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試談哈爾濱蒙古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2017-03-09 02:59烏云達來邢海濤
關鍵詞:祭典那達慕蒙古人

烏云達來,邢海濤

(1.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2.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66)

?

試談哈爾濱蒙古族及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烏云達來1,邢海濤2

(1.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2.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哈爾濱 150066)

蒙古人在哈爾濱居住或在其附近活動也有近300年的歷史?!肮枮I”一詞為蒙古語,意為“江邊村”。哈爾濱蒙古族主要來自于省內(nèi)各地和內(nèi)蒙古、吉林、遼寧等地區(qū)。哈爾濱蒙古族文化是多元文化,是外地蒙古人帶進哈爾濱并與當?shù)匚幕蝗谛纬傻莫毦叩拿晒抛逦幕?。它的?nèi)涵極為豐富,主要有那達慕文化、民俗文化、節(jié)慶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語言文化和人名文化。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家園,是蒙古族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傳承和弘揚蒙古族文化十分重要。應喚醒人們以起蒙古名為切入點,充分利用各種平臺,充分發(fā)揮地緣優(yōu)勢和人才優(yōu)勢,拓展新領域,發(fā)展新空間,增添新元素,增強新活力。

哈爾濱蒙古族;文化;形成;發(fā)展

張育新在新浪網(wǎng)上撰文介紹了陳世平的研究成果。他說:“陳世平認為,哈爾濱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蒙古人在哈爾濱居住或在其附近活動也有近300年的歷史?!啊枮I’一詞為蒙古語,意為‘江邊村’?!盵1]哈爾濱蒙古族的文化是隨著外地蒙古人在哈爾濱定居生活而逐漸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

1 哈爾濱蒙古族

張育新還說:“ 陳世平認為,300多年前,蒙古人在哈爾濱及其周邊活動主要是以打獵、捕魚為生?!盵2]蒙古人大量走進哈爾濱安家落戶主要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新中國的建立和改革開放,使哈爾濱的大門洞開,數(shù)以萬計的蒙古人從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匯聚到哈爾濱這個大都市里繁衍生息、施展才華。不管他們何時來哈,來自哪里,他們向外自稱“哈爾濱蒙古人”,外界也稱他們?yōu)椤肮枮I蒙古人。這樣,“哈爾濱蒙古人”這一群體不知不覺中在哈爾濱形成了。哈爾濱蒙古人的來源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一是早期蒙古人;二是從省內(nèi)各地因工作需要調入哈爾濱工作的蒙古人;三是從省內(nèi)各地考入在哈各大專院校畢業(yè)后留在哈爾濱工作的蒙古人;四是省內(nèi)各地考入省外大專院校畢業(yè)后回省留哈爾濱工作的蒙古人;五是因工作需要,從內(nèi)蒙等地調入哈爾濱工作的蒙古人;六是省內(nèi)各地及外省區(qū)在哈服兵役、轉業(yè)、退伍軍人;七是從省內(nèi)各地或從外省區(qū)來哈經(jīng)商的蒙古人;八是因某種原因托親靠友來哈謀生的蒙古人。據(jù)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哈爾濱市有蒙古族人口13163人,其中,哈爾濱市區(qū)有6232人,其他6931人分布在雙城、尚志、五常、賓縣、延壽等所屬12市縣。

2 哈爾濱蒙古族文化

哈爾濱蒙古族的文化是多元的,是外來蒙古人帶入哈爾濱的,是與當?shù)匚幕蝗谛纬傻莫毦叩墓枮I蒙古族文化。

2.1 那達慕文化

“那達慕”一詞是蒙古語,是游藝的意思?!澳沁_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每當夏末秋初,水草豐茂,羊肥馬壯的季節(jié),在草原牧區(qū)、半農(nóng)半牧區(qū),甚至蒙古族集居的農(nóng)區(qū),都要舉行那達慕大會。但在風光秀麗,遍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城市里卻從來沒有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由于各方面的需要,進入哈爾濱市的蒙古族日益增多,據(jù)統(tǒng)計,到1980年哈爾濱市蒙古族人口已達1000多人。生活在哈爾濱市的蒙古族同胞,也想舉辦那達慕,于是,他們向市有關部門提出要求。1981年春,哈爾濱市政協(xié)秘書長、市民委主任陶格等21人聯(lián)合發(fā)起倡議召開哈爾濱市的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倡議發(fā)出后,立即得到哈爾濱市蒙古族群眾的積極響應。并在哈爾濱市民委的積極支持和領導下,經(jīng)過半年的籌備,哈爾濱市首屆那達慕大會于1981年7月23日隆重舉行。從此,哈爾濱市每年舉行一次那達慕大會,到2017年共舉行35屆。

從內(nèi)容上看,傳承摔跤、射箭、打布魯、踢烏蘭紅、下莎塔拉等古老的傳統(tǒng)體育項目的基礎上增添了拔河、套圈、賽跑、投鉛球等現(xiàn)代體育元素。在節(jié)日期間,男女老少穿上五顏六色的節(jié)日盛裝,喜氣洋洋,引吭高歌,載歌載舞,將古老體育競技、現(xiàn)代體育競技和文藝演出融為一身,形成了哈爾濱獨具的“那達慕”文化。

哈爾濱蒙古族歷屆“那達慕”的成功舉辦,不僅傳承了蒙古族古老的“那達慕”文化,而且使古老的草原“那達慕”文化,在現(xiàn)代大都市里生根、開花,成為一道別具一格的靚麗的風景,并成為哈爾濱百花園中的一個奇葩。它充分展示了哈爾濱市蒙古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充分展示了哈爾濱蒙古族向往美好,追求美好的強烈愿望;充分展示了哈爾濱市蒙古族生生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風貌。

2.2 民俗文化

主要表現(xiàn)在成吉思汗祭典。最早始于窩闊臺時代,到忽必烈時代,忽必烈正式頒發(fā)圣旨,規(guī)定祭典成吉思汗先祖的各種祭禮,使之日臻完善?,F(xiàn)今鄂爾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襲傳統(tǒng)的祭禮。成吉思汗祭祀一般分平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專項祭典一年舉行六十多次。祭品齊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種奶食品。四季大典,分別在每年的農(nóng)歷3月21日、5月15日、8月12日和10月3日舉行。其中,3月21日舉行的春季祭典規(guī)模最大、最隆重。每到這一天,各盟旗都派代表前往伊金霍洛成陵奉祭。眾多的拜謁者懷著虔誠的心情,不辭千里跋涉而來,站在這位傳奇人物高大雕像前,獻上潔白的哈達,明亮的煉燭,芬芳的香炷,肥壯的整羊,鮮美的牛羊奶,乳黃的酥油,芳醇的馬奶酒等最圣潔的祭品。祭典由守陵人達爾扈特主持。

哈爾濱蒙古族的成吉思汗祭典,分私祭和公祭兩種。私祭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公祭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2012年6月17日在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體育場舉行的成吉思汗祭典,過程較為全面、隆重。當日,哈南工業(yè)新城風和日麗,鳥語花香,天地祥和。在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體育場主席臺下面的墻上懸掛著蒙漢兩種文字書寫的“哈爾濱市蒙古族紀念成吉思汗誕辰850周年夏季祭典”藍底白字的巨幅橫額。橫額下面正中央懸掛著成吉思汗巨幅畫像。畫像兩邊懸掛著兩幅橫額。左邊寫著“緬懷天驕頌神州豐功偉績”,右邊寫著“祭典圣祖展民族復興宏圖”。成吉思汗畫像下面擺放著蓋有白紗的10米長、0.8米寬的長方形供桌,桌中央點放著1米高的3株巨香。巨香兩側依次擺放著6座香壇,供祭祀者上香。其祭典場面十分莊嚴、肅穆。9時整祭典儀式正式開始。

此次祭典儀式由黑龍江省蒙古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市蒙古族聯(lián)誼會副會長白連富同志主持。其程序是:(1)宣布祭祀儀式開始。(2)宣布主祭人名單。(3)宣布祭祀開始,九名禮儀小姐為主祭人準備供品。敬獻供品的程序是:第一主祭人向成吉思汗像敬獻哈達并將哈達放在供桌上。依次第二、第三……主祭人為成吉思汗像敬獻香、馬奶酒、鮮奶、奶酪、奶油、酸奶、奶糖、炒米9種供品。(4)致《祭詞》,由哈爾濱市蒙古族聯(lián)誼會會長通拉嘎同志用蒙語致《祭詞》。(5)個人進香。(6)參加祭典的蒙古族同胞向成吉思汗像三鞠躬。(7)主持人宣布祭祀儀式結束。

這次祭典基本上按照鄂爾多斯成陵祭典的程序進行的。鄂爾多斯伊金霍洛的成吉思汗祭典是由成吉思汗陵守靈部落達爾扈特人祭祀。近八百年來,他們世代祭祀成吉思汗,保留了13世紀以來蒙古帝王祭祀儀式的原貌,使之成為獨特、豐富、內(nèi)涵深刻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

2.3 節(jié)慶文化

節(jié)慶文化是一種歷史文化,是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形成和發(fā)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種民族風俗和民族習慣。有深刻的寓意,有的是為了紀念某一重要歷史人物或紀念某一重要歷史事件或慶祝某一時節(jié)的到來。哈爾濱蒙古族大多來自于外省區(qū),人們普遍重視春節(jié)、那達慕和新年晚會。

春節(jié)是一年之中的第一個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節(jié)日。哈爾濱蒙古族過春節(jié)有獨到之處。一是回老家過新年。很多人雖然在哈市成家立業(yè)多年,但一到春節(jié)便回老家過春節(jié)與家人團聚;二是如果不回老家過春節(jié),就到哈市老鄉(xiāng)家一起過春節(jié),以表達鄉(xiāng)情;三是大年初一登門拜年,送去新年祝福;四是與同鄉(xiāng)好友歡聚一堂,推杯換盞,載歌載舞,恭賀新春;五是桌子上擺上炒米奶茶手把肉辭舊迎新;六是貼蒙文對聯(lián)烘托節(jié)日氣氛;七是供成吉思汗像,向成吉思汗像叩首燒香,以敬仰他的豐功偉績。

30多年來,那達慕已成為哈爾濱蒙古族的又一個重要節(jié)日。其組織者,從每年的春天開始就研究、策劃那達慕的召開。他們不計報酬,不計個人得失,甘愿為那達慕服務。有不少熱心的哈爾濱蒙古人為開好那達慕,獻計獻策,慷慨解囊,捐款捐物。那達慕召開之日,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炎炎,人們都穿著節(jié)日的盛裝,從全市四面八方潮水般涌到那達慕現(xiàn)場,喜氣洋洋,引吭高歌,載歌載舞。

每年辭舊迎新之際,哈爾濱市蒙古族聯(lián)誼會就組織工作在各行各業(yè)的蒙古族同胞近100人,歡聚一堂,總結蒙古族聯(lián)誼會的工作,部署新年的工作。在聯(lián)歡會上,大家以酒會友,暢所欲言,聯(lián)絡感情,增進友誼,暢想未來。

2.4 飲食文化

千百年來,炒米奶茶手把肉成為蒙古族最傳統(tǒng)、最典型、最具特色的飲食文化。社會發(fā)展到21世紀的今天,有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但沒能取代蒙古族的炒米奶茶手把肉。各地蒙古族在涌入哈爾濱的同時,把炒米奶茶手把肉帶進了哈爾濱,成為哈爾濱蒙古人接人待客的最為重要、最為珍貴的飲食品?,F(xiàn)在,到哈爾濱某一蒙古人家,都能喝上奶茶,吃上炒米、手把肉。如,萬鐵柱、張寶君等蒙古族青年,用潔白的心,清脆的炒米,香甜的奶茶,純正的手把肉,喜迎家鄉(xiāng)人,接待八方客,傳承和弘揚著民族飲食文化。

2.5 服飾文化

長期以來,蒙古人四季游牧于草原,從事狩獵和牧業(yè)生產(chǎn),形成了具有獨特的服飾文化。蒙古袍:四季各有不同,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一般牧民的皮袍多為白查羊皮袍,貴族的皮袍多選貴重的貂、貉、狐等裘皮,并用綢緞做面,成為錦袍。冬季天冷時,蒙古袍外面罩坎肩,男人著馬褂。男袍喜歡在后襟開口,直到底部,這主要是出于騎馬的需要。褲子:一般較為肥大、長腰,前不開口。還有一種套褲,無腰的褲子套在外邊,男人冬季喜歡套褲,即暖和又方便,適于生產(chǎn)勞動。腰帶:通常用兩米多長的布料或綢緞制做。蒙古人男女老幼均有結腰帶的習慣,既方便乘騎,又是一種漂亮的裝束。但未婚女子任何時候都要緊系腰帶,并在腰后兩側留有帶穗,表示尚未成婚。而已婚女子則不系腰帶,這樣有利于懷孕和哺乳。纏頭:早期,不論男女老幼都有纏頭巾的習俗。靴子:有革制、氈制和布制三種。靴邦、靴筒均有圖案裝飾。男靴多為盤腸云卷,女靴多為繡花。

另外,男人的佩飾有:蒙古刀、鼻煙壺、煙荷包等;婦女的佩飾有:耳環(huán)、耳墜、頭釵、戒指、手鐲等。

過去哈爾濱蒙古族的穿戴是什么樣子,史料沒有記載,遺留的照片也沒有?,F(xiàn)在的哈爾濱蒙古人在參加那達慕或重大活動時,一些人穿蒙古袍、褲子、靴子,頭帶蒙古帽、頭飾。

自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內(nèi)蒙古蒙古語授課高中畢業(yè)生紛紛考入哈爾濱各高等院校讀書學習。他們把不同地區(qū)、不同特色的蒙古族服飾帶進哈爾濱,現(xiàn)已成為一道絢麗多彩的風景。

2.6 語言文化

哈爾濱蒙古語言文化,歷史悠久,根深蒂固,枝繁葉茂,得天獨厚。由于早在三百多年前蒙古人就在哈爾濱或在其附近生活,因此,從那時起,哈爾濱就有了蒙古語言文化。“到清末民初(1909年),俄羅斯人在哈爾濱創(chuàng)辦了《蒙古新聞》(蒙古文報),先后聘請通曉蒙漢滿文的內(nèi)蒙古喀喇沁人海山、阿勒瑪斯瓦其爾(趙壽彭)、蘇達納睦(蘇子愚)、王順、烏力吉、滿都勒圖(李鳳嵐)和外蒙古布里亞特人策登伊希、巴達爾呼巴圖爾、D·波多、B·那木斯賚、D·那木斯賚、德勒克扎布、額德尼布彥任主編。直到1918年該報????!盵3]期間,這些人或攜家?guī)Ь欤蛑簧硪蝗?,先后在哈爾濱工作生活達十年之久。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嫩江省與黑龍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龍江省,省會定址哈爾濱,于是政治、經(jīng)濟、教育、衛(wèi)生、科技、文化等各級各類政權機構和社會機構在哈爾濱應運而生。這時,像豐鳴嘎、青格樂、官布、包振芳、馬拉欽、烏蘭、安文華、周學良等一大批蒙古族干部、青年涌入哈爾濱工作、學習,為蒙文蒙語在哈爾濱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認真落實民族語言文字政策,在省民委成立了語文處,配備通曉蒙文蒙語的蒙古族干部領導全省蒙古語文行政工作并創(chuàng)辦了蒙古語文期刊《黑龍江蒙古語文》;在省教育廳成立了民族教育處,配備蒙古族干部領導全省蒙古族教育行政工作;在省教育學院建立蒙古語文教研室領導全省蒙古語文教學和教研業(yè)務工作;在黑龍江民族職業(yè)學院成立少語系,招收蒙古族學生,開展蒙古語文教學;在省內(nèi)各大學招收內(nèi)蒙古蒙語授課高中畢業(yè)生。這樣,全國各地蒙古族優(yōu)秀人才集聚哈爾濱,在哈爾濱施展才華。他們不僅成為黑龍江省政治、經(jīng)濟、教育、衛(wèi)生、科技、文化及其它各行各業(yè)的中堅力量,而且更成為黑龍江蒙古族的杰出代表。他們把祖國各地的不同蒙古語方言土語帶到哈爾濱,極大地豐富和發(fā)展了哈爾濱的蒙文蒙語,創(chuàng)造了哈爾濱獨具特色的蒙古語言文化。

2.7 人名文化

地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地方上的表現(xiàn),但它在一定意義上離不開民族文化的傳承。蒙古人名作為哈爾濱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承載著蒙古族文化的內(nèi)涵,有明顯的蒙古族文化特征,在哈爾濱蒙古族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2014年5月,哈爾濱市蒙古族聯(lián)誼會編印了《哈爾濱市蒙古族通訊錄》,共收錄228人,其中以蒙古語任命的人名37,占16.2%。由此可見,哈爾濱市的蒙古族人名文化處于極度劣勢狀態(tài)。好在近年來,哈爾濱蒙古人為其子孫起蒙古名的越來越多。尤其是,自有微信以來,哈爾濱很多有漢名的蒙古族同胞,在微信上采用蒙古名,大大提升了蒙古人名文化的含金量。

3 對哈爾濱蒙古族文化的幾點思考

3.1 提高認識,發(fā)揮優(yōu)勢,全民參與打造哈爾濱蒙古族品牌文化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頒布實施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我國五千年文明發(fā)展歷程中,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自強不息,共同創(chuàng)造出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發(fā)展壯大提供了強大精神力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蒙古族文化是祖國文化百花園中的一簇美麗的奇葩,它不僅豐富和發(fā)展了祖國文化的寶庫,也豐富和發(fā)展了世界文化寶庫。這是蒙古族對祖國文化和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貢獻。蒙古族文化是蒙古族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蒙古族社會、經(jīng)濟、政治、歷史、科技等方方面面,是蒙古族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家園,也是勇往直前,不斷開辟未來的不竭動力。哈爾濱地處東北平原南部,北依松花江,氣候宜人;是黑龍江南部交通咽喉,鐵路、水路、公路、航空四通八達,是黑龍江省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深受歐洲影響,被譽為“東方小巴黎”、“東方莫斯科”。哈爾濱這些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匯集了省內(nèi)外許許多多、方方面面的蒙古族優(yōu)秀人才,他們在本單位,在蒙古族群眾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響力。他們也很想為自己的民族,為哈爾濱蒙古族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是由于他們所從事的職業(yè)不同,崗位不同,分工不同,找不到機會,一旦有機會之時他們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3.2 以起名切入,推進哈爾濱蒙古語言文化

起蒙古名是學習蒙古語言文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它更能體現(xiàn)人的民族情結。千百年來,蒙古族非常重視給兒孫起蒙古名,把起蒙古名視為重視民族語言,使之逐步成為一種文化。過去,由于受不同社會、歷史、政治、文化和環(huán)境的影響,一些蒙古人給自己的子孫起了藏名、滿族名、漢族名,這是不足為奇的?,F(xiàn)如今,我國大力倡導民族語言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因此,建議蒙古人要給子孫起蒙古名,使之逐步成為一種文化。

3.3 用好平臺,擴大影響,強力推進哈爾濱蒙古族文化

為充分發(fā)揮全省和哈爾濱市蒙古族同胞的作用,推進全省和哈爾濱市蒙古族的各項事業(yè),尤其是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黨和政府為我們構建了不同層面、不同類型的活動平臺,供我們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開展活動。這些平臺中有蒙古語文學會、蒙古學研究會、蒙古語文教學專業(yè)委員會、那達慕大會、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教育網(wǎng)和哈爾濱市蒙古族網(wǎng)等。因此,我們要利用這些平臺,施展自己的才華,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發(fā)展。

3.4 開拓新領域,以老帶新,豐富哈爾濱蒙古族文化內(nèi)涵

一要組織馬頭琴樂隊,用馬頭琴暢想并引領我市蒙古族文化打入主體文化;二要立敖包,像舉辦“那達慕”一樣每年祭祀一次;三要每年舉辦的“那達慕”期間,組織各大醫(yī)院蒙古族醫(yī)學專家、高校蒙古族教授為蒙古族群眾義診或進行講座,為蒙古族群眾服務;四要創(chuàng)辦《哈爾濱蒙古人》內(nèi)部期刊,搭建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交流蒙古族文化的平臺。

[1][2]張育新.哈爾濱一詞為蒙古語[EB/OL].http://www.sina.com.cn,2008-03-23.

[3]忒莫勒.關于請末民初哈爾濱的蒙古新聞[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3).

[責任編輯 寶 玉]

2017-05-23

烏云達來,1955-,男,蒙古族,內(nèi)蒙古烏蘭浩特人,副研究員,黑龍江省蒙古族教育、歷史和文化研究;邢海濤,1983-,男,蒙古族,哈爾濱人,教師,民族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歡
祭典那達慕蒙古人
內(nèi)蒙古錫林郭勒那達慕大會 草原夏日
媽祖祭典
立春為什么又被稱為“打春”
立春為什么又被稱為“打春”
清代喀喇沁蒙古人社會中的保甲制
新疆那達慕草原節(jié)體育賽事及其文化生態(tài)研究
論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元朝及明初蒙古人的名字
《洪武時期在中國的蒙古人》節(jié)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