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發(fā)
摘要:小學語文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四者之間有著必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可見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能力。朗讀是一種有聲有色的語言藝術(shù),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有色的活動,它對于理解課文內(nèi)容,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具有特殊的功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呢?
關(guān)鍵詞:朗讀;鼓勵;積極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117-011.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想”朗讀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用教師要求,學生也會自覺、主動地朗讀;有了興趣,學生就能從朗讀中享受到朗讀的快樂。如何讓學生對朗讀產(chǎn)生興趣呢?
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萬次地相信,若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審美的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確實,情感是作者心靈在文章中的訴說,是作者思想感情在語言文字中的呈現(xiàn)。尤其語句優(yōu)美的課文,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作者的真情實感。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步入有感情之水澆灌的課堂,學生心中將涌起感情朗讀的沖動。這需要教師深切感知語文內(nèi)涵,引領(lǐng)學生通過具有情感的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感悟。這樣,課文朗讀教學才能呈現(xiàn)"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情景,讓學生真正學有所悟,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基地,真正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2.加強朗讀技術(shù)的指導和點撥
朗讀技巧是在讀準確、讀流利的前提下對朗讀的停頓、節(jié)奏、重音、速度作藝術(shù)的處理。朗讀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停頓。段落與段落之間,句與句之間,各種標點符號都有不同的停頓,都要認真地區(qū)別。要把一篇文章讀生動,讀得意蘊深長就要把握好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表示激動的場面要讀得高昂,表示沉痛的場面要讀得沉重,表示祥和的場面要讀得平穩(wěn)……這些技巧都要對學生講清。如果朗讀的材料是描繪人物形象的,應根據(jù)人物形象來確定朗讀的方法。悲哀、遲鈍等話語速度應慢些,熱情、睿智的話語速度應快。教師指導得法,啟發(fā)得當,學生訓練到位,才能有效地提高朗讀技術(shù)。
3.朗讀的時間要充分,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自己的情與理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的整個課堂上充斥著所謂"啟發(fā)式教學"—— 實質(zhì)上是"講問教學",教師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朗讀浪費時間,不如教師多講些,于是他們擠掉了學生的讀書時間,一節(jié)課學生的朗讀時間少的可憐。朗讀練習猶如蜻蜓點水,來去匆匆,長此以往如此剝奪學生的朗讀時間,學生必然會失去理解的個性。那么我們?nèi)绾蝸斫鉀Q這個問題呢?教師應該根據(jù)教材特點安排好每節(jié)課的朗讀時間,要把朗讀時間交還給學生,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讓全班的學生讀完、讀好,切不可玩"花架子""走過場"。要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反復的地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要鼓勵學生多讀,最為重要的是在朗讀教學中教師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朗讀,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原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書,讓學生通過所讀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lǐng)悟,讓此時的學生由"聽者"變成真正的"讀者",讓他們?nèi)ンw會自己的情,領(lǐng)悟自己的理。
4.及時評價,讓學生"樂"朗讀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生動、巧妙的評價語言會使學生興奮不已,情緒高漲,同時課堂氣氛也會異?;钴S。即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只要教師運用巧妙的評價語言加以引導、幫助,則不僅可避免學生的尷尬,還可維護他們的自尊,使學生在糾正朗讀錯誤的同時更有信心,更樂于進行朗讀活動。
朗讀是一種極具個性、融理解和表達于一體的綜合性活動。"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要學生能讀出真情實感,準確理解和表達朗讀內(nèi)容,就應該給予肯定。不同的人對同一篇文章的體會即使一樣,表達出來也肯定有所差異。學生口誦文字,心入其境,以朗讀傾吐自己的心聲,就會讀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地再現(xiàn)其情其境,把文中人物的所思所想活脫脫地表達出來。這時,學生才是真正的閱讀主體,在閱讀中才能真正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所帶來的快樂,才可能擁有真正屬于自己的思想。
如:學習了《七子之歌——澳門》這篇課文后,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感情朗讀,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上臺朗讀,按不同要求讓學生作出評價,給予后進生鼓勵性的評價。學生們都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讀,效果很好。
因此評議時,教師應特別注意評價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尊重學生,應該允許并鼓勵學生通過各自獨特的視角體會,解讀課文,使每一個學生都在評價過程中領(lǐng)略成功的喜悅。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逐步養(yǎng)成欣賞學生看問題的不同立場、方式、方法的習慣。
總之,小學生的朗讀水平是其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舉足輕重的作用。朗讀不但要重量,重質(zhì),同樣也要注重讀的形式和方法,讓學生情藏于心間,而溢于言表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變的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