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瑞
(四川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近代西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出版機構發(fā)展之探析
——基于益智書會與廣學會的比較研究
陳藝瑞
(四川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8)
益智書會與廣學會都是近代來華傳教士在我國創(chuàng)辦的著名出版機構。作為晚清時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媒介,它們雖都通過出版書籍、譯介西書等方式傳播了西方科技文化,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新信息,并從一個方面推動了中國近代社會思潮與政治變革,但二者在發(fā)展理路上卻存在諸多不同。本文主要從組織、出版書刊、成立背景、影響等方面分析二者的異同,旨在探析近代西人在華創(chuàng)辦的出版機構發(fā)展的個性,進一步認識它們在晚清西學東漸中扮演的角色。
近代西人 出版機構 廣學會 益智書會
益智書會是近代來華傳教士在中國創(chuàng)辦的著名文化傳播機構之一,也是清末民初最具影響的出版機構之一。益智書會,英文名直譯是“學校和教科書委員會”,是基督教傳教士編輯、出版教科書的機構,于1877年在上海成立。1890年,機構改組,西文名稱改為中華教育會(Edec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a),中文仍稱益智書會。1902年改稱“中國學熟會”,1905年改稱“中國教育會”,1916年再改為“中國基督教教育會”,但該機構對外的稱呼始終是益智書會。
益智書會是一個圖書編譯出版機構,其主要成員為美國和英國傳教士,如狄考文、丁韙良、黎力基、韋廉臣、林樂知、傅蘭雅等。益智書會在中國編輯出版圖書約110余種,其中大半數是教科書。該會出版的科學教科書除了提供教會學校的教學需求外,也成為近代中國士人搜求學習近代西方文化知識的重要管道。除了教科書的出版外,益智書會還涉及教科書標準化、翻譯名詞的統(tǒng)一和譯書書目的編制與推廣等方面[1]。
廣學會,初名同文書會,1887年成立于上海,該會之中文名稱后改為廣學會,自此沿用此名稱未再更改。其核心人物是韋廉臣。光緒三年(1877),在華的新傳教士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大會,議決成立“益智書會”,由韋廉臣任秘書。1884年,他在蘇格蘭組織同文書會,進行募捐活動,用所募錢款購置印刷機器,在上海設廠印刷中文書籍。1887年,該會因事解散,所余錢款、資產、印刷機器均由韋廉臣管理。1887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同文書會,韋廉臣所管理的錢財均轉贈此會。可以看出韋廉臣同時參與了同文書會與益智書會的創(chuàng)辦,所以上海同文書會與益智書會、蘇格蘭同文書會均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廣學會發(fā)起人除了傳教士以外,還有西方來華商人、領事館官員、醫(yī)生、律師等方面的人物,第一年為31人,兩年后增至39人。主要人物除了韋廉臣外,還有海關總稅務司赫德,德國駐滬總領事佛克,英國傳教士幕維廉,美國傳教士林樂知等。1890年韋廉臣病逝,其工作由李提摩太接替。李在任長達25年,是廣學會最重要的人物。
由上可以看出益智書會的會員組織人數遠遠不及廣學會龐大,但主要發(fā)起人兩者都有韋廉臣與林樂知。
廣學會宗旨:編譯出版書刊,介紹西方文化,鼓吹中國自強為主。
《同文書會發(fā)起書》寫道:“本會目的歸納起來可能有兩條,一為供應比較高檔的書籍給中國更有才智的階層閱讀,二為供應附有彩色圖片的書籍給中國人家庭閱讀?!保?]552
益智書會主要是一個編譯教科書的機構,主要功能是編輯、出版教科書,以介紹西方科學、藝術,開通華人智慧為目的[3]。益智書會在幾十年里出版了大量專業(yè)水平的教學用書,為近代中國的教育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所以一個是以出版書刊為主,一個是以出版教科書為主。
廣學會出版品可分為兩類:一為書籍,二為期刊。廣學會究竟翻譯、編撰、出版過多少書籍,由于在廣學會的年報中有幾年沒有出版的具體記錄,因此無法確知。據臺灣學者王槐樹估計,從1887年至1990年,廣學會共出版書籍約176種;至1911年,共出版461種。這些書籍中,有一部分是新譯的,就內容而言,有些屬于純宗教方面,有些屬于非宗教方面,有些則屬于宗教與世俗混雜。據分析,在這些書籍中,純宗教性書籍約138種,占總數的29.93%;非宗教性書籍約238種,占總數51.63%,含有宗教意味的但也含有其他內容的書籍約85種,占總數18.44%。這是就1911年以前整個晚清時期而言的[4]。
廣學會出版的書籍類別大致分為:史志、學校教育、法律、農政、礦政、商政、報刊、評議時政等。比較著名的有:《中國四大政考》、《華英讞案定章考》、《八星之一總論》、《五洲各大國志要》、《自西徂東》、《性海淵源》、《治國要務》、《開礦富國說》、《國貴通商說》、《泰西新史攬要》、《中國變新策》、《醒華博義》、《新學匯編》、《文學興國策》、《時事新論》、《李傅相歷游歐美記》、《足民策》、《大同學》、《英國議事章程》、《萬國原始志》、《邦交格致之義》、《近時格致之義》等。
廣學會還先后出版過韋廉臣的《格物探原》、李提摩太的《七國新學備要》、馬懇西的《泰西新史攬要》、林樂知的《中東戰(zhàn)紀本末》等書籍。其中《泰西新史攬要》由李提摩太和蔡爾康合譯,1895年出版,內容是19世紀歐美各國各國變法圖強的歷史,出版后風行一時,印行3萬部?!吨袞|戰(zhàn)紀本末》由林樂知和蔡爾康合編,1896年出版,內容為甲午戰(zhàn)爭的資料、評論匯編,其中有林樂知等人對中國時局的評論,對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戊戌變法的先聲。民國之后,出版過《共產主義之研究》、《基督教與共產主義》等書,對共產主義表示不贊同。
益智書會成立時,委員會決定編寫初級和高級兩套教科書。教科書涵蓋的學科有算術、幾何、代數、測量、博物、天文、地理、化學、地質、植物、動物、心里、歷史、哲學、語言等各個方面。編寫方針是結合中國風俗習慣,寫生、教習皆可使用,教內、教外學校能夠通用,科學、宗教兩者結合。
益智書會總計出版算術、幾何、代數、測量、博物、天文、地理、化學、地質、植物、動物、心理、歷史、哲學、語言等各科教科書共98種,出版教科書20余萬冊,惠及全國各地。20多年后,中國人才開始自編教科書,初期不少直接采用益智書會的教科書,隨后逐步建立中國教科書的編撰體系。
1902 年,清政府頒行新的學制,各地學校紛紛采用新式教科書,有相當一部分,尤其是自然科學課程,直接采用傅蘭雅和益智書會所編的教科書,單1903年,被采用的便有傅蘭雅的 《重學須知》、《力學須知》、《電學須知》、《光學須知》、《水學須知》、《熱學須知》、《動物須知》、《植物須知》、《全球須知》、《金石略辯》等[2]492。
益智書會還為當時諸多大學堂編譯教科書,門類豐富多彩,如《圓錐曲線》、《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學揭要》、《西學樂法啟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學衛(wèi)生論》、《熱學圖說》、《百鳥圖說》、《植物學》、《幼學操身圖說》、《代數備旨》等。這些圖書均為19世紀末流行的普及讀物,影響很大。對于科學普及,益智書會堅持由淺入深的編撰體系原則,如化學普及讀物就包含四種。淺顯易懂的有傅蘭雅編寫的《化學易知》和《化學入門》與厚美安編譯的《化學入門》,適合高校教材的有福開森編譯的《化學新編》等。
廣學會除了出版書籍外,還編印刊物,包括《萬國公報》、《孩提畫報》、《訓練畫報》、《成童畫報》、《中西教會報》和《大同報》。其中《萬國公報》是近代中國介紹西學內容最多、影響最大的刊物之一,而《孩提畫報》、《訓練畫報》、《成童畫報》均為兒童刊物。這些畫報內容淺顯有趣,圖文結合,頗受讀者歡迎,年銷量最多的達三萬五千多冊。
《中西教會報》在1912年改名《教會公報》,這是一份以教徒為主要對象的宗教雜志?!洞笸瑘蟆穭?chuàng)辦于1904年2月,后改為《大同月刊》,這是一份綜合性刊物,有社說、外輪、西報選擇、西書選擇、智叢、新聞選擇等,翻譯內容頗為豐富,涉及哲學、教育、歷史、宗教、農業(yè)、動植物等。
書、刊結合是廣學會宣傳西學的有效手段。廣學會翻譯的許多西書,都先在《萬國公報》上連載,然后單獨出版。報刊連載,有兩大用意:一是投石問路,觀察社會反映;二是擴大影響,預做廣告。
益智書會雖沒有出版刊物,但益智書會也很關注普及讀物的編寫。益智書會編寫的普及讀物圖文并茂、生動有趣,如 《幼學操身圖說》、《植物圖說》、《水學圖說》、《熱學圖說》、《光學圖說》、《電學圖說》、《全體圖說》、《天文圖說》、《百獸圖說》、《百鳥圖說》,這些圖書均為19世紀末流行的普及讀物,影響很大。如《礦石圖說》將礦石加以分類,對于它們各自的形狀、化學性質等作了較為精確的論述。書中共附210余幅插圖,可稱圖文并茂。
雖然從兩個出版機構出版的書籍可以看出,益智書會出版書籍數量遠遠不及廣學會,但是不管是出版的教科書還是世俗書籍抑或刊物,兩者都有傳播關于自然科學與宗教方面的知識,也都傳播了西方的科學技術與人文知識,包括歷史、地理、物理、化學、哲學等多方面。且廣學會有涉及學校教育類的書籍,不同的是廣學會出版的書籍主要是面向社會群眾,而益智書會更多的是面向教會學校與新式學堂。
傳教士大量贈送宗教書籍,由來已久,免費贈送出版物,是傳教士擴大影響的傳手法,廣學會成立以后,便廣贈書刊。
其贈送書刊有兩種途徑,一是每次舉行鄉(xiāng)試、省試、會試科舉考試時,派人到試場外面送書;二是通過各種關系,向中國中央和地方官員贈書。所送書刊,有宗教宣傳品,也有介紹時政和科學知識的讀物,以后者為多。請看下面贈書記錄:
1888 年,各地舉行鄉(xiāng)試時,廣學會向有關考場分送了2000冊《格物探原》。
1889 年,廣學會將1004部《格物探原》、1200份《萬國公報》,平均分送給舉行科舉考試的杭州、南京、濟南、北京。
1892 年春,北京舉行會試,廣學會分送《中西四大政》5000本,同年向中國十個省的行政長官,贈送《救世教益》。
1893 年,慈禧六十壽辰,全國舉行恩科考試,廣學會向沿海十省每省贈書6000冊,共計60000冊。
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1888年至1900年,廣學會贈送各類書籍、刊物累計302141冊,其中最多的是1897年,為121950冊[2]555。
而益智書會則沒有贈送書籍。
廣學會售書,主要通過設在各地的經銷處實現。廣學會成立初期,自己沒有售書局,書籍主要由上海北京路美華書局和漢口路的申報館經銷。隨著時間的推移,出書的增多,它的經銷點越來越多。在上海,申昌書畫室、格致書室都成了它的代銷點。全國許多城市都有它的經銷處,1898年有28處,1899年增至35處。各代銷處,多由傳教士負責。
益智書會出版的教科書多被直接送往教會學校或新式學堂。
廣學會還有舉辦有獎征文,這是傳教士吸引士人、擴大影響的重要手段。
廣學會成立后,繼承了這一傳統(tǒng)。1889年,韋廉臣以有關西學的題目征文:一是格致之學泰西與中國有無異同;二是泰西算學何者教中國為精。結果收到20篇論文,其中四篇獲獎,獎金分別為10元、7元、3元、2元。幕維廉是主要評閱人,他認為“這些論文證明他們對科學方面是有不少知識的,所達到的水平比他預期要高得多”。
益智書會則沒有有獎征文。
廣學會是成功的,其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其偏重于世俗方面的書刊,同時善于宣傳。雖為一文化機構,但非常精于商業(yè)性的宣傳術。
不同的是二者最后都遇到了挫折,廣學會銷路日減而教育會出版事業(yè)不振。前者是因為廣學會刊物的內容,介紹科學知識者,多以淺易的普通常識為主,缺乏深奧的學理討論。初時純?yōu)檫m合中國人的知識程度,同時因若干譯著者的本身學識有限,并非長于自然科學。所以,當中國人這方面知識增進時,傳教士的譯書卻無法跟進,以適應需求。廣學會所介紹的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知識,以西方文物制度為主體;批評中國時政,亦以此種價值觀念為基準,抹殺中華文化的優(yōu)點;加上宗教的立場,往往強調基督教的偉大而曲解事實,使讀者不免有所疑惑與不滿,因而銷路日減[4]。
教育會出版事業(yè)不振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缺乏適當的工作人員,中國為世界大國之一,人口之多。傳教士本身工作繁重,就無暇顧及。如光緒二十九年(1903),出版委員會請求有名望的教育人士編撰教科書,應允者雖多,但至光緒三十一年時,僅出版新書一種,證明傳教士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國人編譯教科書的興起,其可分為兩種途徑:一為翻譯日文書籍,一為自行編撰或譯自西文書籍。
中國派遣學生留日,始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中國不僅派遣留學生留日,對日語的學習亦極注意,同年,同文館添設東文班,教授學生日語。日本政府極力鼓勵中國學生留日,到了光緒三十二年(1906),留日學生數達八千余人。留學生在日年資稍久,即開始翻譯日籍,當時組成了譯書匯編社、教科書譯輯社、湖南編譯社等,此為純學術性的團體。譯自日文之書,有一大特色,即多為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書。
隨著新式學堂的發(fā)展,國人亦起而編撰新式教科書。光緒二十一年(1895),華亭鐘天緯在上海開辦三等學堂,自行編輯教本。光緒二十三年(1897),南洋公學外院成立,由師范生編纂“蒙學課本”,又由朱樹人編輯“高等蒙學課本”,翻譯格致讀本。
教育會由于本身的缺陷,再加上外來的競爭,其出版學校用書的事業(yè),自然遭遇很大的困難而日漸萎縮[5]。
益智書會與廣學會都在晚清西學東漸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第一,它們都傳播了西方的科學技術與文化知識,不同的是益智書會對晚清教育界的影響遠遠多于廣學會,益智書會更多影響的是教會學校與新式學堂,對中國近代教育圖書出版變革產生了重要影響。廣學會更多的是對社會世俗社會的影響。
第二,益智書會在出版各類教科書方面著實作了不少努力,但它的出書主要是為了教會學校與新式學堂應用,很少在流通上下功夫。廣學會在這方面則別開生面,向應試考生贈書,游說高級官員,向中國各級官員贈書,舉辦有獎征文,創(chuàng)辦報刊,書刊結合,在各地設立代銷點,逐年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出版動態(tài)等。廣學會所進行的這些努力,使得西學從書齋走向社會,影響空前擴大。
第三,廣學會創(chuàng)建、活躍的年代,正是社會需要具有真知灼見的批評和議論的時代。以外國傳教士為主體的廣學會,既對中國有所了解,又不受中國政府管轄,于是擔當了社會批評的角色。與同時代擔當社會批評活動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相比,李提摩太、林樂知等人雖然對中國國情不及康、梁了解得真切,但由于他們有著康、梁等人所沒有的西方文化背景,對許多問題可以見人所未見。這使他們的著作有獨特的新穎感。
益智書會成立于天津條約后,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甚為活躍,這時傳教士更可自由到各處傳教。傳教事業(yè)迅速展開,教堂、學校亦隨之興建。教會學校日益增多與擴大,有關教學問題亦隨之增加日趨嚴重,直至1877年,才為解決教會學校的教科書問題,決議在上海成立益智書會,專門負責教科書的編撰與出版。兩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自然對社會的影響是不同的。
西學東漸是近代中國社會歷史變遷的重要內容。益智書會與廣學會應時代而生,都是西學東漸中重要的文化傳播機構,雖然兩者面向的層面不同,但都在所處時代擔當了特別的角色。我們不能完全說誰好誰壞,因為兩者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偟膩碚f,兩者在西學傳播中所做的工作還是有某種成效的;發(fā)展到后期,帶來的弊端愈多。
[1]丁西省.益智書會與中國近代教科書的出版[J].蘭臺世界,2013(16).
[2]熊月之.西學東漸與晩清社會[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王樹槐.基督教教會及其出版事業(yè)[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1(2).
[4]王樹槐.清季的廣學會[J].“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