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趙 坤 褚秀美
每當臨沂市林業(yè)局需要了解史志方面的材料時,常常把一位耄耋老人請到林業(yè)局。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王錫津,他把人生中的40個年頭都獻給了臨沂林業(yè)事業(yè)。
王老1928年出生于東阿縣,1946年參加革命,1950年到蒙山林場工作,1990年離職休養(yǎng)。40年里,他的足跡踏遍了蒙山沂水。
1950年,省政府為加快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綠化荒山,頒布了《山東省分山化界暫行辦法》。將荒山劃分給附近的村莊,山權歸全體村民集體所有。以村為單位組織群眾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采種育苗。王老說,他組織人員對700多萬畝的蒙山進行了劃界,通過此次分山劃界,落實了權屬。當時的政策是“農林牧要結合起來,協(xié)調發(fā)展。”造林政策是“普遍護林,重點造林,封造并舉,誰造誰有,公私林木一律保護”。由于國有林、集體林、宗族林、個人林等權屬清楚,政策穩(wěn)定,通過組建互助組、合作造林、畜牧合作社、林木合作社、入股分紅、劃分林場和牧場等多種造林方式,極大地調動了群眾植樹造林的積極性。那時候,大家春栽柳楊,夏栽松,秋冬栽刺槐,一年四季上山造林。到1956年底,臨沂地區(qū)有林面積達到187.6萬畝,是1949年的3倍,森林覆蓋率達到5.6%,僅1956年一年就造林66萬畝,超過1949年之前林地保存的總面積。
在大力開展雨季造林的過程中,他在實踐中總結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如雨季造林“三不栽”、“一镢松”造林等。
他強調說,雨季造林三不栽:天不連陰不栽,雨不透地不栽,雨過天晴不栽。
“蒙山帶帽小伙計睡覺”。當烏云蓋住山頂時,就說明連陰天要來了,可以進行造林了?!耙粋€草帽子,一個蓑衣,一把镢頭,一個籃子”,都是當時雨季造林最真實的寫照。
王老說,“一镢松”造林是指:選擇土層三十厘米以上背陰坡的宜林地,先深刨一镢二十厘米左右,把镢頭向懷里一拉,然后把一年半的松苗插入縫隙中十到十五厘米,最后用腳使勁一踩。利用這種造林方法每人每天可栽種2000多棵苗,比刨小穴造林效率提高了6倍,而且成活率在90%以上。
1952年,全省范圍內推廣了他發(fā)明的“一撅松”造林經驗。1952年7月出版的《山東農業(yè)知識》,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刊登了“三不栽”、“一镢松”造林的操作規(guī)程,在全社會推廣。
1952年,為扶持臨沂地區(qū)林業(yè)發(fā)展,省林業(yè)廳撥款10萬元,從吉林省鐵山購買了15萬株蘋果苗木。騰縣專署林業(yè)局決定在平邑縣設蘋果栽培示范點,建立80畝蘋果園?!拔医ㄗh將果園建在林業(yè)生產先進單位大埠槐村。” 王老說,“我自愿到大埠槐村建示范園,這是臨沂地區(qū)首次引進蘋果。”1956年開始結果,1957年后進入結果盛期??h林業(yè)局多次組織全縣山區(qū)農業(yè)社進行參觀學習,對平邑縣蘋果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帶頭推進作用。
1961年,中央頒布《關于確定林權、保護山林和發(fā)展林業(yè)的若干政策規(guī)定(試行草案)》,簡稱《林業(yè)政策十八條》。為落實這條政策,王老被臨沂地區(qū)林業(yè)局派到車王大隊進行駐點。經過40天的工作,落實了集體和社員的林權、樹權,成片的河灘林歸大隊集體所有,小片和溝頭路旁的樹木,樹隨地走,歸生產隊所有。房前屋后、四旁零星樹木仍按公社化前的權屬,歸社員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并頒發(fā)了林木權屬證。試點工作結束后,王老總結的經驗在全省得以宣傳和推廣。當時,13個縣在試點的基礎上,于1963年全面展開林木確權發(fā)證。
60年代,臨沂地區(qū)400多萬畝松林遭受松毛蟲危害?!耙恢晔曜笥业乃蓸?,蟲口密度200條以上,三、五天就能吃光全樹的松針葉。”為防治松毛蟲,主要采取以人工捉拿為主。每年僅4、5月份用勞力100萬人次,那時防治松毛蟲是林業(yè)系統(tǒng)的中心工作。
1962年,王老在莒南縣壯崗南嶺捉拿松毛蟲。在研究除殺蟻子(初孵幼蟲)的工作時,同事王緒端提出,秋季噴撒藥粉防治松毛蟲蟻子,比5月份捉拿老熟幼蟲效果好。王老決定試試這個土法。由于當時沒有噴粉工具,就用紗布縫成口袋,裝上藥粉,用竹竿挑著搖灑,能殺死一個松枝上的二三百條蟻子,殺蟲率80%以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證了除蟲效果。當年在日照召開了現場會,推廣紗布袋除殺松毛蟲蟻子的成功經驗。60年代臨沂地區(qū)普遍采用這個方法防治松毛蟲,取得了明顯效果。
1974年春季,王老到平邑縣林業(yè)局出差,看到院子栽種的當地樹種二楊長勢良好,他就冒出一個想法:農業(yè)能搞豐產田,我們林業(yè)就不能搞豐產林嗎?通過測量二楊的樹高和胸徑,預計五年可長成棒材,七年可長成梁材。隨后他又調查了沂水縣沂河林場、沂南縣鼻子山林場等地。從楊樹和刺槐的生長情況對比看,通過改造立地條件、客土植樹、選用優(yōu)良壯苗、合理密植、追施基肥、適時澆水等措施,營造豐產林是完全可行的。
在局長辦公會上,他大膽匯報了自己的想法:要改變有毛不算禿的粗放經營理念,科學經營,快出材、出好材,就得搞豐產林。并建議組織部分縣林業(yè)局長和有條件的國營林場場長,到陜西省渭河林業(yè)試驗站、河北省易縣解北河林場、北京市順義縣潮北河林場參觀學習營建速生豐產林的經驗。局領導當場采納了他的建議。
5月29日,由27人組成的豐產林參觀團奔赴以上三省市。17天的學習,行程4000華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解放了思想,提高了營造速生豐產林的認識,初步樹立了集約經營的科學發(fā)展觀,扭轉了有毛不算禿的粗放經營的保守思想。
王老說,一個提高和五大措施是參觀學習的最大收獲:把營造速生豐產林提高到是臨沂地區(qū)林業(yè)生產上的一次革命的高度來認識;營造豐產林的五大措施是深翻改土及改變立地條件,選用速生優(yōu)質壯苗,合理密植,多施基肥及適時澆水,科學修枝和及時防治病蟲害。
6月份,王老向省林業(yè)廳匯報學習成果。廳領導指示,搞速生豐產林的方向是對的,對省廳領導是個啟發(fā)、是個推動,要讓速生豐產林在臨沂開花結果,樹種選擇要與科學實驗結合起來,廳里將克服資金困難,全力支持。
10月份,在平邑縣召開了由13個縣林業(yè)局長、32個林場場長參加的現場會,要求在全區(qū)掀起營造速生豐產林的高潮。會后在費縣的祊河林場設立了營造豐產林的試點,拉開了整個臨沂地區(qū)營造豐產林的序幕。
在營造豐產林的過程中,由王老主抓的三個點還涌現出三個模范帶頭人。因為營造豐產林工作成績突出,大埠槐的大隊書記付興貴被評為省勞模、省黨代表、省人民代表、華北勞模。冊山車網大隊書記趙國瑞被評為華東勞模。黑山安大隊周玉柱書記被評為華東勞模。
1978年,臨沂地區(qū)林業(yè)局下發(fā)了《關于發(fā)展速生豐產用材林的意見》,規(guī)劃發(fā)展120萬畝豐產林。時任地委副書記專員王任之曾動情地說:“堅決實現這個規(guī)劃目標,要是完不成,我死不瞑目!”
1983年建成豐產林14.9萬畝,是5年前的10倍。到1984年,全區(qū)豐產林面積達42.3萬畝,比5年前增加了21倍。營建豐產林的鄉(xiāng)鎮(zhèn)308個,萬畝以上的1個,500畝以上的32個,3000畝以上的32個,2000畝以上的22個。
楊樹豐產林的實驗成功,徹底改變了傳統(tǒng)的造林方式,實現了林業(yè)生產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獲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豐產林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不僅是省內首創(chuàng),而且對全國豐產林建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由臨沂地區(qū)林業(yè)局等單位,共同研究的課題“楊樹豐產栽培技術與大面積推廣應用”,獲1985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82年3月3日,《人民日報》第二版刊發(fā)了“沂蒙山區(qū)營造速生豐產林見成效”一文。1983年《人民日報》刊發(fā)題為“好啊,速生豐產林”的文章。1983年,珠海電影制片廠在莒縣拍攝了一部營建速生豐產林的紀錄片。
臨沂地區(qū)營建速生豐產林的成功經驗引起了中央和省領導的重視。國家領導人萬里、陳慕華、谷牧等曾先后親臨視察。原林業(yè)部領導梁昌武、雍文濤、高占德、劉廣運也親臨沂檢查指導豐產林建設。1982年6月,山東省省委原書記白如冰專程到莒縣考察了豐產林。先后有全國先后有26個省區(qū)市組織人員來參觀豐產林。
王錫津退休后撰寫的著作
1983年,保加利亞林業(yè)部也派人到費縣祊河林場考察豐產林。1988年8月,美國、法國、意大利、葡萄牙等11個國家22名楊樹專家到費縣祊河林場、郯城縣青山參觀考察楊樹豐產林。9月27日,國際第18屆楊樹會議在臨沂召開,各國專家對臨沂豐產林建設給予高度評價。
楊樹豐產林的建設不僅帶動了農田林網的迅猛發(fā)展,也促進了木材加工企業(yè)的快速發(fā)展。1989年全區(qū)農田林網達到400萬畝,占宜林網面積的90%以上,居全省第三位。四旁植樹也形成高潮,1989年全區(qū)四旁植樹18280萬株,升至全省第二位。1990年全區(qū)木材加工企業(yè)達6000余家。據不完全統(tǒng)計,現已有1.6萬家木材加工企業(yè)。
1990年,王老離休后,生活更加充實。在臨沂市老年大學學習期間撰寫出版了《林業(yè)老兵紀實》、《桑榆隨想》、《桑榆詩稿續(xù)集》等書籍。
“我很自豪,見證了從荒山禿嶺、荊棘叢生到山清水秀、滿目皆綠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老說,“我對樹木愛護,就像愛護我自己的眼睛一樣,看到別人折個樹枝,我都心疼的不得了?,F在中央提倡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省里提出開展大造林行動。臨沂又是國家森林城市,天天像住到森林里一樣,我現在很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