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遙縣特殊教育中心學校 閆嬌嬌
生活自理訓練是指對孤獨癥兒童自我料理基本生活與參與社會生活、適應社會所必需的活動能力訓練。其目的是在于使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品質(zhì)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補償智力缺陷,使之能獨立或者半獨立地生活。而孤獨癥學生由于智能障礙以及刻板拒絕環(huán)境變化等特性,生活自理訓練難度相當大,只有采取合適的方法(如應用行為分析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
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是指將任務(即教學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和相互相對獨立的步驟,然后采用適當?shù)膹娀椒?,按照任務分解確定的順序逐步訓練每一小步驟,直到學生掌握所有步驟,最終可以獨立完成任務,并且在其他場合下能夠應用其所學會的知識、技能。這是一種常被用來對有發(fā)育障礙的兒童進行早期行為干預與訓練的操作性方法體系。應用行為分析法的原理是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其核心是步驟分解,即分解目標、使用提示幫助、強化、反復練習。
1.步驟分解:將每一項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驟,然后一步步地練習。顧名思義,分解目標就是把任務(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細小且相對獨立的步驟。在目標的分解時,要因人而異,充分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性:不同程度的孩子有不同的目標分解,同一程度的孩子可能因為學習的接受方式不同采用不同的目標分解。
2.使用提示幫助:孤獨癥孩子的障礙或異常主要體現(xiàn)在言語發(fā)展與溝通、社會交往以及情緒與行為模式等方面。因此要讓孤獨癥孩子認識一種事物,明白一種現(xiàn)象,模仿一個動作,建立一個概念既緩慢又困難,更不要說讓孤獨癥孩子自覺的去學習某一樣東西了。這個時候為了促使孩子對指令做出正確的反應,必須使用提示(這包括手把手的練習、語言提示、手勢和操作示范提示等)幫助。
3.強化:為了使教學計劃的進度順利有效的進行,就要讓孩子在一種即不緊張也不枯燥甚至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學習,這就需要訓練者在不同時期都應該不斷地使用強化,而且在不同情況下采用不同的強化方式:一開始可以用食物或飲料等初級強化物,逐漸可以引導孩子接受表揚、擁抱等次級強化物。每個訓練項目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運用食物、表情、玩具、表揚、贊賞等強化物及強化手段,反復訓練每個步驟,及時強化學生的正確行為,讓學生更愿意配合,更喜歡訓練,訓練中還應注意變換各種方法進行合理強化,使學生逐漸懂得高級的強化。
4.反復練習:反復練習是ABA法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使用了強化和提示,孩子才愿意反復進行練習。因為反復進行練習,孩子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
1.順序法
即按照正常操作順序一步步的完成訓練。
例:刷牙。第一,準備好漱口杯與牙刷;第二牙膏擠在牙刷上;第三先用清水漱口;第四,把牙刷放進嘴里上下刷動;第五,取出牙刷用清水漱口;第六,把牙刷上殘留的牙膏洗干凈;第七,將漱口杯洗干凈;第八,放好漱口杯和牙刷。
2.倒序法
也就是從最后一個動作教起。
例1:穿衣服。第一,讓兒童把穿到一半的袖子穿上;第二,讓兒童把剛伸進袖口的袖子穿上;第三,幫其穿上一只袖子,讓兒童穿另一只;第四,讓兒童把披在身上的衣服穿上;第五,讓兒童自己穿衣服;第六,讓兒童自己穿衣服、系扣子。
例2: 脫衣服。 第一,指導者讓兒童把脫到肘下的袖子脫掉;第二,讓兒童把脫到肘上的衣服脫掉;第三,指導者幫其脫掉一只袖子,讓兒童脫掉另一只;第四,幫其解開扣子,讓兒童脫掉上衣;第五,讓兒童解扣子,并將上衣脫掉。
例3: 穿褲子。 第一,指導者幫其穿上褲子,讓兒童把拉鎖拉上;第二,幫其穿上褲子,讓兒童把扣子系上;第三,讓兒童把穿到臀部的褲子穿上;第四,讓兒童把穿到膝上的褲子穿上;第五,幫其穿上一條褲腿,讓兒童穿另一條;第六,把褲子放在兒童面前,讓他自己穿上。
1.幫助、提示
其一,當學生不能按照步驟完成時教師給以適當?shù)膸椭?、提示,以促使學生每一步都成功,既能減少學生因失敗而引起的挫折感,又能使學生熟能生巧;其二,衣服、褲子有前后之分;襪子、鞋子有左右之分。訓練時,應該用較明顯的區(qū)分標志提示兒童分清前后、左右;其三,用圖片或語言提示協(xié)助兒童完成整個衣著過程,以后逐步減少同時或幫助,直至兒童獨立完成。
2.及時、合理強化
無論是順序法還是倒序法,訓練中的每一步只要學生完成了就要及時、合理的強化,尤其是要重點強化低引導水平的動作或訓練步驟,以促使兒童有成功感和積極性。
3.反復練習
反復練習是ABA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有了合理的強化和提示,學生愿意反復進行練習。反復進行練習,學生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技能。其一,訓練每一個新的技能項目時一般給學生10次(包括有提示或不提示)練習的機會, 并準確了解學生有百分之幾的反應是正確的,有百分之幾的是錯的;其二,成分利用日常生活的起居時間,如晚上睡覺前、早上起床后、中午午休前后等等時間反復聯(lián)系。
第一,從小培養(yǎng)孤獨癥兒童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社會適應和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第二,強化物的使用極其關鍵,并且需要多種強化方式配合使用;
第三,生活自理訓練尤其需要家長的配合;
第四,應用行為分析法對于孤獨癥兒童的作用不亞于拐杖之于盲人、助聽器之于聾人。
以上只是應用行為分析法的基本輪廓,如何使應用行為分析法更有利于孤獨癥兒童的學習與康復,有賴于志同道合者的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