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迎春
所謂“分解”,就是把某一事物的整體從地點、時間、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成若干小部分,之后一部分一部分來寫。比如:
跳高架前只剩下劉小清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1.5米,比去年的乙組跳高記錄高出了1厘米。哨聲一響,只見劉小清同學向前飛奔而去。在離橫桿不到0.5米的地方,他縱身一跳,一下子飛過橫桿,打破校運動會的記錄。
讀了這段文字,感覺僅僅是知道了這樣一件事——劉小清同學參加跳高,打破了校運動會的記錄。至于劉小清比賽的畫面,我們是無從得知的。因此,要想重現(xiàn)當時的比賽情景,我們可以將劉小清破記錄的動作分解為:準備,助跑,起跳,翻越,落地,然后按先后次序逐一進行描寫:
跳高架前只剩下劉小清同學一人了,這時橫桿已升到1.5米,比去年的乙組跳高記錄高出了1厘米。哨聲一響,劉小清同學原地蹦了幾下,習慣性地壓壓左腿,再壓壓右腿,直起腰,深吸一口氣,這才邁出輕快而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沖去。當快接近跳高架時,他一個急轉(zhuǎn)身,雙腳一蹬,兩個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觀眾還來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頭部和肩部已越過橫桿,再一挺腰,好一個“背越式”,他成功了!四周響起一片掌聲和歡呼聲,震得跳高架上的橫桿似乎也在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