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飛
夜晚9點,困倦的眼皮抵擋著飛機機艙內刺眼的燈光。在座位上打盹的我,突然想起,就是去年的今天,我割斷了原來的生活,心里裝著盲目的勇敢和樂觀,飛了1200公里,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
過去是在體制內,現在是在體制外。
不舍與不甘
我依然記得一年前,向教育局遞交辭職信的那個下午,副局長表示不解的復雜表情。我心里也五味雜陳。從辦公室出來后,我看到旁邊的一個辦公室門前排著長龍,是剛考進編制的年輕老師們在遞交入職手續(xù)。他們表情輕松,眼神有光。好不容易考進了編制,他們好像高考中榜一樣。
我看著他們,他們像當年的我,又不像當年的我。
體制內,是一部分人的福音。在體制內,意味著也許現在“賺得”不多,但是不用擔心以后會斷糧。有人樂在體制內的生活,沒有大風光,也有大自在。而另一些人,感覺好像進錯籠子,總覺著哪里不對。 這種感覺,就像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的資深產品經理,天天被風投圍堵,約著喝咖啡:“你出來創(chuàng)業(yè)吧,難道想一輩子就這樣打工嗎?只要你肯出來,我們就投錢給你,不管你做什么?!?/p>
不舍與不甘,兩頭野牛在內心搏斗。
體制內是一口深井,體制外是一片江湖。混江湖前,腰上的劍,磨鋒利了么?
成長是關鍵
不管是在體制內還是體制外,最不能放棄的,是不斷地自我成長。人生最寶貴的,還真不是豪車洋房,而是豐富的人生體驗。而豐富體驗的內核,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以一種舒服自然的狀態(tài),甚至是一種自己愿意的辛苦,過好每一天。
這種狀態(tài)和體制并無多大關系。我看有情商極高的人,在體制的框架內游刃有余,蓬勃成長;也看過有人在體制外的殘酷競爭下,不堪壓力,日日抱怨。
是戰(zhàn)士,就去攻城略地;是文人,就耕耘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你要么走,要么忍。不要拿體制的“擋箭牌”做懷才不遇的泄憤出口。
人都是高看了自己。而高看自己,是人類進化的鎧甲,也是軟肋。
甲方與乙方
遞交辭職信后,我從深井走向江湖,也從甲方變成了乙方。
體制代表了穩(wěn)定,體制也代表了甲方。做甲方,意味著不用求人,有社會地位,意味著談判桌上擁有話語權。甲方帶來穩(wěn)定的體面感,繼而帶來安全感。
有人說,乙方自由的天空更大。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沒有穩(wěn)定感的自由,太不靠譜。
能放棄甲方的光環(huán),而選擇去做乙方,也許只是因為有些東西乙方獨有:比如能滿足更大的夢想和野心,享受財務自由,更充分燃燒的人生體驗。
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從“高大上”的投行高盛到“滴滴打車”的CEO,當被問及過去生活和現在生活的不同,她說:“原來住四季酒店,現在住漢庭;原來坐頭等艙,現在坐經濟艙;原來不求人,現在要求人?!?/p>
我相信柳青能克服住漢庭、坐經濟艙的心理落差。畢竟創(chuàng)業(yè)初期,本來就是白天做老板、晚上睡地板。但是,原來不求人、現在要求人,需要時間和謙卑隱忍來克服內心的優(yōu)越感,這不容易。因為這觸碰了尊嚴、地位、認可等人性中最敏感和脆弱的神經。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里有這么一句臺詞:有些鳥兒是永遠關不住的,因為它們的每一片羽翼上都沾滿自由的光輝。如今,由“滴滴打車”進階的“滴滴出行”,市值已經超過150億美元,或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巨頭。這也就三年工夫而已。
從甲方跳到乙方,角色的轉變,讓我多了一個角度審視這兩者的區(qū)別:有些人是工作的甲方,卻是生命的乙方;而有些人也許是工作的乙方,卻是生命的甲方。轉化的區(qū)別關鍵在于能否有強大的能力,來掌控自己生命的走向和節(jié)奏。在人生的途中,生命的河流會越流越寬闊。
看到很多工作性質是乙方的人,卻有著甲方的姿態(tài)和靈魂。因為他們專業(yè),有價值,被人需要。俗話說,坐著把錢掙了。
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是自我價值的布道者。
(摘自《優(yōu)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