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 張藝 賴先榮 孫家宜
【摘 要】 釋比圖經(jīng)是羌文化的百科全書,而“刷勒日(羌語音譯)”作為羌族釋比圖經(jīng)中最完整、最豐富、最具神秘色彩的典籍,是羌古文化中的智慧結晶。對于羌族的宗教學、文獻學、歷史學、醫(yī)學等學科均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資料,具有文化傳承及民族學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 羌族;釋比;刷勒日
【中圖分類號】R2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3-0010-02
羌族“釋比”,漢語一般稱為端公或巫師,是專門從事宗教祭祀,行醫(yī)治病和巫術法事等系列活動的具有一定知識的宗師,平時和其他羌族人一樣在家勞作,只有在受到邀請或重大節(jié)日時才會放下農具,穿上法衣,為羌族人民祈福迎祥、驅鬼避邪,一般由男性擔當。作為羌文化的傳承者,釋比在羌民中享有很高的社會威望,其甚至被稱為羌民精神領袖或“羌族文化的大百科全書”。根據(jù)不同村寨差異,釋比又被稱為“釋卓”、“許”、“比”,現(xiàn)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汶川、理縣,綿陽市北川縣,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等地。目前有關于釋比文化介紹的書籍非常少,已整理出版的只有《木姐珠與斗安珠》、《羌戈大戰(zhàn)》。
《刷勒日》(羌語音譯),意為歷算的文字、算書,是羌族釋比圖經(jīng)中最完整、最豐富、最具神秘色彩的典籍,流傳于岷江上游,約四個版本。根據(jù)圖經(jīng)收藏者阿壩州圖書館余耀明提供的信息,《刷勒日》現(xiàn)主要收藏在阿壩州檔案館、阿壩州圖書館、西南民族大學博物館、茂縣羌族博物館。筆者以阿壩州圖書館收藏的版本為依據(jù),對《刷勒日》(見圖1)進行了初步的整理研究,但由于資料有限,并且學界尚未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現(xiàn)只能對圖經(jīng)的學術特點簡單探討如下。
1 羌文化的百科全書
《刷勒日》為彩繪折疊類書簡,長176cm,寬16cm,厚2.5cm,收載有約100幅圖畫,大致分為《祭祀圖》、《大葬圖》、《婚姻圖》、《命運圖》、《吉兇箭位圖》、《蛇神圖》、《治病驅邪圖》、《生肖圖》、《工匠圖》及《屬相圖》等十卷。據(jù)有關釋比及羌學專家考證,其成書于唐代,因為在宋、元、明、清時,此類圖經(jīng)已經(jīng)在羌族地區(qū)廣為流傳[1]。圖經(jīng)以羌族白色麻織布為底,表面為一層畫滿各式圖形的紙質,圖形融人、獸、鳥、花卉、草木、獵箭、天體、廟堂為一體,顏色多以黃、紅、藍、綠為主,其線條清晰,色彩對比鮮明。但由于年代久遠及保存條件限制等因素影響,圖經(jīng)仍存在缺失部分,多為前后頁殘缺。
由于羌族只有語言,沒有本民族文字,羌族文化的精髓只能通過釋比“看圖誦經(jīng)”等口誦心授方式傳承延續(xù),作為釋比文化傳承載體的《刷勒日》,內容豐富,包羅萬象。其主要分為上、中、下三壇經(jīng),《上壇經(jīng)》為神事,共十二部,由“序經(jīng)”、“正經(jīng)”組成,多頌揚始祖先圣,答謝天地神靈;《中壇經(jīng)》為人事,也分十二部,多為保佑平安,羌寨興旺,五谷豐登;《下壇經(jīng)》為鬼事,多為降妖捉怪,驅疫除魔,由若干部分組成[2]。內容涉及有祭祀、婚配、大葬、驅邪、蛇神、箭位、屬相等,反應了羌族婚喪嫁娶、農耕狩獵、游牧生活、建造風格、宗教民俗、行醫(yī)治病以及服裝飾品等多方面的社會生活特征[3],突出表現(xiàn)了自然界、動物界及神界于人之間的親善和睦關系。
2 羌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刷勒日》是一部難得的珍貴資料,它融匯了羌族釋比們近幾千年來在羌古文化中的智慧,現(xiàn)已成為羌族釋比文化傳承的主要方式。其傳承方式可分為社會傳承、家傳和私傳。社會傳承是由于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中,人們希望通過超自然力量來保護自己,并用誦經(jīng)的方式進行傳承;家傳融入了釋比個人具備的能力,且傳男不傳女,直到徒弟學精后,老釋比將圖經(jīng)本轉交給徒弟,并不能隨便轉借他人或給他人翻閱;私傳則是當釋比沒有合適徒弟時,自己尋找出有靈氣的青年作為培養(yǎng)徒弟,將各種本領給予傳授,直到熟練為止?!端⒗杖铡穼儆谒絺鳎詈蟛荒茉賯鹘o他人,便由一個殘疾人(啞巴)保存[4]。直到后人發(fā)掘并搶救性整理,其民族文化價值正在逐漸被發(fā)掘、重視。
同樣,在釋比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刷勒日》不僅只是釋比的圖經(jīng),也具有符號的傳承功能。羌民族是具有圖騰信仰的民族,《刷勒日》運用圖畫、符號、印記等方式方法進行交流[5],一方面可助釋比在祭祀、占卜等法事活動中取得成效,逐漸凝練成具有寓意的形式或符號傳承下來。另一方面,也可以更直觀、更簡易的克服由于交通閉塞,村寨之間封閉造成“十里不同音”的交流障礙。尤其是對于傳統(tǒng)社會中文化程度較低的羌民來說,以圖像展示的方法來傳承民族精髓文化就更加合適。
3 依托“釋比”傳播“刷勒日”
一個“釋比”堪稱為一座羌族文化的活圖書館,無論是大型的祭祀儀式,還是小型的婚禮儀式、喪葬儀式,或者還是治病、占卜、驅邪等,“釋比”都充當崇拜儀式的祭司角色。而這些集巫、醫(yī)、藝、匠、學于一身的“釋比”是難以辨析的《刷勒日》圖經(jīng)唯一的“識讀”者。由于無文字記載,釋比根據(jù)每一幅畫卷及景象均可唱出一段經(jīng)文。其釋比文化傳承人均已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而要成為“釋比”,首先需拜師,并經(jīng)過3~5年的學習,以觀察、模仿、背誦記憶、實踐活動等方式,依托各種儀式活動,掌握各種儀式程序、法師程序、占卜方法、唱經(jīng)、咒語以及其適用范圍等,并經(jīng)過解卦、出師儀式,得到眾神靈認可,才能被羌族社會接納,也才具備能力將圖經(jīng)內容以音樂、舞蹈等形式闡釋給大眾[6]。
至今羌族還有祭拜山神、祭拜天神、祈福還原等民間信仰活動。距離四川省阿壩州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縣城約20km的蒲溪鄉(xiāng),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還會舉辦夬儒節(jié)(羌語音譯),即是羌族祭拜大自然萬物之神,祈禱來年吉祥平安的重要節(jié)日?;顒又械赂咄氐尼尡榷家凑铡端⒗杖铡穲D經(jīng)中約定俗稱的程序進行,其圖經(jīng)內容被后世的“釋比”不同程度的推廣和運用,對傳承民族文化、教育后代、團結民族、維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民族利益等有著深遠影響和重要意義。
4 豐富民族學的研究
《刷勒日》中反映出的許多現(xiàn)象還可能會讓人們解開羌族與西南各少數(shù)民族在宗教信仰、宗教活動等方面的許多謎團[1-3]。例如,羌族和彝族的傳統(tǒng)宗教信仰和崇拜對象基本是一致的,其兩族的傳統(tǒng)宗教文化觀念也表現(xiàn)出驚人的相似,都信奉山川樹石、日月天地、風雨雷電的自然崇拜和萬物有靈的信仰,同時也崇拜祖先及鬼神[7]。并且,在涼山州甘洛縣薩巴用于占卜的《薩巴經(jīng)》中,也有念到“岷江沱沱哈古什”,而其中的“岷江沱沱”指的也是現(xiàn)今羌族聚居的岷江上游“沱水”(現(xiàn)叫雜谷腦河)。由此認為,羌族文化不是單一封閉的,它也同其他民族的宗教文化相互影響及產(chǎn)生作用。
5 小結
羌族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盡管沒有文字,但利用其語言,同樣創(chuàng)造并流傳了具有羌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特色的羌醫(yī)藥?!端⒗杖铡返膿尵群捅Wo,對于羌族宗教、歷史、文化、地區(qū)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等都提供了形象直觀的資料,不僅可解開許多羌族釋比的文化之謎,也對文獻學、宗教學、醫(yī)學等各學科均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鄧宏烈.羌族釋比圖經(jīng)的宗教人類學解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2,33(145):143-148.
[2]余耀明.羌族釋比圖經(jīng)《刷勒日》的收藏與利用[J].四川圖書館學報,2007(4):68-70.
[3]畢玉玲.羌族的圖騰崇拜與釋比文化[J].戲曲研究,2002(60):195-202.
[4]李家驥.神奇的羌族《釋比圖經(jīng)》[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12):46-48.
[5]張犇.羌族釋比圖經(jīng)“刷勒日”的藝術價值解析[J].民間文化論壇,2016(2):101-102.
[6]阮寶娣.羌族釋比與釋比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07.
[7]廖玲.羌族“釋比”與彝族“畢摩”的比較研究[J].敦煌學輯刊,2012(1):113-120.
(收稿日期:2016-11-22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