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
東海島人龍舞中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從龍頭、龍身到龍尾,再從龍舌、龍眼到龍角,全是由真人的各個部位巧妙地連接而成……
表演吳川飄色時,支架上一個個凌空飄逸的古裝人物,有的單腳踩在一柄劍尾或刀槍交叉點上,有的則輕盈地踏在公雞或鯉魚身上,他們姿態(tài)如仙,飄飄欲飛……
在正月十三的凌晨,儺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開始了……有時,村里的孩子還爭相讓這些帶著神鬼面具的人撫摸自己的頭頂,傳說這樣做可以祛災(zāi)……
住在雷州半島上的人們,將中國的傳統(tǒng)新年過得格外與眾不同!他們往往要從大年初二開始,各村各鎮(zhèn)才會進入春節(jié)的喜氣之中,這樣的風俗在當?shù)乇环Q為做“年例”——這是一種主要興盛于雷州半島一帶的特有風俗,它起源的目的是為了敬神。在年例期間,人們動用了所有的智慧和熱情,創(chuàng)造出各種藝術(shù)絕技表演,極盡所能來討好“神”,以博取神的歡心,希望能討得一年的風調(diào)雨順和五谷豐登。因為面對的是神靈,所以,在當?shù)厣踔劣小澳昀筮^春節(jié)”的說法,很多外出的人,過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時卻必須要趕回家鄉(xiāng)。
做年例的時間比較寬泛,各個村鎮(zhèn)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傳統(tǒng)來定,通常是選在正月初二到元宵節(jié)前后的某些天。一個村莊的“年例”一般是3天,頭天叫“起年例”,第二天叫“正年例”,最后一天叫“年例尾”。從“起年例”到“年例尾”,其實相當于囊括了民間敬神、游神、祭祀社稷、元宵節(jié)、廟會等綜合活動。其間,各處都要上演最有代表性的當?shù)孛袼捉^技,如東海島人龍舞、吳川飄色、雷州儺舞??其熱鬧程度真如喧騰的海浪一般,次第卷過整座雷州半島。
東海島人龍舞世界上最古老的“行為藝術(shù)”
在雷州半島東北部的東海島,每當年例到來,島上的居民必會跳起一種舞姿獨絕的“人龍舞”——數(shù)百名島上男子,以半裸的身軀首尾相連組成一條出海的“巨龍”,這條奇異的“巨龍”或在海灘上劈浪而行;或在村中穿檐起舞。一時間,整座東海島上金鱗滾動,祥瑞騰騰,仿佛演繹了一場“行為藝術(shù)”的視覺大宴??
據(jù)考證,東海島人龍舞大約始于明末,當時,被清軍打敗的明軍撤退到雷州半島的東海島,島上的百姓為鼓舞明軍士氣,特意編排了這個舞蹈。此后人龍舞便在這里流傳開來,到清乾嘉時期,人龍舞發(fā)展到最輝煌的階段,其舞姿技巧一直沿用到今天。東海島特殊的歷史因素和地域自然條件孕育出的人龍舞,將古代海島居民娛龍、敬龍、祭海、尊祖、奉神等多種風俗融入“人龍”之中,形成了自創(chuàng)一體、獨具一格的龍舞表演形式和“人龍”精神,而這偏居一隅的東海島人龍舞,也成為中華龍文化延伸與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欣賞人龍舞不僅要觀其氣勢,更要品其細節(jié)。人龍舞有起龍、龍點頭、龍穿云、龍卷浪等獨具特色的表演程式,表演者練就了快速托人上肩的穩(wěn)健動作和步法,隊形流暢多變,動作一氣呵成,令人近距離地感受到一種粗獷雄壯的男性之美。人龍舞的表演人數(shù)少則幾十人,多則數(shù)百人,而成員從六七十歲的精悍老者到十幾歲的少年,全都光著脊梁、打著赤腳,以人體扭結(jié)相接,組成一條“長龍”。尤其令人震驚的是,從龍頭、龍身到龍尾,再從龍舌、龍眼到龍角,全是由真人的各個部位巧妙地連接而成,比如,“龍頭”的表演者身前所掛的“龍舌”,肩上所托的“龍頭”,其實是由3個男童運用肢體來模擬合成的,這種來自人體的奇思妙想,真是令人嘆為觀止。鑼鼓一響,號角齊鳴,“長龍”頓時龍頭高昂,而龍身隨之翻騰,最后龍尾勁擺如電,長長的人龍將騰、轉(zhuǎn)、游、盤、穿、纏、戲、擺等一系列表演套路運用得一氣呵成、穿云入海。
源于東海島的人龍舞,因充滿了獨特的海島色彩和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而逐漸被整座雷州半島的人民所鐘愛?,F(xiàn)在的人龍舞,已經(jīng)成為東海島乃至雷州半島經(jīng)久不衰的民間風俗和重大喜慶節(jié)日里的重頭戲。但是,若是想感受人龍舞最原汁原味的精神氣兒,那還是要回到東海島,在年例之時,等待古老的“人龍”踏浪而來。
萬人空巷的吳川飄色藏在衣袍里的東方絕技
如果說東海島人龍舞是由人體伸展出的氣勢之美,那么另一種盛行于雷州半島吳川一帶的絕技“飄色”,則完全是一種由真人演繹出的凌空飄逸之美。
“飄色”一詞,你甚至在辭海中都查不到它的意思,這是一個粵語白話用詞,吳川方言稱飄色為“妖色”,它通常包括3部分:一是“色板”,即板車,現(xiàn)在多以機動車為主;二是“色?!?,即架置在機動車上,用以支撐固定表演者的鋼筋,通常,鋼筋會根據(jù)力學(xué)原理和所表演的題材(飄色表演的題材多為歷史神話故事,如“哪吒出世”、“唐僧取經(jīng)”、“白蛇傳”等)而巧妙地焊接成各種形狀;三是“色”,也就是表演飄色的兒童,這些孩子身著古裝,扮演的都是各種題材中的角色。能夠參加飄色表演的孩子一般都在4~8歲之間,除了要聰明漂亮、身材適中之外,據(jù)說還必須生得一副“旺相”,當?shù)氐囊粭l不成文的選拔標準規(guī)定,孩子一家必須幸福美滿,如果是幾代同堂那就更好。當?shù)氐娜思?,都為自己的孩子能成為飄色人選而自豪,因此每年參加飄色的選拔,都是年例期間的一件盛事。
一臺上等的飄色,就勝在“隱”、“險”二字上。為了做到“隱”,工匠們會在固定表演者的環(huán)節(jié)上下足功夫。比如,觀賞者驚奇地看到支架上一個個凌空飄逸的古裝人物,單腳卻踩在一柄劍尾或刀槍的交叉點上,有的則輕盈地踏在公雞或鯉魚身上,他們姿態(tài)如仙,飄飄欲飛,仿佛這些孩子真有什么蜻蜓點水的神功似的。事實上,在柔軟鮮艷的戲服底下,鋼條鐵管依照人體四肢結(jié)構(gòu)焊接成框架,表演者就被皮帶、別針等工具固定在這些起承受與支撐作用的框架上,因此得以保持固定的姿勢和動作不變,而寬大的戲服不僅完全遮住了支架,同時也掩蓋了表演者是坐在上面的實質(zhì),外人只覺得神秘而怪異。而表演者凌空與刀劍連接的腳尖,則是用塑料泡沫做成的,外面包著做鞋的布料,假腳中間掏空與鐵支架連在一起,而表演者的腿順著支架擺放,真腳踩在假腳上,上面罩著褲子,用布繩子捆好褲管,這樣的道具完全蒙蔽了觀者的眼睛,沒有人能看出那“金雞獨立”的其實是只假腳。而這種巧妙的設(shè)計更是令很多外國人大呼驚奇,他們將飄色稱為“隱秘的東方藝術(shù)”。
在飄色的背后,有一大批掌握著最精妙手藝的民間工匠,他們中有許多世代相傳的藝人。這些藝人利用家傳的絕技把飄色的造型做得變化萬千,奧妙無比,一臺飄色就是一出流動完整的情景劇。有些大型的飄色還高達十幾米,可以同時支撐10個以上的表演者坐在支架上面,可謂“險”到了極處。最著名的是以“水簾洞”為題材制作的一臺飄色,支架層層相錯,竟然支撐起了15個表演者,據(jù)說這臺神奇的飄色所到之處,簡直萬人空巷。每年的年例期間,吳川飄色都會迎來一場大“比武”,各村各鎮(zhèn)的飄色隊伍會相約舉行盛況空前的游街活動,各路工匠藝人大秀手藝,誓要在比試中奪得魁首。
雷州儺舞年例之日降臨的鬼神隊伍
雷州儺舞最初只是一種祭雷的原始宗教活動,當?shù)厝朔Q雷州儺舞為“走成(清)倀”,又名“舞戶”,其舞蹈內(nèi)容根據(jù)古代雷州半島人民敬天崇雷的虔誠信仰,形成了一套以雷首公和五雷公將為主體,配以艄公婆、土地公婆等儺面具的一種獨特的雷儺舞。在經(jīng)過漫長的歷史演變后,雷州儺舞這種曾經(jīng)莊嚴不可褻瀆的活動,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一種人神之間共享歡娛、迎祥納福的主題表演,尤其是在年例期間,儺舞更是必不可少的表演活動之一。
在雷州半島,儺舞最興盛的地方,主要是雷州市松竹、南興、客路、楊家等鄉(xiāng)鎮(zhèn)。通常在正月十三這一天的凌晨,儺舞表演就在黑暗中正式開始了——表演過程嚴格按照“奏請”、“誓師出兵”、“遣災(zāi)”、“押災(zāi)、禳災(zāi)”、“慶功”5個步驟進行,10名表演者戴上固定的面具,身穿特制服裝,手持紙旗,邊跳帶舞邊走家串戶,直到把預(yù)先放好的“災(zāi)殃”捉住,并置于紙船上,放到河邊燒掉為止。而在表演中的儺舞隊伍,如果遇到新娘子,表演者可以用旗桿輕打新人,以祈吉祥。有時,村里的孩子還爭相讓這些帶著神鬼面具的人撫摸自己的頭頂,傳說這樣做可以祛災(zāi)??整個儺舞表演儀式結(jié)束,已是傍晚時分,此時村民熱情高漲,在他們心里,吉祥和順的一年這才正式開始了!
通常,雷州儺舞的表演動作都是由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在每年排練的時候,均由上一年的表演者手把手進行傳授,而新當選的人絲毫不敢大意,因為在正式的儀式表演中,誰的動作一旦出錯,就代表他和家人一年都會遇事不順。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人們心態(tài)的轉(zhuǎn)變,雷州儺舞也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它古老的面目?;蛟S在今后,我們只能透過年例看到它最喜慶喧鬧的一面,而關(guān)于雷州儺舞與鬼神之間那些隱秘的聯(lián)系,則將永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