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話題】食品安全 創(chuàng)新 消費觀念 競爭與壓力
時事引讀 >>·原創(chuàng)·
2017年1月2日,頂新集團證實,中國臺灣康師傅決議自2017年1月1日解散。據(jù)悉,臺灣康師傅過去的業(yè)務僅是進口生產設備,并出租給味全委托生產,2015年爆發(fā)油品事件后,已不再生產銷售康師傅方便面。24年來,康師傅貫穿了不止一代人的成長記憶,此次解散令人分外震驚,也引發(fā)網友熱議,紛紛猜測整個康師傅“品牌下沉”的原因。
素材聚焦1 臺灣康師傅油品事件
2014年10月8日,臺灣檢方查獲頂新集團旗下的正義公司以飼料用油混充食用豬油的案件,頂新黑心油事件曝光。2015年8月,一個叫“柯笑陽”的微博博主發(fā)布一段視頻,視頻中一位女性臺灣導游告訴全車的游客,康師傅在臺灣發(fā)生了餿水油事件,內地販賣的餿水油是臺灣地區(qū)的56倍,全臺灣正在聯(lián)合抵制康師傅,直到頂新集團完全退出臺灣為止,并呼吁內地游客共同抵制。盡管康師傅表示,黑心油并未涉及中國內地,卻依然無法消除消費者內心的疑慮。
素材聚焦2 “康師傅”持續(xù)“下沉”原因
盡管在方便面領域,康師傅仍然坐頭把交椅,但銷量已回到4年前,其業(yè)績也從2011年12月的1400億港元,下降到如今的530億港元左右。曾幾何時,方便面深受大眾喜愛,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安全的訴求不斷提升,方便面被稱為“不健康”的食品,加上康師傅油品事件對食品安全這一紅線的觸碰,“非油炸更健康”的口號消費者并不買賬。此外,還有“統(tǒng)一”這一勁敵對市場的占領,外賣、連鎖便利店異軍突起,使得康師傅的處境更是舉步維艱。
面對下滑之態(tài),康師傅雖然追隨消費升級的健康潮流,轉戰(zhàn)高端市場,推出各種新品,但在日韓泰越等“舶來品”泡面面前,競爭力疲軟。
【考場仿真試題】結合材料,以“食品安全”為話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范文片段示例】商場如戰(zhàn)場,可以預見,如今內外交困的康師傅要立足內地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不論是追求產品創(chuàng)新,還是追求產品營養(yǎng)價值的最大化,想要“品牌上升”,永遠都不能觸碰食品安全這一紅線。臺灣“康師傅”的解散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