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未被記錄的歷史

2017-02-27 23:07:22牛寒婷
滿族文學(xué)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努爾哈赤白塔遼陽

牛寒婷

引 子

那一次與歷史的“親密”接觸,讓我記憶猶新。2011年10月,正值南方氣候舒爽的季節(jié),我在長沙與幾個朋友一道去參觀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女尸曾震驚世界,我一直想一睹真容,仿佛只要被這個兩千多歲的“長壽老人”檢閱一下,我就擁有了那段歷史。我至今記得,當(dāng)我走進(jìn)展廳,心情緊張地望向下方玻璃棺內(nèi)那個叫辛追的女人時,我所看到的可怖畫面在一瞬間給我?guī)淼恼鸷常阂还蓮娏业南訍焊杏勘槿怼抑溃@雖然是幾近本能的生理反應(yīng),但是,想象與現(xiàn)實間的巨大落差,才是產(chǎn)生它的真正原因。

我沒法即刻擺脫在展廳內(nèi)感受到的惡心恐懼和失望沮喪兼而有之的復(fù)雜體驗,我對付它的方式,是假裝眼前這一幕未曾上演。我重新找回了去博物館之前心中那個關(guān)于“歷史”的世界,在那里,我擁有對辛追的美好想象,懷抱對往昔的浪漫憧憬——辛追夫人穿著薄如蟬翼的絹絲華服,漫步在花園中,作為轪侯利蒼的愛妾,她雖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卻總會不時地長吁短嘆;她盡興地吃著自己喜歡的甜瓜,嘴饞得像個孩子,完全不顧過食生冷可能會要了她的命;雖年近五十,身體卻似乎并未留下過多的歲月痕跡,她明艷鮮亮,如同少女……我的想象穿行于時光隧道,并執(zhí)拗地在其中某處掘開一道口子,栩栩如生、充滿細(xì)節(jié)的歷史,一下子就從那里傾瀉了出來。從那時起我漸漸明白,歷史的真實并不是皮膚僵硬、臉部扭曲、吐著舌頭的辛追及其他出土物,不是看起來嚴(yán)絲合縫、沒有破綻的史料文獻(xiàn),甚至不是“真實”的史實本身——已消逝在時間長河中的林林總總及是非曲直,真切鮮活地存在于一個人的暢想之中。

也許,正因為對歷史做如此“不負(fù)責(zé)任”和“自以為是”的理解,我才與萬勝結(jié)緣。他的長篇歷史作品《王的胎記》,讓分別屬于我的和他的歷史觀,不期然地相逢了、投契了、暗合了。在《王的胎記》中,敘述人化身為“游客”,一路游走、探訪努爾哈赤一生所攻打的二十一座城池,以此追懷努爾哈赤的戎馬生涯。于是,“城”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線索。對努爾哈赤來說,攻城是他無法擺脫的宿命,他被命運推動著,幾乎是機械地下意識地,攻破了一座又一座城池,直到生命終結(jié)??梢哉f,他的人生軌跡是由城串聯(lián)起來的。另一條與“城”并行的線索,是游客的尋城之旅。擺脫了俗世喧囂的他,孤獨而執(zhí)著地行走在遼闊的東北大地上。他以“城”為觸手,去追尋、親近和想象已然消逝了的歷史時空。如今,努爾哈赤攻破的這些城,大部分已煙塵般消散殆盡,偶爾能探訪到一些斷壁殘垣那就算幸運。萬勝附體敘述人“游客”所進(jìn)行的行走,與其說是對歷史的尋訪之旅,不如說是對“無處可尋”的歷史的想象和杜撰之旅——而這,正合我胃口。

搖擺的文體

把《王的胎記》稱作“長篇歷史作品”,是權(quán)宜之計。在此書的文體選擇與寫作方法上,萬勝大概情不自禁地借用了他筆下努爾哈赤所慣用的攻城伎倆——聲東擊西,這實在有點像惡作劇。在閱讀過程中,它給我的感覺,有時是一部文化大散文(濫觴于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一種流行文體),有時是一本歷史小說,有時則是一本游記式隨筆。書中既有大量歷史文獻(xiàn)資料的介紹,也有以小說筆法呈現(xiàn)的故事與人物,既有對實地考察的古城遺址風(fēng)貌的描述,也有在穿越歷史與現(xiàn)實時對生命感悟和脈脈情思的抒寫。具體到書中的每一章節(jié),寫作上沒有一定之規(guī),無規(guī)律可循,讀者只能跟著作者的思緒游走。也許,正是因為文體面貌的模糊不清,讀者才能避開明確的文體所可能帶來的閱讀經(jīng)驗上的約束,更純粹地投入到具體的文本中去直接地感受作品。如此,搖擺的文體,成為一種寫作策略,一種規(guī)避非此即彼的文體選擇和約定俗成的文本框架的寫作方法,寫作也因而趨向了一種可能的自由。就像閱讀中,雖然我始終對萬勝的文體選擇有保留、有質(zhì)疑、有不滿,但我還是愿意尊重他的敘述方式,我對自己的要求只是:只管讀好了,管它是小說、散文還是隨筆。

寫作歷史題材作品,總要遵循尊重歷史的原則,這樣,就涉及到了如何面對和怎樣處理大量史料文獻(xiàn)的問題,當(dāng)然,那些戲說和演繹歷史的流行作品另當(dāng)別論?!锻醯奶ビ洝返那皫渍?,詳盡敘述了努爾哈赤的家族背景、女真族各部落之間如何互相制衡,以及關(guān)外女真等少數(shù)民族與明朝的復(fù)雜關(guān)系等方面的內(nèi)容。這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史料敘述繁亂復(fù)雜,讓作者頗為困擾,前幾章的寫作因而緊鑼密鼓,匆促奔忙,讀來難免枯燥乏味。直到第四章,雜亂的歷史背景交代終于初見成效,作者好似松了口氣,敘述才開始變得從容自如,筆觸也得以深入人物的內(nèi)心,那些在幽暗的歷史中飄浮著的鮮活靈動的人物也漸漸從書中走了出來。直至第五章“扈倫四城”,歷史真實與小說虛構(gòu)、牢不可破或不堪一擊的城與代表著四座城的不同氣質(zhì)的人物、戰(zhàn)爭的慘烈與悲憫的情懷、傷逝的歷史與流淌的詩情……方更加緊密和恰當(dāng)?shù)亟蝗谠谝黄?,讀來驚心動魄,氣勢恢宏。這一全書篇幅最長的章節(jié),成為女真族各部落自相殘殺歷史的一個縮影。

第六章是一個轉(zhuǎn)折點。統(tǒng)一了建州女真并進(jìn)一步鞏固了政權(quán)的努爾哈赤,終于對大明朝宣戰(zhàn)。接下來,他每攻下一城,距離他的子孫最終建立清王朝就又近了一步。作者徹底擺脫了與史料周旋的重負(fù),寫作變得輕松隨意。他忽而把戰(zhàn)場的殘酷廝殺和慘烈情狀寫得震撼人心,忽而鉆到小人物的內(nèi)心里去呈現(xiàn)個體在極端狀況下的生命選擇,忽而在城郭和戰(zhàn)爭遺址處的繁盛草木中體恤生命、告慰亡靈,忽而在天寒地凍的游走和忍耐中反思戰(zhàn)爭、審視文明……氣勢磅礴、硝煙彌漫的歷史畫卷已然展現(xiàn)在面前,想象、虛構(gòu)、杜撰之畫筆盡可以上掛下連肆意揮灑。于是,那些被歷史遺忘的人物,那些未被記錄的事件與細(xì)節(jié),那些泯滅消散的情仇恩怨,那些遙遠(yuǎn)而又切近的場景與情境……一一被展示與呈現(xiàn)了出來。也便是在這樣的展示與呈現(xiàn)中,歷史的厚重,小說的滋味,散文的意境,得以有機地縱橫交錯并交相輝映。

消失的胎記

公元1559年,努爾哈赤出生了,阿瑪在他身上發(fā)現(xiàn)了二十一塊大大小小的胎記。野薩滿也說不清楚這些胎記寓意著什么。在努爾哈赤的一生中,那二十一塊胎記逐漸消失,直至公元1626年他離開人世,身上只剩下最后一塊胎記。

《王的胎記》開篇的這段“引子”,寫得有趣,值得玩味。

正如書中所寫,努爾哈赤身上的胎記,寓意著他一生所攻打的二十一座城。他每攻破一座城,身上的胎記就消失一塊。而在最終要了他命的寧遠(yuǎn)城之戰(zhàn)中,由于敗給袁崇煥,沒拿下寧遠(yuǎn)城,所以他死時,身上還留有一塊胎記。以“城”志“人”,以胎記喻成敗,這頗有創(chuàng)意。寫城,其實就意味著寫戰(zhàn)爭,寫努爾哈赤后知后覺的以大明朝為最終目標(biāo)發(fā)動的一系列攻伐。可萬勝卻說,他不是要寫一部帝王創(chuàng)業(yè)史,也無意為努爾哈赤再添新傳。作為這些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與核心人物,在歷史上、在文獻(xiàn)里、在傳說中,努爾哈赤都披掛了太多被神化了的帝王光環(huán)和英雄鎧甲,至于他的本真面目,卻早已因彌漫的硝煙戰(zhàn)火和紛飛的刀劍斧鉞的籠罩修改,因后世歷史口水的期待與訴說以及模式化和臉譜化的淹沒覆蓋,而模糊不清,而難以辨認(rèn)?!拔乙雅瑺柟嗬氐侥嗤晾铩?,萬勝說,“他沒有那么遠(yuǎn)大的理想和抱負(fù),他就是普普通通的一個人,被逼著走上了命運之路。”

不知饜足地消費歷史,是中國人的一大癖好。從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開始,當(dāng)代中國的歷史敘述,就以一種細(xì)節(jié)的方式,走入了有著“戀史癖”的中國人的視野之中。盡管黃仁宇所說的那句“敘事不妨細(xì)致”,是針對像《萬歷十五年》那類嚴(yán)謹(jǐn)?shù)臍v史學(xué)術(shù)著作而言的,但從此,訴求親和、講究敘事的寫作策略,還是引發(fā)了大眾文化領(lǐng)域歷史題材寫作的洶涌潮流。余秋雨紅極一時的文化大散文,當(dāng)年明月橫空出“網(wǎng)”的《明朝那些事兒》,二月河由小說而電視劇的“帝王系列”等等,無論是官史重述,還是野史戲說,都以讓歷史回到大眾為噱頭,以大眾親近歷史為說辭。以至《瑯琊榜》、《甄嬛傳》、《羋月傳》等國產(chǎn)歷史劇的熱播,能迅速成為備受關(guān)注的文化現(xiàn)象。盡管,它們的歷史依據(jù)極度有限,可憑借其漂亮的敘事、精彩的情節(jié)、上乘的制作,照樣營造出了逼真的歷史感,從而征服了廣大觀眾。

與這些流行作品相同的是,《王的胎記》中的努爾哈赤,被訴求于親近歷史與個人想象的寫作重新塑造,他身上作為普通人平凡的一面,得到了盡情展示。在第十四章“廣寧城”中,努爾哈赤雖已接連攻下開原、鐵嶺、沈陽、遼陽等城,大明朝的關(guān)外情勢岌岌可危,但接連的戰(zhàn)事、不斷擴大的地盤和日益增多的人口,讓糧食短缺和國家管理都成了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芭瑺柟嘤X得太累了,他給自己總結(jié)了一下,青年時打仗是為了仇恨,中年時打仗是為了理想,老年時打仗是為了生存。”作者把高高在上的努爾哈赤,從帝王的神壇上拽了下來,把他即將走到人生盡頭時所感受到的無奈和悲涼,把他心中的痛苦與酸楚,把他已然老邁的身心,真實地展現(xiàn)了出來。

與其他歷史作品相比,《王的胎記》自有它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努爾哈赤身上所特有的“文學(xué)的胎記”。把城與胎記作比,是一種暗喻。從表面上看,實實在在的城與杜撰的胎記之間毫無關(guān)聯(lián),僅僅是一種文學(xué)的戲擬,才把它們連在了一起。但其實,胎記的消失,又意味著城的毀滅——從有到無的消亡,是它們無法逃離的共同命運。努爾哈赤每攻破一座城,或因憤恨,或因傲世,或因虛榮,都會將其焚毀,因此二十座城在經(jīng)歷了或慘烈或溫和的戰(zhàn)事后,都遭遇了滅頂之災(zāi),唯一算得上例外的是鐵嶺城。鐵嶺城之文士李如梃,想用自己的方式感化努爾哈赤,讓他停止殺戮。在龍首山水朝寺的佛殿內(nèi),在香煙裊裊的佛堂前,李如梃與努爾哈赤兩相對峙,一個是志在必得、野心昭昭,一個是祈求佛靈、心靜如水。雖然李如梃的以誠相勸,如他預(yù)料的一樣,最后以失敗告終,他只能決絕地選擇自殺;但轉(zhuǎn)赴他地之前的努爾哈赤,卻并沒像以往那樣下令焚城。遺憾的是,駐軍離開時忘了熄滅燭火,這才讓鐵嶺城終究陷身火海。這看似只是無心之過,可陰差陽錯間,鐵嶺城卻如同俄狄浦斯,未能逃過自己的宿命。

尊貴的王的身上,那漸次消失的二十個胎記是戰(zhàn)爭的胎記,它們喻示了二十座城的焚毀,可在二十座城消失的背后,又有多少有名的和無名的生命的夭折消亡呢?是無數(shù)亡靈,成就了王的至尊之位。雖然《王的胎記》寫的是努爾哈赤的戎馬生涯,寫他的攻城與功成,寫他以歷史正義為借口的殺戮與荼毒,但在那文字中間,反戰(zhàn)的價值立場和情感吁求又貫穿了全書的始終。開篇那段惹人玩味的“引子”,其實綿里藏針地暗含著無數(shù)玄機,它的有趣和好玩,也隱藏著思考的沉重與生命的肅然。

回想閱讀《王的胎記》的整個過程,扮演著敘述人角色的游客,在喋喋訴說的同時,似乎總在發(fā)出一聲又一聲長長的嘆息。我想,那一定是他跟隨歷史的腳步時所情難自禁的有感而發(fā)吧,它們關(guān)乎一座座城曾經(jīng)的繁盛與最終的消失,關(guān)乎人對城無限的眷戀與無情的踐踏,關(guān)乎殘酷的戰(zhàn)爭與殞滅的肉身,關(guān)乎理想、價值與人性的正邪美丑,關(guān)乎歷史的選擇與個人的信仰,關(guān)乎生存的尊嚴(yán)及其茍且……它們仿佛是一種在跋涉了久遠(yuǎn)的歷史和穿越了古今的歲月后,卻依然找不到答案的無處排遣的情愫,帶著感傷與無奈,透著絕望與苦楚,它們終于郁結(jié)成一股股濃濃的詩情,從歷史的深處流淌出來,讓這歷史,又無端地翻騰起文學(xué)的硝煙。

未被記錄的歷史

往返在枯燥的史料查閱和辛苦的舟車勞頓之間的“游客”,無論沉浸在故紙堆中還是做實地的探訪考查,都渴望無限地接近歷史。他喜歡“無限”一詞的暗示,這讓他感覺,自己正站在一個即刻便能抵達(dá)目標(biāo)卻又永遠(yuǎn)無法真正抵達(dá)的中間點上,而仿佛正是這個為無限靠近與靠近不了居間分野的中間點,賦予了他杜撰的權(quán)力。他始終明白:“城是死物,守城的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币蚨銦o法控制自己不對尋訪到的屬于“城”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施行一種他駕輕就熟的魔法,動情地使它們變成了屬于“人”的一顰一笑、一喜一悲。漸漸地,那些被歷史所遺忘的生命,那些像嚼過的口香糖一樣被棄置在記憶之外的情感,終于原汁原味地浮現(xiàn)了出來。

為花草而戰(zhàn)的武爾古岱,是《王的胎記》中最打動我的一個人物。努爾哈赤攻打過那么多城,有數(shù)不盡的手下敗將,可他卻怎么也無法攻破武爾古岱所固守的哈達(dá)舊王城,無法擊垮這個弱不禁風(fēng)、身上一股子花粉味的男人。老天像是在與他開一個巨大的玩笑,這個不男不女、只會養(yǎng)花的懦夫,怎么就能讓英勇的建州大軍連連潰敗、死傷無數(shù)呢?這大概是努爾哈赤一輩子也想不明白的事。對他來說,武爾古岱是個異類,是“天外來客”,他根本無法想象也無從體會,武爾古岱在面對滿城無數(shù)爭奇斗艷的花草時,面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幻境般的大花園時,內(nèi)心所翻飛的種種興奮和喜悅、快慰與滿足。

武爾古岱的人生其實別無選擇。不想稱王、與世無爭、只求伴花度日的他,為花草而戰(zhàn)是他的信念所在,甚至那信念已升華為信仰。正是這種努爾哈赤所無法理解的信仰,使柔弱的花草芳香氤氳出了堅不可摧的抵抗的力量,讓戰(zhàn)無不勝的神話屬于了哈達(dá)舊王城?!安灰日l的箭更尖銳,誰的刀更鋒利,除了那一絲繞指之柔,一切都會消殞無跡?!痹趹?zhàn)爭中逡巡的“游客”,透過歲月的影子,洞察到了歷史和生命的真意。雖然,無論是歷史還是花草,都阻擋不了王的腳步,被勸降的武爾古岱的命運只能如他的花草那般枯萎殆盡,但他的心魂,卻自始至終都游蕩在王城內(nèi)外,不絕如縷地訴說著他無盡的眷戀。

沉醉在筆下人物百轉(zhuǎn)千回、情難自已的生命境況中,“游客”好像多活了幾世,那些由他賦予了生命的鮮活人物:為花草而戰(zhàn)的武爾古岱、對城迷戀至深的拜音達(dá)理、為復(fù)仇而學(xué)會隱忍的布占泰、茍且一生卻泰然赴死的尼堪外蘭、美好得如同傳說但卻抑郁而終的東哥、內(nèi)心坦蕩的舒爾哈齊、狂妄自大的褚英、陷于愛情漩渦中卻被命運不斷推搡的阿巴亥、舉手投足間典雅雍容的冷玉香……一個個從他手中飛離了出去,再落戶安家于歷史的角落??伤麑λ麄?,太戀戀難舍和無法忘懷啦,于是他利用了自己的敘述人特權(quán),奮力沖破阻撓他傾瀉情感抒發(fā)意緒的各種界限,在現(xiàn)實與歷史間,在人與人或者人與物或者物與物間,在一切與一切間,自由地往來,盡興地交流。

這樣,那些遍布“游客”足跡和暢想的地方,便都成了心靈與心靈間溝通、對答和論辯的所在。沙濟城與古勒城的彼此凝視和深入交談,一支箭鏃與一棵石榴樹之間的爭論,努爾哈赤對呼蘭哈達(dá)山的問詢,“游客”與葉赫城的促膝而談,小清河與老樹的彼此相依和耳語,功德牌坊與孫德功的對峙,明撫順城與清撫順城的隔空交流……這些處處禪意、語透機鋒的對話,追問著生命的本質(zhì)和個體的價值,蘊含著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與困惑,裹藏著對戰(zhàn)爭和文明的質(zhì)疑與詰問,構(gòu)成了“游客”尋訪歷史的另外一重精神風(fēng)景線。在最后一章“寧遠(yuǎn)城”中,威名赫赫、榮耀一生的努爾哈赤,被命運的炮彈擊中,在凝固了的時空中,他與擊敗他的袁崇煥“坦誠相見”。輕易就來到眼前的死亡,是一種錯謬的偶然還是宿命的必然?即便如努爾哈赤般輝煌絢爛的人生,也終將消融泯滅在幽深的歲月長河里,就像對歷史真實的無可拷問和追尋不得——真正可觸可感可得的,唯有此在的生命與情懷,以及對思古之幽情的娓娓道來。

尾 聲

好多年前,我很偶然地去了趟遼陽,在遼陽的街道上,遠(yuǎn)遠(yuǎn)地望見了渾圓的白塔。白塔應(yīng)該算是挺古老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當(dāng)時因為行程的緣故,我沒能到塔下一游,可回家以后,對匆促間只是遙遙一望的蒼老白塔我卻無法忘懷。白塔屬于磚塔,磚塔那特有的古樸、厚重和滄桑之感,仿佛一下子就能把人帶入久遠(yuǎn)的歷史,這大概是我向往它的原因。我常常想,若是站在塔下,那種不知此身何在的迷惑和暢想歷史的快樂,肯定會愈加的強烈深刻。

就在上個月,為彌補心中的遺憾,我?guī)缀跛闶菍3痰赜秩ミ|陽看了白塔。如今,白塔周圍已經(jīng)修建了漂亮的白塔公園,并和緊鄰的廣佑寺,組成了頗有規(guī)模、豪華氣派的遼陽一景,從遠(yuǎn)處一望便可認(rèn)出。我去的那天,游人不多,被一種特殊的幽靜氛圍所籠罩著的白塔和廣佑寺,為遼陽這座小城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沿著廣佑寺的外墻漫步,拐到與白塔相對的另一側(cè)時,狹長的護城河突然映入眼簾,盡管河水幾近干涸,但這個新發(fā)現(xiàn),仍然讓我興奮了半天。

直到有朋友不解地問我,怎么突然對白塔如此鐘情,我才覺出事情的“蹊蹺”,也才記起,此番去遼陽前,我已開始閱讀《王的胎記》。在這之前,我沒意識到這兩件事之間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但如今想來,我的遼陽之行,恐怕跟書中“游客”尋訪古跡的行為脫不了干系。盡管,當(dāng)時,我還遠(yuǎn)未讀到列為全書倒數(shù)第三章的“遼陽城”一章,自然也就無從想象,“游客”駐足護城河邊吊慰無數(shù)亡靈、傾聽亡靈囈語的一幕。

俯看護城河道時,雖然無法像“游客”那般對歷史“有知”,但我的“無知”,也并非就空洞無物——相反,它是一種混沌復(fù)雜、捉摸不定的豐盈體驗。在白塔下,在護城河岸,當(dāng)那種不具名的空曠之感和幾近神秘的靜謐氣氛將我裹挾時,我不由自主地心旌搖蕩。后來我時常回味這種體驗,想摸清它的來龍去脈,盡管我每每一無所得,但我的直覺又告訴我,它是某種更為深沉厚重的東西的投影。它有點像一個儀式,能激發(fā)人樸實無華的情感,能讓人擁有面對信仰時的虔誠,能使人對無知的和不可控的事物心存敬畏;它特別地空靈廣袤,能超越歷史,超越生命的降生和殞滅;它有時會讓人感覺到面對浩瀚大海和無邊宇宙時的卑微,有時又會讓人體驗到“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無盡孤獨與曠世悲涼;它還……我忽然意識到,我在《王的胎記》內(nèi)外對于“遼陽城”的兩度游歷,其實是文學(xué)的歷史與歷史的文學(xué),共同賜予我的小小恩典,就像神一般的努爾哈赤身上,那終將消逝但畢竟曾經(jīng)標(biāo)志性地存在過的一枚枚胎記。我漸漸明白了,作為我的精神胎記,努爾哈赤也好,遼陽城也好,歷史也好小說也好這篇文章也好,它們都是我無以替代的宿命,它們將于何時棄我而去我不得而知,但對于我的完成,它們卻是不可或缺的滋養(yǎng)與塑造。

原來,除了王,凡夫俗子也有胎記,即使歷史不屑于記錄。

〔責(zé)任編輯 宋長江〕

猜你喜歡
努爾哈赤白塔遼陽
豐州白塔
白塔上的白鴿(外二章)
散文詩(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04
夢里東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遼陽雷鋒紀(jì)念館
慶州白塔與慶陵、慶州城初探
遼陽冮官屯窯址的調(diào)查與發(fā)掘
賞賜仇人
遼陽有個西藏班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23
Experion PKS在遼陽石化聚酯裝置控制系統(tǒng)升級改造中的應(yīng)用
自動化博覽(2014年8期)2014-02-28 22:33:10
李成梁收養(yǎng)努爾哈赤說的起源與演變
汝城县| 鱼台县| 通州区| 永安市| 昌乐县| 永定县| 和顺县| 丹凤县| 盐城市| 吴忠市| 定南县| 庆阳市| 蕲春县| 读书| 房山区| 涿鹿县| 台安县| 来安县| 武平县| 南康市| 将乐县| 南京市| 孝昌县| 马鞍山市| 桦川县| 同江市| 丰原市| 丽江市| 十堰市| 沧州市| 福贡县| 大丰市| 宜良县| 惠安县| 广平县| 大悟县| 裕民县| 讷河市| 永吉县| 泽州县| 泰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