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怡揚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重視朗讀,帶著問題有意識地朗讀能夠提高朗讀的效果。依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做到有效朗讀,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培養(yǎng)語感,認識語文知識的魅力。朗讀是將無聲的文字和語文有聲的情感進行轉化的過程,換言之,朗讀有助于品味語文內(nèi)涵。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而言,大多停留在表面與形式上,似乎學生大聲讀了,就做到了朗讀,這是不科學的。要真正提高朗讀質(zhì)量,教師還需要注意很多問題。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朗讀時間過少
實際教學中,很多語文老師的朗讀教學只停留在課前或講解后的小部分時間,而且大多朗讀的次數(shù)較少。時間上的分配過少,導致學生朗讀的效果不佳。時間過少必然難以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還有不少老師的做法是課后朗讀,這種無法監(jiān)督、無法評估的朗讀是非常低效的。提高朗讀的時間,是做到有效朗讀的前提。
(二)學生缺乏朗讀的興趣
朗讀要求學生充分、全面、發(fā)聲、有情感地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感受作品內(nèi)涵及作者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達到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的境界。
但是,由于許多老師沒有掌握科學、合理的朗讀教學方法,未能激發(fā)學生對于朗讀課文的興趣,機械式地要求學生對某一文段進行朗讀,以學生出聲為朗讀教學是否開展的依據(jù),這樣的朗讀教學是盲目性的。
朗讀是需要教師提出前提要求的,例如,在朗讀課本中某一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在朗讀之前留下值得尋找或思考的問題,學生帶有目的性的朗讀能夠加大學生對于文段的投入,在尋找答案的前提下朗讀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
(三)朗讀面較窄
此處的朗讀面較窄有兩方面內(nèi)涵,一是朗讀的文段較少,朗讀的內(nèi)容較少,朗讀的大多是課本中的文章,還應拓寬課外朗讀及與課文相關的文段朗讀;另一方面,教師在朗讀教學中,往往過分重視尖子生,在朗讀實踐時,指定單個同學朗讀,糾正其語氣、讀音、情感等,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閱讀練習,導致整體朗讀教學質(zhì)量不佳。
二、優(yōu)化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
(一)確保充足的朗讀時間
增加朗讀時間是優(yōu)化朗讀教學的前提,主體提高學生整體朗讀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充足的朗讀時間。根據(jù)不同篇幅的文章,合理安排學生的朗讀時間。對于篇幅比較長的文章,可以適當分段分多次朗讀,避免長時間朗讀導致的厭倦感。
在朗讀教學進行過程中,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讀音、語調(diào)等。盡量引導學生帶有感情地朗讀,這對于后期教學理解是有很大推動作用的。朗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只是大聲讀書這么簡單,應該包括范讀、引讀、自讀、分解色朗讀以及齊讀等階段。
(二)激發(fā)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該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于朗讀的興趣。努力營造一起讀、好好讀的良好學習氛圍,針對不同的學習內(nèi)容,充分利用到范讀、引讀、自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展示朗讀的多樣性。
關于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教師還可以多組織一些課外文本的朗讀訓練,選取一些適合小學生語文基礎、語言文字風格的比較輕松文章,讓學生在朗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在朗讀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注重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上文提到朗讀的內(nèi)涵不只停留在大聲讀書,朗讀包括范讀、引讀、制度、分角色朗讀。許多教師對于朗讀教學沒有清晰的認識,也沒有充分利用到朗讀形式的多樣化,這就注定其朗讀教學的效果不好。
如,在學習一些情節(jié)比較豐富或曲折的記敘文時,教師可以分配多個學生分角色朗讀。具體操作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中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個小組之間相互競爭,看看哪個小組的朗讀最好聽、最真實。
朗讀形式的多樣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范讀主要是在學生發(fā)音吐字及情感不到位時,教師親自訂正的朗讀形式;引讀的形式旨在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層次,對文章結構劃分有更清晰的認識;齊讀大多適用于排比句式或情感較為激烈的文段,以其節(jié)奏感強加之學生一齊朗讀而達到氣氛的有效渲染,增加文章代入感;分角色朗讀用于對話較多、人物較多、情節(jié)較多的小說文中,有助于學生對于人物、人物性格及情節(jié)走向有更清晰的把握。
三、結語
總之,朗讀的形式還有很多,有待我們再去挖掘,朗讀教學的積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朗讀是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的好幫手。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