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慎毅
第一鏡頭:2016年12月初,一條近3分鐘的視頻引發(fā)了許多網友的關注。視頻中一位老師在教學生“混社會”,稱“只要你奮斗,誰都不能咋著你”。據了解,該視頻在山東菏澤某中學教室拍下。當時這位老師說話有點口齒不清,更像是酒后失態(tài)的樣子,所以跟學生們說了幾句“掏心窩子”的話。視頻流傳開后,其學生紛紛留言求情,請求刪除視頻。不少人覺得雖然言辭比較過分,但是話糙理不糙。也有網友認為為人師表不能如此行事。當地教育局經調查核實,認為該教師嚴重違背師德規(guī)范,隨即對其做出解聘處理。
武老師的爆粗口其實是迎合當今學生熟悉網絡、注重自我的特點。網絡上一直泛濫著一些粗鄙的語言,可能學生已習以為常,而武老師的觀點又很對學生自我意識的胃口。同時其張揚的個性,讓厭惡了缺乏個性化生動性教學的學生感到很爽。所以學生為武老師辯護,其實也是為自己辯護。
但是,武老師仍然是錯的,而且這個錯,與一般的老師打罵學生相比,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危害更大。武老師錯就錯在沒有規(guī)則意識。強調自我沒問題,不怕任何人也沒問題,但不敬畏規(guī)則就是問題。這就像在球場上,你可以文身,可以弄出奇形怪狀的發(fā)型,只要你愿意,盡管可以個性張揚。但不管再大牌的球星,你向對方隊員吐口水試試?罵他幾句試試?那要黃牌警告的。同樣,學習生活中,你可以不做狡猾的狐貍,但也不能做任性的刺猬,渾身的刺,不小心是會誤傷人的。
在學校大力抓升學率的時候,還要注意師生道德的提升。素質教育不是技術性的特長教育。學生如一張白紙,沒有道德文明的底色,沒有法制的圓規(guī),在上面畫得再好看又有何用?就算奮斗成功,充其量也不過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已。
(摘自南方網2016年12月5日)
【名師微評】文章首先分析武老師飆臟話的潛在原因,認為其迎合了當下學生熟悉網絡、注重自我意識的特點,因而獲得部分學生的認同。其次分析武老師的行為錯在何處。最后就現象看本質,言及當下學校管理與素質教育及道德教育的利害相關,說明成功的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說理深刻,令人信服。教育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更應注意自己的言行。
(特約教師 劉曉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