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
【適用話題】喜好美食 享受生活 文人風(fēng)雅
人們很難把魯迅與美食、美酒聯(lián)系在一起。實際上,在吃喝這件事上,魯迅稱得上是個地道的行家。
北京是魯迅從日本歸來后長期生活過的城市,從1912年到1926年,共生活了14年,僅從這一時期的魯迅日記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去過的有名的餐館就有65家!魯迅記錄的65家北京餐館包括:廣和居、致美樓、便宜坊、集賢樓、杏花村等。作為大文豪,魯迅把吃飯這件事看得很重,在日記中占了重要篇幅。這是民國新風(fēng)尚,不同于古代文人“君子遠庖廚”的習(xí)慣。
在眾多餐館里,魯迅去得最多、最喜歡的是廣和居。廣和居是北京“八大居”之首,是北京文人雅士以及官員常常聚會的地方,在民國時期非常興盛出名,曾有人書寫楹聯(lián):廣居庶道賢人志,和鼎調(diào)羹宰相才。魯迅經(jīng)常到這家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距離近。魯迅當(dāng)時住在山會邑館,所在的胡同就斜對著廣和居大門。如有客人拜訪,魯迅甚至?xí)苯幼審V和居送“外賣”到家里。
當(dāng)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廣和居有魯迅喜歡的菜,那里的菜式基本上是宮廷菜改造的。除了味道好,也因為它的菜多有典故,富有文化內(nèi)涵。比如其招牌菜之一的“潘魚”,就是晚清翰林潘祖蔭創(chuàng)造的,以前叫潘氏清蒸魚。還有一道“曾魚”,是曾國藩創(chuàng)造的。這自然讓官員和文人感興趣,還會引來很多附庸風(fēng)雅的人。
魯迅喜歡廣和居一道叫“三不粘”的菜,是用雞蛋黃、淀粉、白糖、清水加工烹制而成。這道菜講究烹制時動作快,成品似糕非糕,似羹非羹,用湯匙舀食時,要一不粘匙,二不粘盤,三不粘牙,清爽利口,故名“三不粘”,還有解酒的功用。
魯迅還喜歡吃辣,據(jù)說最開始吃辣是為了解困,后來就上癮了。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引起了極大的反響,魯迅為此請胡適到北京紹興會館吃飯,第一道菜就是放了辣椒的梅干菜扣肉。這個菜胡適非常喜歡吃,但他好奇菜里有辣,便問魯迅:“據(jù)我所知江浙一帶人愛甜不愛辣,先生好像是個例外?!濒斞复穑骸敖B興人確無吃辣椒之好,獨魯迅有辣椒之嗜,我是以此物解困。夜深人靜、天寒人困之時就摘下一支辣椒來,分成幾節(jié)放進嘴里咀嚼,只咀嚼得額頭冒汗,周身發(fā)軟,睡意頓消,于是捧書再讀。適之先生可以一試?!焙m聽了大笑。
一定有人說過“唯美食與夢想不可辜負”吧,下次在發(fā)表類似言論的時候,不妨附帶說說我們的魯迅先生吧——這位把美食與文學(xué)夢想兼顧的行家!
【素材分析】唯美食和夢想不可辜負,魯迅先生是大名鼎鼎的文學(xué)家,誰也想不到,他還是位食客。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不僅僅只是填飽肚子,仔細品嘗廚師所做佳肴,也可謂之“風(fēng)雅”。人活在世,要學(xué)會生活,懂得生活,這可不是單純過日子那么簡單。怎么樣?準備好打開味蕾了嗎?
NEW視野
蔡瀾,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也是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吃遍了世界各地的美食。蔡瀾曾說:“經(jīng)常有人問我什么樣的東西好吃,我總是說,媽媽做的菜最好吃。你是什么地方的人,就喜歡什么地方的‘菜。”母親的關(guān)懷和家鄉(xiāng)菜的味道是每一個人心中最柔軟的存在,燕翅鮑參或者鵝肝松露,昂貴有余掛念有限,真正讓人留下記憶的是那些稀松平常的家常菜式。美食,食在嘴里,美在心間。家鄉(xiāng)的菜肴,媽媽的味道,帶有著時光與記憶,這樣的菜才是最難忘、最美味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