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娟(中油遼河油田公司遼興油氣開發(fā)公司,遼寧 盤錦 124010)
基礎地質研究在優(yōu)選撈油井井源的應用
舒麗娟(中油遼河油田公司遼興油氣開發(fā)公司,遼寧 盤錦 124010)
低產低效長停井轉撈過程中存在停產時間長、資料缺失嚴重、周圍環(huán)境復雜、井況復雜、安全不可控、協(xié)調難度大等諸多問題,通過搜集地質資料,進行油藏精細描述,精細地層對比,儲層研究、構造研究等技術手段,優(yōu)選位于剩余油飽和度高的有利部位(高點、斷鼻遮擋部位、儲層非均質性造成的剩余油含量高)的油井進行產能評析,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有潛力的長停井實施安全有效管控撈油復產,使撈油復產工作安全、經濟、高效進行。
長停井轉撈油;基礎地質研究;剩余油;微構造;儲層非均質
油田開發(fā)中后期,低產低效及長停井比例日益增加,產能情況、井況、井場不具備復抽條件。在目前低油價的形勢下,提撈采油技術具有工藝簡單、操作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特點,可以充分發(fā)揮地層的能量,是開發(fā)低產低效井的主要開采方式。但是由于長停井關井時間過長,資料缺失嚴重,井底流體情況不明,部分井存在高壓情況,安全不可控,周邊環(huán)境復雜等諸多問題,這為轉撈工作帶來極大難度,因此優(yōu)選撈油井井源至關重要。
通過基礎地質資料研究,發(fā)現很多區(qū)塊仍存在剩余油含量高的“甜點”部位,針對這些井進行撈油生產,全面挖潛長停井潛能。具體實施步驟:首先查找所在區(qū)域的地質概況,明確沉積、構造、儲層等相關地質情況,其次明確剩余油富集區(qū)域,剩余油類型,最后搜集長停井歷史生產情況等相關信息,綜合評定長停井轉撈價值。以馬19塊、榮72塊、高1塊為例,闡述基礎地質研究對于長停井轉撈評定價值。
(1)構造認識 馬19塊斷裂廣泛發(fā)育,從宏觀上來看,油氣富集與斷層走向一致,在斷層附近構造邊部,構造高部位,砂體發(fā)育相對厚的區(qū)域,產能較高。在斷層一側,油氣的聚集主要尋求斷層遮擋形成的斷鼻等高部位聚集,在斷層斷棱附近、斷層夾角部位、平行斷層間的斷塊部位油氣富集[1]。
高1區(qū)巖性為鮞粒灰?guī)r,受斷裂作用發(fā)育大量的裂縫,成為剩余油良好的儲集單元。并且高一區(qū)廣泛發(fā)育微構造,微構造類型有正向構造、負向構造以及小斷層遮擋形成的局部正向構造。微構造幅度5~20m,最大不超過40m。小斷層斷距較小,延伸距不大,縱向上穿過層數少。剩余油主要尋求局部構造高點聚集,在斷層夾角部位、微高點、微斷鼻等上凸構造,形成剩余油富集區(qū)。
榮72塊構造上為一東傾斷鼻,在斷層西側形成了一組雁列式組合的反轉斷背斜、斷鼻、斷塊構造,全區(qū)十分發(fā)育的斷層面為油氣主要運移通道[2]。在榮72井處發(fā)育一個受榮興屯斷裂垂向切割作用而在緊鄰斷層的撓曲[3],油氣在高部位聚集,且具有良好的封堵條件,形成剩余油的富集區(qū)。
(2)沉積微相認識 高1區(qū)油層段相帶主要發(fā)育為半封閉的湖灣亞相,主要以蒸發(fā)巖和風暴流沉積微相為主。本區(qū)發(fā)育廣泛的泥巖、白云質灰?guī)r和灰質泥巖層內夾層和層間隔層,最大累計厚度可達5.4米,具有很強的層內非均質性和層間非均質性。因此高滲假鮞狀灰?guī)r儲集層雖然已發(fā)生水淹,而一些中低滲假鮞狀灰?guī)r儲集層尚未動用,為剩余油的主要挖潛對象。
馬19塊馬圈子油層為構造—巖性油藏,主要發(fā)育三角洲分流平原亞相,細分為水上分支河道和河道間、決口扇三種沉積微相。水上分流河道微相和河道間薄層砂微相間的差異及同一微相內不同部位導致的很強的平面非均質性,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河道間薄層砂及河道河邊砂體。馬19塊為巖性油氣藏,多呈透鏡體狀分布,單井平均疊加砂巖厚度為82.6m,單井砂層層數平均為39.1個,隔夾層發(fā)育導致層內非均質性較強,厚油層滲透率韻律性及非均質性造成油層內未動用剩余油。
長停井所在井場面積容下一輛撈油車及罐車即可,進井路通暢并可以通行大車,距離周邊農場、養(yǎng)殖區(qū)、居民區(qū)、廠區(qū)等自然環(huán)境有一定距離,符合安全規(guī)定,便于實施安全管控措施,這些區(qū)域的長停井即可進行轉撈油生產。
井口大四通完好且各部件靈活好用,井內要求無管柱,如果有抽油桿泵等設備,則需進行提管桿作業(yè),井內如果有落物或者套變情況,必須明確具體位置,并結合該井液面情況,來決定是否進行轉撈,如果對生產不構成影響則可進行轉撈,如果妨礙撈油抽子下入或者存在卡抽情況則不允許轉撈。
例如榮72塊的榮39-80井,位于構造的高部位,受斷層遮擋作用,有利于油氣的聚集,且發(fā)育厚層砂礫巖,細砂巖儲層,含油飽和度高,轉撈后周期為4天,單次撈液5.2方,單次撈油4.5噸。
高1塊的高1-2-4井,根據震剖面圖及油藏剖面圖,處于沉積地形造成的微高點位置,且油層厚度大,厚達12.8m,轉撈后周期為2天,單次撈液5.8方,單次撈油4.4噸。
馬19塊的馬1073井,屬于水上分流河道砂體主流線位置,砂體厚度73.6m,單層砂最大厚度9.2m,單層砂平均厚度3.3m,高滲層早已被水淹,由于隔夾層導致的層內非均質的存在,厚油層的中上部是剩余油的主要儲集區(qū)域,轉撈后周期為5天,單次撈液10.8方,單次撈油2.1噸。
[1]舒麗娟.馬19塊東營組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4,28(3):78-81.
[2]孫紅軍,祝永軍,肖乾華,等.遼河東部凹陷走滑構造特征及其油氣富集條件[A].油氣盆地研究新進展第一輯[C].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2,162-169.
[3]舒麗娟,王佩虎,田永慶,等.榮72塊沙一段儲層特征控制因素分析[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5,29(3):21-24.
舒麗娟(1982- ),女,工程師,現于中油遼河油田公司從事油氣田管理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