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胃離心最近,兒離娘最近。
江南離洛陽數(shù)千里,遠嗎?遠。然則,娘離兒最近,胃離心最近。
后漢那陣子天空晦暗,洛陽的牢房地板潮濕。陸續(xù)被關(guān)監(jiān)房,烙鐵拶指加皮鞭。陸續(xù)是條硬漢子,各種刑罰受遍,血飛濺,不哭天。囹圄之中不見天日,生殺予奪,操于獄吏之手。獄吏之囂張跋扈,西漢開國大將周勃體會至深:“吾嘗將百萬軍,然安知獄吏之貴乎也?!标懤m(xù)受盡折磨與拷打,他不哭,他就不哭,他硬是不哭。
陸續(xù)還是哭了,稀里嘩啦地哭了。獄吏給他送來一碗飯,飯上擺放了幾片肉,幾片蔥,突然間,眼淚嘩啦啦,大雨落屋檐,白淚滔天,“續(xù)對食悲泣,不能自勝”,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使者怪而問其故?!蹦赣H自江南,千里迢迢來京都了,身在京都之兒郎,“母來不得相見”,自然悲從中來,不可遏止,“故泣耳”。誰誰誰,從獄外通消息入獄內(nèi)?“使者大怒,以為獄門吏卒通傳意氣,召將案之?!?/p>
沒誰通傳意氣,是那碗飯傳遞了其中消息。不對,是那碗飯上陳列著的美食,那是母親的味道,“因食餉羹,識母所自調(diào)和,故知來耳,非人告也。”如湘菜魯菜粵菜大師,每制一盤佳肴,碟邊注明大廚甲乙么?不是,不用注明誰誰誰,母親炒就的美食,還要注名字嗎?使者問,“何以知母所作乎?”然那是母親特有的、獨有的、絕無僅有的味道。
陸續(xù)母親的味道是,“母常截肉未嘗不方,蔥以寸為度,是以知之?!蹦愕竭^江南么?你到過湖南么?除夕那夜年缸肉,切方如麻將牌,大一倍麻將牌,陸續(xù)母親給兒子辣椒炒肉,都是過年吃的年缸肉吧?獨具母親特味的是,陸母切蔥,那蔥都齊嶄嶄一寸長,那加鹽,那添油,那一盤菜,左右翻,上下炒,是十五次,還是十六次?都注冊著刻印著母親的手記吧。
我母親猛火,文火,炒制的家常菜肴,也有我母親的味道。家常之常,最是豆腐吧。居家飲食,誰不曾制作過豆腐?“日市豆腐數(shù)個,色人呼豆腐為小宰羔?!毙r候,上餐白菜,下餐蘿卜,上餐下餐,不是白菜蘿卜,便是蘿卜白菜。也有那么一回啊,母親要到三五里外的小集市,買一版兩版豆腐回來,素可作葷,素簡直是葷,豆腐當豬羊肉,當小宰羔的。吃上一餐豆腐,算是打牙祭呢。
母親炒制豆腐,整頓衣裳起斂容,神態(tài)真蠻謹嚴竟至莊嚴的。老家堂屋有灶,火灶居堂屋中央。到了城市,我再也看不到火灶居如此中心位置,灶已在偏房了(飲食指數(shù),不占居民消費指數(shù)之第一位了嘛)。老家灶,居堂屋最中央,客廳最中心的。灶之上,四四方方,端端正正,擺著炕桌,炕桌橫交錯豎,四面皆空,平時護灶,飯時當桌。
母親煮蘿卜白菜,甚是輕率,胡亂翻炒,水當油放,蔬菜丟鍋里,左右開弓,三下五除二,加一半勺水,起鍋,大功告成。買了一兩版豆腐歸來,狀態(tài)大不同:洗手,搓掌,說不定還系圍裙,鍋架灶上,屈尊,蹲身,板板眼眼,或還拿小板凳坐起。三十年過去,許多形象或已忘記,而母親蹲伏灶間,文火煎水豆腐之優(yōu)雅姿態(tài)(印象中,母親多風風火火,未曾雅致過),如在目前。
母親身伏炕桌,頭傾灶上,攤開一只巴掌,巴掌上置豆腐塊,另只手操刀,截之,“未嘗不方”,都是小方塊,不厚不薄,概如作業(yè)本厚薄,切一塊,小心輕放于鍋中;先自中央始,次第相挨,直至黑鍋中,一色白。說母親煮蔬菜,很輕率,一個印象是,母親水當油放;說母親煎豆腐,甚莊嚴,那是見到母親油當水放。呵呵,所謂油當水放,那是我夸張之言,不足采信。我堂客煮白菜,炒羊肉,端起油壺,“汪洋”傾瀉;我母親縱使煎豆腐,算最耗油的吧,也是用鹽勺子舀,一滴一滴,小雨落屋檐,油滴鍋不穿,次第相滴,次數(shù)多又多罷了。
母親煎豆腐,神形專注,一雙筷子,緊握手中,見得豆腐邊角泛黃,將其夾起,翻面,從鍋中央挪置邊緣,次第將周邊豆腐移鍋中心。油煎豆腐,呲呲呲呲,那聲音是童年第一妙音。母親灶間全神貫注,我坐板凳上,勾頭,頭也伸進炕桌尺許,舌頭嘴內(nèi)轉(zhuǎn)圈圈,時出唇邊,車子雨刷似地掃,將涎水掃回唇內(nèi)。母親所煎豆腐,最出味的,是兩面黃。這是我堂客做不了的。我堂客也煎豆腐,只煎一面黃,另一面依然白色。我多次責問她,何搞不兩面黃,堂客說:煎吃的,要不得,不合食品安全,也因此缺失營養(yǎng)。一塊豆腐哪來食品安全?營養(yǎng)云云,何勝味道。營養(yǎng)者,形而下;味道者,形而上。只講營養(yǎng),不講味道,美食豈出境界。
母親煎的豆腐,兩面黃,兩面脆,兩面都是黃點突起,有如突觸,卻從不焦。母親放下諸般活計,一次煎豆腐,耗散母親小半天工夫,全身心投此間,哪會焦呢?不焦,出脆,直接拈一塊上來,也是上火的。待版版豆腐都兩面黃而脆,母親摻一勺水,頓時火脆轉(zhuǎn)綿柔,又加蔥,與陸續(xù)母親不一樣的是,我母親加蔥,蔥不曾“以寸為度”,而是一鍋全蓋,全煮。南方之蔥,好香好香的,煎豆腐加蔥,不減陸續(xù)母親那“截肉炒寸蔥”之味,或還勝之。
美食者,怕也是如著文章。食材如題材,炒法如寫法。放油鹽如措辭,加佐料如布局,一樣事物,不同排列組合,此作家來寫,與彼作家來寫,格局氣象,或如霄壤。甚是母親的味道,甚是大姐的味道,甚是堂客的味道,甚是爛作家爛廚師與甚是好作家好廚師的味道。味出舌間,香留齒間,反芻胃間,美食或文章,總以情感之歸屬,精神之向度,印刻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