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信陽市平橋區(qū)畜牧局,河南 信陽 464100)
在畜禽養(yǎng)殖生產過程中,人們常用飲水給藥方式進行畜禽病預防和治療,因為方法簡便,省時省力,節(jié)約成本,同時又可降低或避免應激反應,適用于短期用藥、緊急治療,尤其適用于大群投藥和已經廢食但可以飲水的病畜禽。如何使飲水給藥的效果達到最佳是廣大養(yǎng)殖戶和獸醫(yī)技術人員很重視的問題。
首先,應選擇易溶于水或可溶于水的藥物;其次,應對患病畜禽及時作出正確的診斷,根據病因選擇合適的藥物,有條件的話應做藥敏試驗,從而選擇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以減少損失;再次,應根據藥物的性質,選擇不同的藥物,如治療呼吸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則應選擇胃腸道易吸收的藥物,這樣才能在患病部位維持有效藥物濃度;而治療胃腸道疾病,可選擇胃腸道不易吸收的藥物,以便在局部形成較高濃度,從而抑制或殺滅病原菌。
一般情況下,每種獸藥出廠時均配備了藥品標簽或說明書,正常情況下按照藥品標簽或說明書標注的劑量使用即可。為保證群內絕大部分動物在一定時間內都飲到一定量的藥物水,不至于由于剩水過多造成攝入動物體內的藥物劑量不夠,或加水不足造成飲水不勻,某些動物飲入的藥液量少而影響藥物效果,應該掌握動物群的飲水量,根據動物群的飲水量,然后按照藥物濃度,準確計算藥物用量。先用少量水溶解藥物,待藥物完全溶解后才能混入計算好的水的容器中。但是在實踐中,很多使用者沒有遵守上述的使用方法,隨意加大劑量,其后果是增加了藥物濃度,畜禽短時間攝入的藥量過多,毒副作用增強,肝腎負擔加大,代謝的時間相應延長,易引起肝、腎的腫脹,藥物殘留的安全隱患增加,嚴重的可造成藥物中毒。因此,確需改變用藥劑量必須在獸醫(yī)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
由于臨床上混合感染和繼發(fā)感染現象嚴重,所以經常會聯(lián)合用藥。有些養(yǎng)殖戶或技術人員為了省時省力常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直接溶解在一個容器中供畜禽飲用。這樣做很可能降低藥物的使用效果,一般不建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藥物混合在一起使用,因為不同的藥物制劑,其化學、物理、藥理等性質不同,混合后很有可能出現析出、沉淀、變色等變化,使藥物的性質發(fā)生改變而失去療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如果確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混合治療,須征得獸醫(yī)技術人員的允許,一定要注意藥物之間的配伍禁忌。
養(yǎng)殖場的畜禽飲水一般為井水或自來水,井水的質量很難控制,常常是礦物質含量高,其中含有大量的金屬陽離子,而一些藥物的酸根離子會與金屬陽離子結合進而破壞了藥物結構,影響藥物的使用效果,特別是四環(huán)素類的藥物容易與金屬陽離子結合而失效。有人認為自來水經過消毒后很干凈,是理想的藥物溶劑。其實并非如此,自來水一般使用漂白粉消毒,而殘留在水中的漂白粉仍然具有氧化性,所以一些還原性強的藥物,如VC就會被其氧化而失效。臨床上如果需要使用自來水溶解藥物,建議先將自來水放入大的容器中,最好經過陽光照曬,使漂白粉等分解24 h后再使用。
有些技術人員為了減少投藥次數,一次性配制了大量的藥液,特別是對于幼齡畜禽,短時間內不能完全飲完藥物,使藥物長時間存在于飲水器中,由于在溶液狀態(tài)時很多藥物分子活躍,活動范圍大,性質不穩(wěn)定,容易分解,藥效降低。飲水給藥時要盡量在短時間內飲完藥液,一般在2 h內飲完為宜??筛鶕煌竟?jié)在給藥前適當停水,一般寒冷季節(jié)停水4~5 h,氣溫較高季節(jié)停水2~3 h,然后換上加有藥物的飲水,讓病畜禽在一定時間內充分喝到藥水。
一般在臨床上溶解藥物時需將藥物進行初溶,即將藥物溶解在一個小的容器中,然后將初溶的藥液倒入大的飲水器中供動物飲用,這樣可以使藥物充分溶解,分布均勻。但應注意的是在初溶時,攪拌工具、水盆或水桶最好選用性質穩(wěn)定的塑料制品,而不宜選擇木制或金屬制的容器。同時,要保證飲水容器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