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瑾
抑郁也會“傳染”
當56歲的維羅妮卡回憶起她的童年生活時,仍然對母親的憂郁記憶猶新。
“她從不去拜訪朋友,因為她覺得跟他們沒什么話可說;她從不去看電影,因為她覺得電視上的好片子已經(jīng)足夠多;哥哥取得了好成績她也不會為此慶賀,因為她覺得他還可以做得更好??傊谀赣H眼里,什么都不夠好,什么都不能讓她滿意?!痹诮?jīng)歷了一段心理治療后,維羅妮卡意識到,母親的頹廢、缺乏自信和總覺得自己失敗的意識對她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改變了她的性格。
“我一心想要讓她散散心,緩解她的情緒,傳遞給她生活的樂趣?!本S羅妮卡說,“但是,我發(fā)現(xiàn)不管作出怎樣的努力,母親永遠是憂傷的。而我在成年之后,也進入了這種‘黑暗的階段,這種抑郁的情緒仿佛比積極的情緒更讓我覺得熟悉?!?/p>
跟一個性格憂郁的人一起生活,也會產(chǎn)生消極、“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的情緒。這種“翻轉(zhuǎn)”的現(xiàn)象引起了心理學界的關(guān)注。
像每天練習走鋼絲
弗朗索瓦茲是“法國-抑郁癥”心理咨詢機構(gòu)的熱線電話接聽員,同時也是抑郁癥患者親屬談話小組的主持人。在從業(yè)的8年里,她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事實:“抑郁癥患者的親人們會漸漸地忘記患者需要自己的支持,而一點點地變得和這些患者相似。”更有觀點認為,抑郁癥是一種“傳染性”疾病。
抑郁癥患者的親人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他們要守在抑郁癥患者身邊,幫助、支持他們,同時又要預防后者制造出的大量的“黑暗的思想”。弗朗索瓦茲指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抑郁癥患者的親人必須具備“高度精確的機械性能”。弗朗索瓦茲說:“一方面,他們不能將注意力完全傾注在患者身上;另一方面,他們又得懂得聆聽患者的訴說;既要守在他們身邊,又要懂得適度的逃離,讓自己在別處充電;在和他們說話時要學會有分寸地引導,并且選擇正確的時間,因為他們非常敏感,很容易被觸犯……”事實上,和抑郁癥患者相處就像是在練習走鋼絲,需要每日重復地練習。
學會享受日常的小幸福
弗朗索瓦茲說:“事實上,另一個人的憂郁會迫使你去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更多地去思考你究竟是誰,尤其是在患者面前,你會更加注意對自己情緒的管理?!?/p>
對抑郁癥患者親人來說,另一個大有益的功課是被弗朗索瓦茲稱為“放低門檻”。她總結(jié)說:“慢慢地,人們會學會享受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類似于去加勒比海度假這種高級享樂計劃并不適用于抑郁癥患者。與抑郁癥患者一起計劃這種事情很快就會遭遇失敗,而患者則會因此產(chǎn)生罪惡感,這時,如果親人表現(xiàn)出了失望的情緒,患者的病情則會更加嚴重;相反,與患者一起快樂地做一頓飯,或者看一場輕松幽默的電影,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