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門—天壇公園—北京自然博物館—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老瓷器口豆汁店—百工坊—景泰藍博物館
這次騎行游,把南線非遺游的第一站設(shè)在東城南端的永定門。北漂一族的我,對老北京的非遺文化有濃厚的興趣,特別是那獨特的燕京八絕技藝。天剛蒙蒙亮就來到永定門整裝待發(fā),在不遠處的自行車租賃點刷卡,然后推車走下地下通道,來到一座形似風箏的廣場——永定門廣場。廣場的正中央就是昔日的“南天門”永定門,它是那樣的威武氣派。沿永定門廣場向北是一條寬闊的大道,大道兩側(cè)是各種精美的園林雕塑,讓我有種行至十三陵神道的感覺。雕塑后面是一個個下沉式的小廣場,大爺大媽們在這里打太極、踢毽子、抖空竹,還有老年合唱團在這里練歌。
沿著永定門大街東側(cè)的輔路向北騎行,到達右側(cè)的天壇西里時已經(jīng)塞車了,向遠處打量,原來是來到了天壇醫(yī)院外,怪不得這么多人呢。好在輔路上設(shè)有自行車道,要不然在這里騎行會十分艱難。前行百米往右轉(zhuǎn)來到南緯路,南緯路的東側(cè)便是天壇公園的西門。
天壇公園 與上天對話,與市井溝通
在公園西門的公共自行車停放點停好車,來到售票處買了一張15元的門票。
清晨,天壇的空氣十分清新。公園里能見到不少晨練的老北京們,那朝氣蓬勃的勁兒可是在擁擠的地鐵中,在充滿空調(diào)味的寫字間里感受不到的。這邊大爺們正練著太極拳,那邊大媽們跳著康樂舞,空地上是三五成群的踢毽兒高手,樹蔭下票友們在吊嗓子……新鮮的空氣與老北京的氣息一同吸入,整個人都覺得神清氣爽起來。
因為此行天壇的主要目的地位于其南北中軸線上,所以直奔南側(cè)的圜丘而去。這里人之多,超出我的想象。繞過圜丘壇繼續(xù)前往祈谷壇中的祈年殿。老實說祈谷壇比圜丘壇要大上許多,所以游客再多也不會覺得擁擠。壇內(nèi)坑洼不平的青磚地面讓參觀者頓感歷史的厚重。登上祈年殿環(huán)看四周,當年皇上祭天時的場景仿佛歷歷在目。仰望天空高深遼遠,環(huán)視四周綠野開闊,置身其中仍能感受到天地之大與“我”之渺小。如果您春節(jié)期間來此,還會趕上盛大的祭天儀式。
北京自然博物館 物種生命的軌跡
永定門內(nèi)大街與南緯路交叉口往北的這段路程是天橋南大街。
出公園西門,從天橋南大街往北沿自行車道騎行百米,一棟復古式的建筑吸引了我的注意,門外五個鎏金大字道明了它的身份,原來這里就是著名的北京自然博物館。說它著名,是因為館內(nèi)許多標本在國內(nèi)、國際上都堪稱孤品。比如古黃河象頭骨化石、長26米的巨型井研馬門溪龍化石等。而鎮(zhèn)館之寶,要數(shù)新西蘭坎特伯雷博物館贈送的恐鳥骨骼標本了,這種地球上巨大的鳥已經(jīng)于1885年滅絕,現(xiàn)在卻靜靜地佇立在這里。此次行程匆匆,未敢多做停留。來此博物館參觀需要提前預約。
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 非遺珍品大薈萃
沿天橋南大街往北百米處右拐是天壇路。天壇路相對于天橋南大街要寬一些。
天壇北門的北側(cè)是金魚池小區(qū)。此行目的地之一的中國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就位于金魚池小區(qū)的外側(cè)。沿天壇路往東走,遠遠地就看見珍品館的標識。雖然就在我的對面,但是沒有紅綠燈,必須得在天壇北門過馬路繞行回來。行至天壇北門,周圍停滿了大巴車,旅行團真不少。
金魚池小區(qū)和老舍先生的淵源頗深,其作品《龍須溝》可見一斑,不遠處就有座老舍先生的雕像。在雕像的一邊是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這是一座融合古典美和現(xiàn)代美的建筑,它的外墻由銅雕大師朱秉人親自設(shè)計制作,因此,它本身就是藝術(shù)品。
走入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搶先映入眼簾的是一件紫檀木九龍大寶舟。寶舟用名貴的紫檀木雕刻而成,長3.18米,由十多位匠師歷時兩年、耗費數(shù)千工時雕制而成,創(chuàng)下了木雕制作之最。更令人稱奇的是,這件九龍大寶舟的刻工,幾乎囊括了雕刻制作的全部手法,堪稱紅木雕刻之極品。舟上雕刻的樓閣,為宋代版本的中國三大名樓岳陽樓、黃鶴樓和滕王閣;舟上木雕的旗子栩栩如生,仿佛在風中飄揚,而幾百個小鈴鐺也是用紫檀木純手工雕刻出來的。舟船的櫓舵、桅帆、艙門等細微處,采用鏤空雕刻,細若蚊足,惟妙惟肖。
老磁器口豆汁店 嘗一口北京味道
走出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忽然聞到陣陣香味。原來在祈年大街與天壇路交叉口有一家老磁器口豆汁店。雖說豆汁店旁邊就是老北京炸醬面、老北京鹵煮、老北京褡褳火燒等北京特色小吃,但唯獨這豆汁店掛著老字號的牌匾。走進店內(nèi)品嘗,果然味道很正宗。據(jù)說附近的大爺大媽講究喝這清早熬出來的第一鍋豆汁兒,所以需要起個大早來排隊。以前沒喝過豆汁,第一次喝很難下咽,雖說這豆汁兒聞起來臭喝起來香,但喝的時候還是要屏氣咽下。
走出老磁器口豆汁店,沿著天壇路的自行車道繼續(xù)向東騎行,馬路右側(cè)是天壇灰青色的外墻,左側(cè)是車水馬龍的街道,百年的京城歷史仿佛在這里一覽無余。路過崇文門外大街時,看到了法華寺站的公交牌,原來古剎法華寺就深藏于這里,下次有時間一定要來看看。天壇路在崇文門外大街拐了彎兒,接著往南騎行,行至天壇公園東門時,發(fā)現(xiàn)不遠處就是有著中國珍珠第一家的紅橋市場。雖說紅橋市場即將要拆遷改造,但來此購物的游客還是絡(luò)繹不絕。行至地鐵天壇東門站時,左轉(zhuǎn)沿體育館路繼續(xù)向東騎行至幸福大街交叉口時,看到一棟紅色墻體的現(xiàn)代建筑——紅劇場。它的原名叫崇文工人文化宮,是一處曲藝演出場所,在來京的外國游客中頗為有名。這里每晚上演的《功夫傳奇》值得一看。
老磁器口豆汁店 嘗一口北京味道
走出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忽然聞到陣陣香味。原來在祈年大街與天壇路交叉口有一家老磁器口豆汁店。雖說豆汁店旁邊就是老北京炸醬面、老北京鹵煮、老北京褡褳火燒等北京特色小吃,但唯獨這豆汁店掛著老字號的牌匾。走進店內(nèi)品嘗,果然味道很正宗。據(jù)說附近的大爺大媽講究喝這清早熬出來的第一鍋豆汁兒,所以需要起個大早來排隊。以前沒喝過豆汁,第一次喝很難下咽,雖說這豆汁兒聞起來臭喝起來香,但喝的時候還是要屏氣咽下。
走出老磁器口豆汁店,沿著天壇路的自行車道繼續(xù)向東騎行,馬路右側(cè)是天壇灰青色的外墻,左側(cè)是車水馬龍的街道,百年的京城歷史仿佛在這里一覽無余。路過崇文門外大街時,看到了法華寺站的公交牌,原來古剎法華寺就深藏于這里,下次有時間一定要來看看。天壇路在崇文門外大街拐了彎兒,接著往南騎行,行至天壇公園東門時,發(fā)現(xiàn)不遠處就是有著中國珍珠第一家的紅橋市場。雖說紅橋市場即將要拆遷改造,但來此購物的游客還是絡(luò)繹不絕。行至地鐵天壇東門站時,左轉(zhuǎn)沿體育館路繼續(xù)向東騎行至幸福大街交叉口時,看到一棟紅色墻體的現(xiàn)代建筑——紅劇場。它的原名叫崇文工人文化宮,是一處曲藝演出場所,在來京的外國游客中頗為有名。這里每晚上演的《功夫傳奇》值得一看。
百工坊 民間手藝,百花齊放
沿體育館路往東騎行不遠處就是百工坊。國際旅游聯(lián)合會主席瑞克·杜呂克稱百工坊為“中國的盧浮宮”。這話一點都不夸大,這里的藏品為百工絕技、傳世之作,皆為中華民族之國粹。
百工坊的最大看點是各路大師。景泰藍大師張同祿,玉雕大師李博生、郭石林,泥人張傳人張昌,料器大師邢蘭香,工藝美術(shù)大師李邦秀,剪紙大師徐陽等等。除了觀看大師的鬼斧神工,還有一大批推陳出新或新生代的稀罕之作,如胡同張獨樹一幟的胡同文化、尹國勝獨樹一幟的銅藝制作、葫蘆季自成一家的藝術(shù)葫蘆等,其中尤為引人入勝的就是“燕京八絕”——牙雕、玉雕、景泰藍、金絲鑲嵌、宮毯、京繡、花絲鑲嵌、雕漆。工作室一間挨著一間,密密麻麻像小小蜂巢,但是每間屋子里都別有洞天。走進一間大師的屋子,待說明來意后,屋子的主人徐阿姨主動為我講解起來。她邊畫邊說,不一會兒一幅生動的花鳥畫便赫然呈現(xiàn)在扇子上,讓人嘆為觀止。
出百工坊往南沿左安門內(nèi)大街騎行,在龍?zhí)堵酚肄D(zhuǎn)往西騎行,可到達龍?zhí)堵纺蟼?cè)的龍?zhí)豆珗@。龍?zhí)豆珗@的西側(cè)曾是北京游樂園,據(jù)說不久將要復建。而在公園的東側(cè)每年都會舉辦龍?zhí)逗R會,每屆都盛況空前。沿龍?zhí)堵废蛭髯筠D(zhuǎn)來到天壇東路,沿天壇東路往南大約1公里右轉(zhuǎn)便是永定門東街。
景泰藍博物館 感受傳統(tǒng)技藝
行至天壇公園南門時左轉(zhuǎn),過景泰橋,沿景泰路往南,在安樂林路交叉口不遠就能到達景泰藍博物館。要注意的是,過景泰橋時要減速慢行,注意往來車輛。
景泰藍博物館置身在北京市琺瑯廠內(nèi),遠遠就能看到郭沫若題寫的廠匾。眾所周知,景泰藍的作品十分昂貴,它的昂貴之處就在于制作過程特別復雜。來到博物館的二樓,左邊就是開放的工藝生產(chǎn)線。只見師傅們一手拿著掐好的銅絲一點點地在手工繪制的圖樣上拼著,圖樣拼好后還不能沾銅胎,要等燒制定型后,才能蘸著調(diào)好的白芨粉,一根根沾上去。每根銅絲設(shè)有編號,拼在圖樣上不能隨便碰,碰丟了就要從頭再來一遍。而這,只是掐絲工藝的一部分,其它的制作工藝更為復雜。
博物館的三樓是景泰藍陳列品。在這里可以欣賞到一批仿制明清時期景泰藍工藝的作品,雖說是仿制,卻依然巧奪天工。旁邊是銷售廳,里面的產(chǎn)品數(shù)量之眾多,在北京也是獨一份的了。
中華民族藝術(shù)珍品館的稀世珍寶,百工坊里的燕京八絕,景泰藍博物館里精美絕倫的景泰藍技藝,無不讓人感嘆非遺藝術(shù)的博大精深,真是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