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玲
據(jù)說公元前278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楚國的都城被秦兵攻破,屈原在極度失望和痛苦中,到汨羅江投江自殺。江邊的一位村民夢見了屈原,發(fā)現(xiàn)屈原在水中沒有吃的東西。這個消息傳出去后,第二天,全村村民把很多糯米撒進江中。晚上,那個村民又夢見了屈原,看見那些糯米全被魚吃了。到了第三天,村民們商量,想出了一個很好的對策,就是把糯米用粽葉包裹起來,這樣魚兒就吃不到了……這樣,粽子就出現(xiàn)在了中國歷史文化中。(從粽子的來歷寫起,語言簡潔。)
粽子的形狀千奇百怪。常見的粽子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各種形狀。以三角形的粽子為例,它外面用一片或兩片長的粽葉(也可以是箬葉、麻竹葉、桂竹葉、芭蕉葉、蘆葦葉等)包裹著,粽葉光滑的那一面用來包粽子,里面的一顆顆糯米像召開家庭聚會一樣排列著,在粽葉外面還用一根線來固定,這樣糯米就漏不出來了,粽葉也不會向外伸頭了。粽葉的香味在水中越煮越香,滲透到粽子中去,糯米也更清香了。有的粽子的形狀很是特別,如同黃山的松,既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又讓人嘆為觀止。從某種角度來說,食品是否好吃,一看賣相,二看味道,而食品的賣相可以吸引顧客,勾起顧客的食欲,因而相貌對食品很重要。所以粽子外形千奇百怪也就可以理解了。(抓住粽子千奇百怪的外形特點重點介紹,舉三角形的粽子例子具體說明。)
粽子有很多種類,從餡料看,有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等;從口味上看,有甜粽子和咸粽子之分。以吃肉粽為例,順著粽葉剝開,一股清香瞬間彌漫開來,特別好聞,那里面的糯米像顆顆白色珍珠,與嫩紅的肉粒相間,非常好看。一口咬下去,那種美妙的香味立即在口中融化,再細細地一嚼,那種感覺簡直好極了。(分類說明粽子的種類,詳寫了吃肉粽的過程。)
如今,粽子已傳播甚遠,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都有了吃粽子的習俗。由此可見,粽子已掀起全球民俗潮流的“熱潮”。
在很多人的心中,家鄉(xiāng)的粽子更美味,這是因為它還有濃濃的親情味和家鄉(xiāng)味吧?。ńY(jié)尾點明粽子所包含的深層意蘊。)
對比點評
《粽子》是一篇常規(guī)事物說明文,小作者對粽子這一事物相當熟悉,加上對粽子相關資料的搜集整理,作文的素材就非常豐富了。從粽子的來歷寫起,再介紹外形和種類,使讀者讀完對粽子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但是,這樣的說明文讀來未免有些枯燥。更進一步思考,可不可以把《粽子》寫得更生動有趣呢?當然可以,變形后的《粽子兄弟》,就是通過相聲的形式來寫粽子,創(chuàng)設情境,把粽子擬人化。作為同類的兩個粽子,分別擔任了兩個角色,一是虛心好問的粽子兄,一是經(jīng)過外出游歷無所不知的粽子弟,通過問答,生動有趣地介紹了粽子的來歷、外形和種類等相關知識,讓讀者樂于閱讀。
(符禮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