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祥瑜++吳俞晨
“廈門悅城”倡導的是“發(fā)現城市精神”,以更快的速度挖掘著這個城市里有意思的人與事,把這些人、事、物乃至一種城市狀態(tài)分享給他人,這就是“悅城集”的初衷。
周湘瑜至今只召集過一場市集,叫“悅城集”,2017年春節(jié)期間在廈門機場舉行,總共有接近30個攤位,在機場的出發(fā)層連續(xù)擺攤3天。雖然很辛苦,但她自己玩得挺high,也很有成就感。畢竟,“在機場搞市集,聽起來很酷” 。
悅城集,一個定義為呈現各種生活方式產品的藝術生活市集,這種形式本身就是消費創(chuàng)意的產物,傳遞強調精神滿足、情感溫度、審美要求的消費價值觀。周湘瑜把市集看作是一場展覽,一個講故事的地方。
做“悅城集”的想法,是2016年“廈門悅城”從紙刊全面轉向新媒體之后,她的團隊就在考量了。廈門悅城的前身《悅城》雜志是《海峽旅游》副刊,專注于廈門城市消費。2016年1月雜志停刊,只保留微信平臺。紙刊轉向新媒體,對做了近10年紙媒的周湘瑜來說,有點失落,也很焦慮,但這也給她帶來改變。
新媒體的快速與靈活,其實是在“逼迫”她的團隊以更高的頻率、更具互動性的方式,與城市不斷勾連、交流。悅城在保持媒體身份的同時,不得不更加主動,看起來沒那么多 “負重”,但如果沒有項目,它可能會顯得不扎實。所以,悅城必須積極地去想,還能怎么做。這是一種推力。
周湘瑜帶著團隊參加了一些市集,慢慢有了自己做市集的想法,希望通過市集把線上內容積累的資源轉化到線下的互動活動中。她說,市集就像雜志一樣,一個市集就是一個線下專輯。媒體去做市集,有一定的資源優(yōu)勢?!逗{旅游》和廈門悅城一直是以做內容的嚴謹與要求來做產品 (市集也是一種媒體產品),它幫助悅城集實現資源上的優(yōu)化,為尋找理想定位的攤主打下越來越好的基礎。
市集最有趣的,是它背后的人與物,這種人與物的關聯是可以被趕集人去感知、互動甚至深交的。周湘瑜認為,感受好的市集,多是人與物的故事講得好,你可以講一個品牌的故事,可以講一群個性鮮明而興趣接近的人的故事,或者是特別關注于文創(chuàng)手藝的創(chuàng)客們的故事。這些故事由消費產品承載。
很多做市集的人,會想要一個固定的空間,認為這是市集孵化成長最為重要的事項。不過,如果強調了空間卻忽略了人,周湘瑜覺得,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叭绻咽屑龀善放?,空間的過度強化,也可能會帶來品牌、品質的弱化?!?/p>
即便從“生意”這個層面考慮市集,“人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抓住這些人,才可能讓我們的市集往前后端去延伸”。
對下一場市集,周湘瑜沒有特別的想象,只想一場場做下去,“希望每一場都有讓人記得住的精彩的點,他們會說,挺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