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1942年1月,清朝末代狀元、著名書畫家劉春霖在北平病逝(一說病逝于1944年)。消息傳來,一些相識和不相識的人都失聲痛哭。
靈柩被運回劉春霖的故鄉(xiāng)。大家為劉春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一些知名人士紛紛送去挽聯(lián),其中有兩塊白底金字的大匾特別耀眼,上面題著“義士狀元”“中華脊梁”。
劉春霖對得起這份尊敬。
1932年,日軍扶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三省建立傀儡政權(quán)。溥儀除了籠絡(luò)一批遺老遺少,還希望將那些有名望的知識分子招入幕下。
1935年3月,傀儡政權(quán)“總理”鄭孝胥派兩個人,帶著溥儀的“詔書”去找當(dāng)時已年過花甲的劉春霖,想請他出任傀儡政權(quán)的“教育部長”。
劉春霖看了一眼“詔書”,冷冷地說:“我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難以勝任,你們還是另請高明吧!”
鄭孝胥不死心,決定親自拜訪劉春霖。
一個月后,他從長春來到北平,先是走訪了劉春霖的幾位故友,知道了劉春霖的秉性、愛好。聽說劉春霖酷愛喝茶,尤其喜愛京城老字號“張一元”的茶葉,鄭孝胥立即跑到“張一元”茶莊,買了數(shù)斤極品好茶,送到了劉春霖家。
兩人寒喧之后,鄭孝胥恭敬地將茶葉遞上,但并沒有馬上提任職之事,而是與劉春霖聊書法,從唐宋元四大家一直聊到清朝四大家,似乎是專程來以藝會友的。
見氣氛烘托得差不多了,鄭孝胥才委婉說明來意,希望劉春霖不要違背“皇上”的旨意。
劉春霖一聽就火了,鐵青著臉對鄭孝胥說:“如今君非昔日之君,臣也非昔日之臣,豈能隨便破壞我的名譽!,,說著打開房門,喝令鄭孝胥立即離開。
鄭孝胥只好帶著茶葉灰溜溜地走了。
“七七事變”后,日本人在北平組建了偽政權(quán)?!叭A北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王揖唐自以為跟劉春霖是同科進士、赴日留學(xué)的同學(xué),關(guān)系親密,可以說動劉春霖出任偽北平市市長。
某日,王揖唐頭上戴著日本軍帽,提著貴重禮品來“看望”劉春霖。
劉春霖看到王揖唐那身打扮,已有幾分不悅。
王揖唐剛剛說出自己的想法,劉春霖立即從藤椅上站起,將一杯水狠狠地潑在地上,高聲說:“我是決不會依附外國侵略者的,當(dāng)漢奸不會有好下場!”
王揖唐惱羞成怒,第二天就派兵洗劫了劉春霖家,搶走大批家具和珍貴字畫,并將劉春霖一家人趕出門。
面對王揖唐的瘋狂報復(fù),劉春霖毫不屈服,說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寧當(dāng)乞丐,不當(dāng)漢奸!”
20世紀30年代,日本的氣焰非常囂張,曾叫囂要在三個月內(nèi)滅亡中國。
劉春霖卻不顧生命危險,毅然選擇站在災(zāi)難深重的祖國一邊,從道義上支持民族抗戰(zhàn)。這樣的氣節(jié)實在讓人動容。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點兒名利心是可以理解的。做官、發(fā)財、出名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名利的代名詞。但是,好名好利的前提是不能忘了民族氣節(jié)之類的大義。秦檜的書法一直流傳到今天,但中國的史書極少有誰稱他是書法家,連他創(chuàng)立的字體都不叫“秦體”而叫“宋體”,這就是失去大義,其名不彰的生動例證??梢?,義永遠是最好的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