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韜
亦舒曾經說過,“作為女性,先要爭取經濟獨立,然后才有資格談到應該爭取什么。十五至二十五歲,爭取讀書及旅游機會;二十五至三十五,努力工作,繼續(xù)進修,組織家庭,開始儲蓄;三十五歲以后,將工作變?yōu)槭聵I(yè),加倍爭取學習,一定要擁有若干資產防身?!逼鋵?,這段話放到每個人身上,都是一樣。我們拼命讀書,我們努力看書充實自己,都是為了一個個美好的以后打基礎,現(xiàn)在辛苦一點也值得?,F(xiàn)在不放棄,正是為了不讓自己將來后悔,免得到時候不甘心,處處抱怨。我們所有的讀書和努力,都是為了心中想要的生活。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個智慧的靈魂,作一次精神上的對話,傾聽他們發(fā)出的天地間最柔美的聲音。這一筆真是神來之筆。那一章描述得真好。書寫成的時間可能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卻令人思古慕賢,會讓任何一顆敏感的心走了進去,會在最靜默的一角聽見一群智者雄辯的聲音,會在最幽晦的一處看見天才早夭的光輝。而那最豐富交流的一刻,就叫作神交。隔著時間的回廊,作者在那一頭,讀者在這一頭,得到了精神上的高潮。這樣的高潮是不能和別人分享的,因為這就如同愛人之間絕密的隱私。當讀書到了叫絕處,那位和自己靈思契合的作者,簡直就是自己前世失散了的一位知己。一部好書,就像是輪回的幻影中殘映的一次記憶,莫非是我在讀著一個已死的自己的經驗,還是這位已逝的作者一早就用筆墨預寫下了他下一生的心跡。
讀書是一次神秘的旅行,不需要旅伴,獨自向著一座孤高的殿堂遠征。那首卡芬高的名曲《寂靜之音》開頭一句是怎么唱的,“喂,黑暗,我的好朋友,我又來拜訪你了。”當讀書讀到忘我時,還有兩個字,叫作“掩卷”。開卷固然有益,掩卷惹人遐想。一本好書讀到精彩處,不由會讓人癡癡地停了下來,悲情地搖搖頭,輕輕地嘆一口氣,那扣人心弦的一個故事,怎么作者就懂得用如此動人的一段文字,描寫出這般非筆墨所能形容出來的一樣情懷。
一本好書,幾許心思,在掩卷一聲長嘆里,讀書到了另一種境界,一掩卷而天地黯,世間競有這等才思,這般文筆,如此地洞見,如此地情孽。果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觸動了人間的萬古悲愁,看盡了世上的萬千事端。
一個人通過讀書,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斷放大,最后又通過讀書,把人生還原到最小,還原到塵土塵世里的生活中來。正如薩特所說,我在書里結束我的生命,也將在書里開始我的生命。讀書讓人變得博大和驕傲,也讓人變得渺小和謙卑。好比一位老司機,開了幾十年車,不是越開越狂野,而是越開越膽小。讀書也是這樣一個相同的歸宿,一個隱藏在閣樓里的讀書人說,當書里世界如裊裊輕煙散去,最后浮現(xiàn)出一輪書里的老月亮,掛在現(xiàn)實渾濁的天空中,還是千古不變的冷冷模樣。一個人的閱讀史,成就了他精神上的浩瀚故鄉(xiāng)。通過讀書,仿佛站到了世界的中心,可有時通過讀書,也感覺被拋棄到了世界的荒野。
讀書,是一場人生的修行,更是提升自己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