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安文壇上,劉楨的五言詩向負盛名,有“陳思已下,楨則獨步”的美譽,其詩歌成就位于“建安七子”之前列;他的文賦創(chuàng)作也因具有清詞麗句、寓情真切的個人特色,受到了時人頗高的評價,文學造詣可見一斑?!捌咦印敝钤缫娪诓茇А兜湔摗ふ撐摹罚ㄝd《文選》卷五十二),“建安七子”其他六子在建安文壇上也成就斐然,本文主要在對比研究的視野下,對劉楨的文學成就與其他六子進行探討論證。
關鍵詞:劉楨 “建安七子” 文學成就 文學地位
一、劉楨家世生平
劉楨字公干,東平寧陽人,據(jù)傳五歲能讀詩,八歲能誦《論語》《詩經(jīng)》,賦文數(shù)萬字。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qū)佟⑵皆钍?、五官將文學。曹植《與楊德祖書》“公干振藻于海隅”等語,可知其文名早為鄉(xiāng)梓所重。因史料記載不足,生年無確考,據(jù)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劉楨詩》中代敘其生平事跡,知劉楨“飄薄許京”是在建安元年(196)以后,再結(jié)合《遂志賦》和《魏志·武帝紀》可考,初平三年(192)曹操曾命劉楨來歸,楨稱“小”未就,古人二十以下稱小,可大略推測其生年或在熹平四年(175)左右,卒年見于曹丕《與吳質(zhì)書》:“徐、陳、應、劉,一時俱逝?!苯ò捕辏?17)死于疫癘。
關于劉楨的家世,史料記載也語焉不詳,甚至不一,未知孰是孰非?!逗鬂h書·文苑傳·劉梁傳》記載:“孫楨,亦以文才知名?!眥1}稱劉楨是東漢尚書郎劉梁的孫子?!度龂尽の簳ね豸觽鳌纷⒁段氖總鳌罚骸皹E父名梁,字曼山,一名恭。少有清才,以文學見貴,終于野王令。”{2}《文士傳》記載劉梁為劉楨父親,《文士傳》的作者為漢末名士張隱,與劉梁時代相近,所記或為真。
二、劉楨文學成就與“七子”之中其他人相比較
曹丕《典論·論文》稱:“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元瑜,汝南應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七子二字《藝文類聚》卷五十六作‘七人)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3}后世遂有“建安七子”之稱。
劉楨的文學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他的詩作,不僅在當時的文壇上備受贊譽,而且也得到了后代文人的稱贊和肯定。曹丕在《與吳質(zhì)書》中云:“公干有逸氣,但未遒耳。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4}鐘嶸《詩品上》中云:“孔氏之門如用詩,則公干升堂,思王入室?!庇帧白躁愃家韵拢瑯E則獨步?!眥5}把劉楨列在上品之中,在建安時期的詩人之中,僅位于曹植之后,盛贊他的詩風“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
除詩歌外,楨文章散佚較多,多系殘篇,但是從一些文論之中也不難知道,他的文章在當時也是難得的佳作。劉勰《文心雕龍·書記》:“公干箋記,麗而規(guī)益,子桓弗論,故世所共遺:若略名取實,則有美于詩矣?!眥6}“麗而規(guī)益”可以算是對劉楨文章比較公允的評價,“麗”指的是文辭方面,辭采華美,注重用典,駢散結(jié)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劉勰之所以能對劉楨其文有“美于詩”的評價,也許在當時他還能讀到劉楨的許多文章,才得出這樣的評語,今天已經(jīng)難窺全貌了。據(jù)俞紹初先生《建安七子集》楨現(xiàn)存賦六篇,文六篇(含失題文一篇),雖然不能看到全面的作品,但是依舊能感受到楨文清麗的文辭,真切的情感,高古的氣勢。例如他的三篇箋記《諫平原侯書》《與曹植書》《答曹丕借廓落帶書》,各有特色,語辭稟氣而抒,慷慨陳詞,飽含情感,與劉勰稱其“言壯而情駭”的風格是一致的。劉楨的體物賦渲染夸張,輔采文,用典恰切,體物寫志,頗有氣勢,不失為好的文學作品,如《魯都賦》。
孔融在“七子”之中最為年長,成名也最早,以“逸才宏博”而名震遠近。就文學創(chuàng)作而言,成就在“七子”之中并不突出,是“七子”之中唯一一位沒有賦傳世的文人,詩歌成就也不高,孔融的散文創(chuàng)作代表了其文學成就。我們現(xiàn)在可以看到的孔融文章存世三十多篇,大多是一些教令、書信等,最有影響的還是一些帶有論辯性的文章,如收入《文選》“書”類里的《論盛孝章書》,收入《文選》“表”中的《薦禰衡表》,孔融之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氣盛,曹丕《典論·論文》稱“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笨兹诘倪@類文章,感情充沛,或直抒己見,或駁難論敵,氣勢如虹,通篇生氣勃勃。其《論盛孝章書》實際是薦人之書,寫得文采斐然,思想與藝術皆有可取之處,是可以代表其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的。劉勰《文心雕龍》稱孔仲舉的《薦禰衡表》氣揚采飛,這種文學風格的形成與孔融高邁剛毅的性格有很大關系,其文語言鏗鏘有力,形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式,駢散結(jié)合,但也因此,有“理不勝辭”的不足之處。
陳琳和阮兩人以散文著稱于世,《文選》收入陳琳文章四題四篇,阮一題一篇,說明他們的文章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兜湔摗ふ撐摹贰傲?、之章表書記,今之俊矣”;《文心雕龍·才略》“琳、以符檄擅聲”。足見他們二人的章表書檄名噪一時,他們的章表之作大多亡佚,流傳至今的不過數(shù)篇書檄。陳琳才華橫溢,為文洋洋灑灑,筆力恢弘,文章氣勢如奔騰之水,不可遏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其代為袁紹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為袁紹檄豫州》,文章氣力壯烈,筆鋒犀利,善于鋪張,細數(shù)曹操的暴虐和罪惡,氣勢奔放,代表了陳琳散文“殊健、繁復”和“壯有骨鯁”的文章特色,可見作者的才力。陳琳的較有名的詩歌《飲馬長城窟行》用樂府舊題痛寫時事,陳琳的詩作不如文章成就高。阮為文文思敏捷,文質(zhì)并茂,文章幾與陳琳齊名,被時人稱道,但是詩賦同時代人卻很少言及,成就不高。
“七子”之中屬王粲年輩最晚,卻被劉勰譽為“七子之冠冕”,可見其文學成就顯著,主要表現(xiàn)在五言詩和賦的創(chuàng)作上面。他的五言詩在建安文壇中獨樹一幟——“發(fā)愀愴之詞”?!镀甙г姟肥峭豸釉姼璧拇碜?,描繪了亂離中的悲慘圖景,真實地記敘了他在避亂途中的所聞所見,感人至深,頗能代表慷慨悲涼的建安詩風;《從軍詩》五首寓意深刻,境界幽深,描繪了宏大的場面,流露出積極入世、奮發(fā)圖強的激昂意緒,是他詩歌的另一面貌,也具有代表性,富有感染力。鐘嶸將其五言詩列為上品,并稱“五言之警策”,肯定了王粲五言詩極高的藝術成就。王粲在建安時期是作賦名家,以賦見稱于世,《文選》選王粲賦名篇《登樓賦》一篇,《登樓賦》抒寫作者的離亂之感,注意在賦中抒寫復雜的心理活動,深情委婉,內(nèi)容真摯,語言與以往的大賦的繁復富麗不同,文曲簡練,代表當時賦高超的藝術成就。
徐干熟讀經(jīng)書,博聞強識,具有極高的文學修養(yǎng),在亂世之中以讀書自娛,能代表其文學成就的是辭賦。《典論·論文》說:“王粲長于辭賦,徐干時有齊氣,然粲之匹也。……雖張、蔡不過也?!笨梢姴茇π旄少x作評價極高,不僅認為可與王粲賦相匹敵,還認為水平不亞于張衡、蔡邕。遺憾的是,徐干為人稱道的賦,并沒有一篇收入《文選》,而且被曹丕盛贊的幾篇賦中,只有《圓扇》有幾句遺留,其他全都散佚,也就無法對其成就做全面的評價。應傳世的文學作品有詩作六首和十五篇賦,詩賦受其學識的影響,呈現(xiàn)出“和而不壯”的藝術風貌?!段男牡颀垺っ髟姟氛f:“王、徐、應、劉,望路而爭塵。”這也說明了應的詩歌在建安時期有一定的影響,《文選》選錄了應的一首公宴詩《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但是不入《詩品》的品流之中,成就不是十分突出。
三、文學地位的呈現(xiàn)
劉楨詩為《文選》選錄三類、五題、十首,僅次于“七子”之中的王粲,尤其是《贈從弟》詩三首,得到了“深衷短貌,短語長情”的評價,三首詩分別通過對藻、松柏和鳳凰的吟詠,運用象征的手法,自喻自勵,真情高韻,氣勝清逸,彰顯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和高潔的情操,自當時至今所獲評價都很高,歷來被推崇為他的代表作??梢钥闯觯瑒E的詩歌成就位列“七子”前茅。
《文選》選錄王粲詩歌六類、八題、十三首,王粲的文學創(chuàng)作成就在“建安七子”之中,卓絕顯著,或者稍高劉楨一籌,或者二人不相軒輊。綜觀孔融的文學創(chuàng)作,整體成就不如劉楨、王粲,但是孔融對“建安風骨”這一時代文風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文學史不能忽視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孔融為人的氣骨對同時代以及后代士人的影響極其深遠。徐干的詩歌在當時也有一定的影響,亡佚也很厲害,鐘嶸將其詩歌位列下品,認為其詩歌成就也不如劉楨、王粲。應賦作在“七子”之中數(shù)量最多,且能突破漢賦“體物”的格局,用來抒情言志,多做一些詠懷小賦,例如《鸚鵡賦》《愁霖賦》。總的來說,“建安七子”之中,就文學成就和文學地位而言,王粲、劉楨高于其他幾人,孔融、陳琳、徐干、應、阮則各有千秋,不相上下。
{1} (劉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后漢書》,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1779頁。
{2} (晉)陳壽撰,(宋)裴松之注:《三國志》,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448頁。
{3} (梁)蕭統(tǒng)編,(唐)李善注: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720頁。
{4} 傅亞庶:《三曹詩文全集譯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4頁。
{5} 呂德申:《鐘嶸〈詩品〉校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頁。
{6}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33頁。
參考文獻:
[1] 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 陳壽.裴松之注.三國志[M].北京:中華書局,1959.
[3] 俞紹初.建安七子集[Z].北京:中華書局,2005.
[4] 吳云.建安七子集校注[Z].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
[5] 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6] 王鵬廷.建安七子詩歌創(chuàng)作實績論述[J].河南大學學報,2003(4).
作 者:王明敬:鄭州大學文學院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 輯:趙紅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