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陳其弟
臥龍街的文化空間
文 陳其弟
蘇州人民路南北向貫穿蘇州古城,舊稱“大街”、“臥龍街”和“護龍街”,它見證了蘇州古城發(fā)展的歷史,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人民路古稱“街”,而且明清兩代的稱謂與“龍”有關,那么“龍”到底在哪里?據(jù)崇禎《吳縣志》卷之十六《橋梁》記載:“臥龍橋,在府學龍門南?!笨磥碓从诟畬W龍門南面的一座稱作“臥龍橋”的橋名,與人民路來源于人民橋相契合。成書于道光初年的《紅蘭逸乘》更進一步說:“護龍街,南北直貫城中,形家云街為龍身,北寺塔為尾,府學為首,雙塔為角,取辰巽之氣也。府學正門前雙井為目,旁地為腦,出薄荷,不甚辛辣,清芳酷烈,似龍腦香,名龍腦薄荷,其莖若絞絲?!贝藭r,風水先生已經(jīng)直接把這條街附會為龍身了。
人民路不但是古城的交通軸線,而且是一條文化長廊,它串起了古城內(nèi)主要的文化場所和設施,比如美術館、文化館、名人館、絲綢博物館、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工藝博物館、蘇繡博物館、碑刻博物館、圖書館、古舊書店、文物商店等。這條路充滿文化氣息,承載了蘇州人的歷史記憶。蘇州古城的主要元素都可以在人民路沿線找到,有街巷、橋梁、廟宇、道觀、園林、牌坊、書院、義莊以及各種名人故居。
人民路的歷史與人文,可以概括為五個曾用名、五個狀元、五個園林、五座橋、五座廟、五個衙門、五條街坊。
五個主要的曾用名分別是宋朝時期的“大街”、明代的“臥龍街”、清代的“護龍街”、民國時期的“中正路”以及1951年起稱的“人民路”。
五個狀元分別是陸潤庠、錢棨、石韞玉、吳寬和周虎,其中錢棨連中三元。人民路上的“三元坊”據(jù)考證確有3個牌坊,當時在府學東墻外,自北而南分別是狀元坊、會元坊和解元坊,后來,錢棨連中三元更豐富了它的含義,這是蘇州文化的驕傲,有著很好的寓意。
人民路在施工改造時,對周邊的文化遺存相當重視
五個園林則是滄浪亭、可園、怡園、殘粒園和樸園,實際上,人民路沿線還有南半園、曲園、鶴園、聽楓園、天香小筑等5個小園林。
人民路上有飲馬橋、樂橋、接駕橋、裝駕橋和香花橋五座橋,文廟、報恩寺、言子廟、城隍廟和報國寺五座廟。沿線,還有都察分院、巡撫衙門、府衙、縣衙、張士誠割據(jù)政權衙門的舊址,有桃花塢、閭邱坊、雙林巷、觀前街、干將路五條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街坊。總的來說,這條路值得挖掘的歷史與文化很多,應該而且必須做好保護和傳承。
說人民路的文化內(nèi)涵很深,除了街巷、園林、橋梁、官衙、寺廟等元素外,還有很多與此路相關的歷史人物值得一提。春秋時,有孔子、言子、吳王、干將,三國時有孫權、周瑜、陸績,宋代有范仲淹、閭丘孝終、周虎,明代有況鐘、吳寬、文震孟、唐伯虎,清代有石韞玉、吳大澂、湯斌、林則徐,近代有陸潤庠、顧鶴逸、俞樾、吳湖帆、吳梅等。這些都是可以挖掘和利用的文化寶庫。
我覺得人民路可以分成八個路段和五個節(jié)點,可以各突出一個主題,各有特色。在北寺塔段,可以用“孫權報恩”來體現(xiàn)“孝”的主題;接駕橋段,可以用“群臣接駕”來體現(xiàn)“忠”;察院場段,可以結(jié)合“觀前察院”、玄妙觀體現(xiàn)“清”;樂橋段,可以結(jié)合憩橋、錦帆路、言子廟、干將路等,反映“子城春秋”,體現(xiàn)“古(城)”;道前街段,可以借助“況鐘治蘇”的歷史,體現(xiàn)“勤(政)”;三元坊段,利用“書院巡撫”、廉石、林則徐等,可以體現(xiàn)“廉”;新市路段,可以結(jié)合“府學文廟”,來突出“文”;南門段,則可以借助“運河故道”表現(xiàn)“水”。
此外,在其他五個節(jié)點,都有一批可供進一步挖掘、研究的文化資源。在人民橋節(jié)點,有青旸地(日租界)、蘇綸廠(近代工業(yè))、一絲廠(絲綢旅游);在三元坊節(jié)點,有滄浪亭、可園、圖書館、文廟(碑刻博物館)、巡撫衙門等;在樂橋節(jié)點,有子城遺址、言子廟、慕園、怡園、過云樓、聽楓園、曲園、城隍廟;在接駕橋節(jié)點,有殘粒園(吳湖帆和吳待秋)、雙林巷(吳大澂)、吳梅故居和東吳絲織廠;最后,在北寺塔節(jié)點,有桃花塢木刻年畫、絲綢、昆曲等。
陳其弟認為,人民路也堪稱“文武”之道、“忠孝”之道和“清廉”之路
人民路蘊含豐富的歷史古跡、人文精神,這條路也堪稱“忠孝”之道和“清廉”之路。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在蘇州古城北端有座標志性建筑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塔院前有個牌坊題額“知恩報恩”。此寺原名通玄寺,為孫權主母吳夫人舍宅所建。相傳孫權為報母恩,于赤烏十年,在盤門今瑞光寺內(nèi)建舍利塔。兩處塔、寺迭經(jīng)毀修,通玄寺在唐代改稱開元寺,五代重建時遷至盤門,于是移支硎山報恩寺額至北寺。1979年,又將馬醫(yī)科申時行祠堂前的牌坊移到北寺塔南,賦予了知恩圖報、母慈子孝的主題。
文廟前的“廉石”見證了陸績奉公忘私、兩袖清風的故事,而陸績“懷橘遺親”是“二十四孝”之一,彰顯了姑蘇陸氏子孫從小懂得“孝道”的“忠孝傳家”的良好家風。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因此,朝廷和官府總會不失時機地提倡和鼓勵。與憩橋巷隔人民路相望的孝義坊,俗名周孝子巷,因巷內(nèi)原有周孝子廟而得名。周孝子為常熟人周容,事母至孝,死后為神,能保護鄉(xiāng)閭終歲無患。宋淳祐進士趙必鉘上其事,賜廟額顯惠,朝廷命常熟官吏致祭以時。
人民路上的接駕橋和人民路的曾用名“護龍街”,都體現(xiàn)了古代官吏的忠君思想,延伸到今天,可以理解為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
位于人民路穿心街的報國寺,原址在文廟西南的楊家巷,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初名報國禪院。明成化年間(1465~1488)大規(guī)模擴建,有殿宇、客寮、齋堂、庫房等數(shù)百間。萬歷末年為最盛期。清咸豐后漸衰敗,民國10年(1921),易址重建報國禪寺,即今址。告訴人們哪怕是“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也不能忘記忠君報國啊。
可見,說人民路是“忠孝”之道,名副其實!
要說“清廉”之路,當然與人民路沿線的官衙有關,察院場原有都察院衙門、書院巷有巡撫衙門、道前街有知府衙門,還有舊學前、長洲路、元和路等街道上的吳縣、長洲、元和三縣的縣衙,相當于中央、省、市、縣四級衙門在人民路沿線皆備。都察院又是主掌監(jiān)察、彈劾及建議的機構(gòu),類似于今天的紀檢監(jiān)察機構(gòu),是為官清廉的體制保障。現(xiàn)在蘇州圖書館的地方又曾經(jīng)是蘇州市人民政府和是市人大的辦公之地。
說清廉,當然不能不說陸績的“廉石”品牌。陸績?yōu)橛袅痔厝螡M,歸家的時候,因行李太少,沒有足夠的財物可以壓得住船,又怕船輕不避風浪,就在岸邊隨意搬了塊石頭,聊作壓艙之物。到了家鄉(xiāng),石頭就棄之屋邊,留作紀念。此事,一時傳為美談?!秴强ぶ尽芬矊⒋耸螺d入“史冊”,稱“姑蘇陸氏之門,有巨石,號郁林石,世保其居。”在封建社會里,陸績身兼“孝”“廉”二字,這樣的人品,當然值得稱道。他既是社會細胞中家庭這一基本組織中為人子的榜樣,又是封建倫理“天地君親師”為人臣的楷模。他的為官清廉,兩袖清風,一身正氣,是自古以來最值得稱道的“官品”。說他是當時的道德楷模,一點也不為過。
除此之外,蘇州歷代地方官中,還涌現(xiàn)了況鐘、湯斌、林則徐這樣的清官,他們雖然都不是蘇州人,可他們是在蘇州這塊土地上施展的抱負,實現(xiàn)他們的理想和人生價值。他們的事跡同樣值得稱賞和褒揚。
人民路也是蘇州歷代清官集中展示“民本”“務實”“清廉”為官之道的路
以湯斌為例,他是清康熙年間江蘇巡撫,在蘇州兩年,他憑著勤政愛民的為官之道,獲得了蘇州人民的愛戴。離任后,蘇州百姓為了紀念他,特意在胥門接官廳建了“民不能忘”石牌坊??滴醵辏瑴筮^世后,蘇州百姓又在郡學之西為他建祠,肖像祀之。憑什么獲此“殊榮”?答曰:為民、清廉。
作為一名封疆大吏,湯斌非常關注民間疾苦。長期以來,江南殷富的名聲在外,沉重的賦稅使百姓不堪重負,紛紛外逃,一些州縣的官吏也常因不能按時完稅而遭革職查辦??滴跏拍?,江蘇又遇大面積水災,更加重了欠賦額度。湯斌到任后,查知實情,當即據(jù)實奏報,懇請皇上免除災欠積賦減輕賦額,放寬官員的考成標準,豁免因避賦外逃的人丁,整肅了轄區(qū)各驛站的弊端。先后奏免賦額數(shù)十萬兩。淮、揚、徐及江西、湖廣水災,他都毫不猶豫地發(fā)糧賑災,而且都先發(fā)后奏,解救了億萬災民的生活困難。百姓為感謝湯巡撫的再生之德,意欲為他建立生祠膜拜,而他卻極力阻止。
湯斌天性淡泊,為官以不擾民為準則。他生活節(jié)儉是出了名的,終年以韭菜、豆腐羹下飯,葷腥魚雞從不進入衙署,以至民間諺語稱之為“豆腐湯”,既指湯斌節(jié)儉的飲食,又道出了百姓對他清正廉潔的褒揚和肯定。
蘇州的清官,包括來蘇公務或任職的官員如監(jiān)察御史樊祉、蘇州知府況鐘、陳鵬年等,他們來到富庶的江南,也被蘇州的人文環(huán)境影響,身體力行推崇和倡導清廉的為官之道;更有從蘇州走出去到外地任職的官員,他們從“廉石”邊的府學啟程,踏上仕途,謹記教誨,不辱使命。
這條路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條人民的路,是提倡“忠孝”之道的路,是蘇州歷代清官集中展示“民本”“務實”“清廉”為官之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