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倩
2016年我國高粱種植面積733萬畝,較2015年增幅8.51%。雖然面積增加,但極端天氣使得大多數區(qū)域的單產量降低,導致全國總產量201.28萬噸,下滑6.69%。進口方面,2016年高粱進口量預計在700萬噸,同比下降35%左右。預計2017年價格穩(wěn)中走低,因國內玉米價格下跌,美國、澳大利亞高粱、大麥等能量飼料需求減弱,價格承壓。
2016年市場運行特點
2016年高粱市場1-9月份處于相對高位,但進入10月份價格下滑明顯。受進口大幅減少影響,總體供應量大約738.75萬噸,同比下降33.40%。受飼料消費量下降影響,總消費量下降至706萬噸。期末庫存下降至30.25萬噸。
(一) 種植規(guī)模增加,總產量下降。近年來,高粱的主要產地集中于東北三省一區(qū),該區(qū)域近三年種植面積逐步攀升。2016年黑龍江省高粱種植面積52.73萬畝,同比增幅32.3%;總產量20.13萬噸,同比增幅19.90%。吉林省高粱種植面積206.17萬畝,同比增幅15%;總產量70.41萬噸,同比減產幅度達到17.34%。遼寧省高粱種植面積96.22萬畝,同比增幅22%;總產量35.04萬噸,同比增幅達到30.31%。2016年內蒙古地區(qū)種植面積117.14萬畝,同比減少13.33%;總產量28.18萬噸,同比降幅達到28.18%。
(二) 出口增、進口減,貿易逆差略有緩解。2016年高粱進口結束四連增,首次出現進口下滑。1-10月份進口總量620.69萬噸,預計全年進口700萬噸左右,同比下降約 34.58%。進入2016年,國內玉米臨儲政策改革,提升了玉米價格的國際競爭性,進一步減弱了進口高粱對其的替代性。
2016年1-10月份我國高粱出口量2.01萬噸,較2014、2015年增加1倍以上。
(三)需求下滑,貿易商利潤萎縮。國內高粱下游主要分為種用、食用、釀造工業(yè)和飼料行業(yè)。近三年高粱下游領域中變化最大的區(qū)域是飼料消費,2016年該領域的消費占比從79.44%降低到63.74%,下降了近16個百分點。玉米價格下降導致飼料用高粱進行反替代,高粱在飼料消費占比中大幅下降,降幅達到53%。食用消費與釀造消費分別增長1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白酒行業(yè)需求增加處于平緩期,年均增幅不超9%。
2016年高粱貿易商經營收益一般,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是今年的運費政策,多數貿易商表示,運費上漲50%,進而導致利潤被蠶食掉80%甚至更高。
(四)價格不及往年,種植收益逐年下滑。2016年高粱市場雖受進口政策保護,但今年玉米價格不斷下跌,導致高粱糧商經歷了“最謹慎”的一年。新糧上市前,價格走勢呈現先跌后漲走勢。新糧上市后,價格承壓下行,年末進口糧源少,且酒廠采購旺季到來,市場價格觸底反彈。相比前兩年,本年度價格整體處于略低位置。
今年種植戶整體收益下降。以吉林省水澆地為例,2016年種植收益為642元/畝,較2015年減少253元/畝,降幅30.47%。內蒙古旱地高粱2016年種植收益為238元/畝,較2015年降低72元/畝,降幅26.40%。
2017年行業(yè)展望與政策建議
(一)生產展望:種植收益相對較高,種植面積有望提升。從國際上來看,美國和澳大利亞高粱種植面積和產量下降。從國內來看,由于種植戶收益相對較高,2017年種植面積擴大的意愿將增強。根據調研發(fā)現,內蒙古、吉林一帶預計將增加2-3成,遼寧朝陽地區(qū)種植戶表示2017年增加一成。綜合來看,2017年全國高粱種植面積增加是大概率事件,如果天氣配合,2017年高粱產量有望實現同比增加。
(二)消費展望:國內高粱飼用消費預計大幅減少,用于釀造工業(yè)的高粱消費量同比略有增加。預計2016/17年飼用消費量450萬噸,約為2015/16年飼用消費量的50%。由于民間消費、商務消費逐漸復蘇,白酒企業(yè)行業(yè)調整后,預計行業(yè)進入緩慢復蘇期,因此預計主要用于釀造工業(yè)的高粱消費量同比略有增加,預計2016/17年工業(yè)消費量235萬噸,較2015/16年增加5萬噸,增幅2%。預計2017年進口高粱中,用于白酒釀造和食用高粱預計130萬噸左右,較2016年減少20萬噸左右,降幅13.3%。此將為國產高粱讓出一定市場份額。
(三)價格展望:2017年高粱價格整體呈現波動下行走勢。預計價格出現拐點的月份主要集中在3月、9月、12月前后。這與國際糧價下跌密不可分,國內玉米價格下跌,美國、澳大利亞高粱、大麥等能量飼料需求減弱,價格承壓。
(四) 政策建議:種植環(huán)節(jié)商業(yè)化運作,亟須新國標出臺。高粱種植的大部分散戶居多,規(guī)?;N植多為租地經營。受租地成本拖累,盈利欠佳。
建議:
1.從種植環(huán)節(jié),用“保險+期貨”等金融工具進行商業(yè)化運作。
2.地方政府統(tǒng)一協調,聯合相關科研單位提高育種能力,增加優(yōu)良性。
3.提高農戶的管理能力,改混裝出售為分類銷售;提倡高粱機打方式,因雜質少,提高銷售價格。
4.關于訂單農業(yè)方面,規(guī)范操作,防止農民受損失。企業(yè)對種植戶進行訂單操作的信用問題,應該納入當地政府的監(jiān)管范圍。
5.加大進口的調控力度。
6.新國標需要盡快出臺。目前行業(yè)仍在沿用1987年版國標,容易導致合同糾紛。
風險提示
天氣因素不可控,氣象災害仍存在。從2016年來看,黑龍江、吉林、興安盟等地高粱成熟期多雨,造成霉變率高,優(yōu)質糧源有限。2017年或延續(xù)“拉尼娜”現象,氣象災害對于高粱的影響或仍然存在。
玉米前景不明,高粱受影響。玉米價格前景仍然不明,對于未來高粱的種植及銷售均存在影響。
進口沖擊仍存。美國高粱出口以及中國進口預測的數量均與玉米相關, 2016/17年度美國高粱進口達到500萬噸,雖然不足2014/15年度的一半,但從歷史標準來看這樣的進口規(guī)模依然很龐大,將對國產高粱繼續(xù)有影響。
酒廠需求或降低。國家對于酒類的消費限制將會直接影響高粱的消費量,白酒行業(yè)尤其是中高端白酒的需求限制,仍是未來市場存在的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