導在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中起關鍵作用。
2.2輿論推動影響方式
充分發(fā)揮輿論宣傳作用,通過網(wǎng)絡、電視、廣播、標語、黑板報等形式,宣傳體育知識和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事跡,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使學生逐漸理解參與體育的社會意義,從而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體育興趣,并在體育活動中鍛煉其筋骨、磨練其意志、塑造其形象、完善其人格。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校在對體育賽事、運動保健、提高運動技能等進行宣傳的力度較小,有62.3%的學生認為學校沒有此類宣傳。可見學校忽視了運用媒體手段進行宣傳在體育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對西南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意識調查情況,見表1。
表1西南地區(qū)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意識調查表(%)
2.3明星效應帶動方式
體育明星對群眾參與體育鍛煉意識的影響具有深遠的意義。利用奧運會、世錦賽等高水平賽事中我國體育明星取得的重要成績對學生進行體育意識的教育,培養(yǎng)其熱愛體育鍛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中國女排五連冠帶動了性排球運動的興起;正是劉翔在奧運賽場110米欄的奪魁才喚起國人對乃至亞洲人對世界田徑運動短距離跑項目的關注。這一模式既能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體育特長的畢業(yè)生,又能為學院體育文化建設增加亮點。學校通過邀請體育明星的方式來增加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方面存在著很大的欠缺,在調查的16所高職院校中,僅有四川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每年都邀請四川省國家級運動員到校講課。其它院校都沒有做到這一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學校沒有意識到體育明星對學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作用,有11所院校的管理者認為沒有必要邀請體育明星到校舉辦知識講座。有3所學校管理者認為邀請不來體育明星。
2.4舉辦體育知識講座與欣賞體育比賽
體育知識講座是豐富學生體育知識、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興趣的重要手段,可不定期舉辦。講座應配合體育教學任務、體育教學形勢,以體育發(fā)展動態(tài)、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新興體育項目專題介紹為主線,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如在介紹學校體育任務時,要強調“終身體育意識”,通過詳細論述,使學生理解其真正涵義,充分認識到體育無論是現(xiàn)在,還是將來都是自己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其感到有知識可學,用得上,愿意學。在介紹一些體育比賽、新興體育項目時,應注意講解其規(guī)則、基本技戰(zhàn)術知識,以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對體育比賽的觀賞水平;否則,不懂規(guī)則的學生要么不看比賽,要看也只是在“看熱鬧”。認識提高了,興趣增強了,學生對參加體育鍛煉,就會由被動變主動,由消極變積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遇重大體育賽事,組織學生收看轉播,適時播放一些精彩的比賽錄像,這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其課余生活;而且通過觀摩、欣賞去學習運動員的拼搏精神、頑強的作風和集體主義榮譽感,利于培養(yǎng)團隊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課后可適時組織討論,使學生加深對比賽項目的理解。討論可圍繞一點,亦可全面展開。這種模式,有利于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便于在今后加以解決。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僅有3所學校定期舉辦體育知識講座,其它13所沒有舉辦過,其體育知識僅是靠每學期少有的幾節(jié)體育理論課由體育老師教授。就閱讀體育報刊、觀看體育比賽和參與體育活動的情況看,西南地區(qū)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這幾個方面表現(xiàn)一般,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較為淡薄。
3.小結
西南地區(qū)體育意識文化建設方式包含教師引導、輿論推動影響、明星效應帶動、舉辦體育知識講座與欣賞體育比賽等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在現(xiàn)在西南高職校園體育文化意識建設占主要地位。
建議西南地區(qū)高職院校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知識講座。通過定期舉辦體育知識講座,傳播體育文化相關知識,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文化,樹立良好的體育觀。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干部培訓中心.市場經(jīng)濟與體育改革發(fā)展[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