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默默
攝像機是什么?是攝影師的眼。當我們從攝像機小小的取景器中去看這個世界時,鏡頭就是我們的眼,映入眼中的是繽紛的生活。記得小時候拍張照片都要去照相館排隊,幾天后才能拿到照片。如今各種拍照設備琳瑯滿目,手機、相機、攝像機甚至游戲機都有攝像頭,拍照容易了許多,而且也玩起了花樣。近些年流行起一種運動攝像機,可以固定在自行車上、頭盔上,可在水中、在各種惡劣環(huán)境中拍攝照片和視頻,受到了很多年輕人和戶外愛好者的廣泛好評。那么運動攝像機和普通的相機、攝像機有什么不同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近來非常受歡迎的運動攝像機。
什么是運動攝像機?
運動攝像機就功能來說既是相機又是攝像機,特點是體積小巧。有些朋友特別喜歡運動攝像機就是因為好玩,無論是在登山、騎車甚至在潛水都可以正常拍攝。運動攝像機另一個優(yōu)點就是可以使用手機或者平板等設備進行無線遙控操作拍攝。這基本上就是運動攝像機有別于傳統(tǒng)DV、數(shù)碼相機的一些優(yōu)點。
無論是什么類型的攝像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拍攝出來好的畫質,運動攝像機也不例外。好的畫質除了硬件上的要求之外,還有軟件上成像的算法,以及鏡頭的防抖都非常重要。
不怕顛簸,防抖來幫忙
防抖在運動相機中比較重要,很多運動攝像機中防抖設備是標配,有的是光學防抖,有的則是電子防抖。有時候我們拍攝出來的視頻、照片不夠清晰,偶爾有重影或者模糊的情況,這是為什么呢?實際拍攝中,景物的光線進入圖像傳感器CCD/CMOS后,在感光過程中的微小抖動是難以避免的,抖動可能來自拍攝者本身,也可能是快門時間不夠短造成的。這時候就需要一些措施來減小攝影者或者其他因素帶來的抖動從而導致的影像模糊。
防抖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是光學防抖和電子防抖。就成本上來說,光學防抖比較高一些。防抖原理上并不難,光學防抖是依靠在鏡頭內的陀螺儀來感知抖動,當儀器感知到微小的抖動時,就會立即將這個信號以極快的速度傳輸至相關的微處理器,之后通過計算來的數(shù)據(jù),從而調整鏡頭需要補償?shù)奈灰屏?,這時候機器就會根據(jù)數(shù)據(jù)調用補償鏡頭組或者移動CCD,以達到消除抖動的目的。舉個手機的例子,我們熟知的iPhone7 Plus的鏡頭配備了光學防抖,哪怕在比較顛簸的車上拍攝出來的照片也不會模糊。
電子防抖則是利用數(shù)字電路進行畫面的處理來產(chǎn)生防抖效果,也就是說并沒有在物理層次進行調整、干預。當攝像機相關的微傳感器偵測到抖動時,攝像機的防抖電路開始工作,這時候實際上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圖像畫面,但并不完整,此后數(shù)字電路再對抖動方向進行預判,最后利用剩下的資源計算、補充畫面,如此就會最終得到一張不是那么模糊的照片了。
電子防抖的特點是成本低廉,不用在鏡頭上再加調整鏡頭組,但實際上是降低了CCD 的利用率,對畫面清晰度、分辨率都會帶來影響和損失。市場上的運動攝像機有的配有防抖功能,有部分則沒有配備,這是因為有些廠家一方面認為運動攝像機通常被安裝在顛簸劇烈的環(huán)境下,防抖是沒有用的,另一方面則是節(jié)約成本。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是在非常顛簸的環(huán)境中使用攝像機,從我們消費者的觀點來看,有光學防抖自然比沒有防抖的攝像機更勝一籌。
畫質也很重要
防抖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畫質。無論是相機還是攝像機,決定拍攝效果大致因素有鏡頭組、圖像傳感器、相關微處理器三個方面。這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圖像傳感器,也是決定拍攝質量的關鍵因素。一般來說圖像傳感器的種類、尺寸和像素決定著照片的質量。圖像傳感器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廠家舍得下成本,就可以配置得很不錯。
影響成像效果的另一個關鍵因素是成像算法,通俗一點說就是景像通過圖像傳感器之后,再經(jīng)過一系列的處理器處理得到最后影像的過程,這與硬件無關,是程序的事情。配置上可以靠硬件,但是如果算法有問題的話也會出現(xiàn)較大的差別。舉一個例子,iPhone7 Plus的攝像頭只有1 200萬的像素,而國產(chǎn)很多手機像素都超過這個標準,鏡頭和傳感器上選用的也不差,拍攝出來的照片仍然不如iPhone的效果好,這是為什么呢?蘋果公司早年間曾經(jīng)收購過一家做成像算法的公司,這家公司針對iPhone的成像做出了特別的算法,這對外并不公開,有錢也買不到,國內廠商的手機拍照效果就是差在了這里。
運動攝像機的廠商一般都會根據(jù)自身的情況,設計和優(yōu)化了特殊的算法,取長補短,使得拍出來的影像變得相當不錯,當然這些算法是各大廠商的商業(yè)機密,一般人不太可能知道。
便捷、實用為取勝法寶
上文中我們提到了運動攝像機的基本原理以及防抖和算法,其實單個拉出來任何一條與傳統(tǒng)相機相比,都不會太占優(yōu)勢。在運動攝像機出現(xiàn)之前,也有專門拍攝運動場景的一些攝像機,缺點是體積比較大,攜帶不便,對光線、拍攝環(huán)境要求苛刻。優(yōu)點是,防抖好,畫質清晰,加上鏡頭比較靠譜,所以拍出來的一些視頻和照片的畫面非常棒。例如一些電影中駕車追逐的鏡頭,還有爆炸場面都是比較昂貴的機器拍出來的,并不是使用現(xiàn)在的運動攝像機。既然如此,那為什么運動攝像機現(xiàn)在會這么火呢?這是因為廠商賣的是一種概念,一種極限態(tài)度,而不是單純的堆硬件。
當我們進行戶外運動的時候,不用帶價格特別高昂的拍攝機器,也不用請非常專業(yè)的團隊,無論是身處天空,還是在路上,甚至在水中,完全可以只靠自己和運動攝像機就能拍出運動中驚險刺激的影像,這正是打動很多酷愛戶外運動的年輕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廠商的廣告中,運動攝像機拍攝的畫面或者唯美或者刺激,雖然這些廠商聲稱并無特別的處理只是進行了剪輯,但是這些都是請了相對專業(yè)的戶外運動人士進行了比較專業(yè)的拍攝,后期仍然是經(jīng)過一些特殊處理,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才會看得觀眾心潮澎湃,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
“眼中”的未來
未來的運動攝像機會是什么樣子呢?筆者認為未來的運動攝像機除了在性能上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將會變得更易攜帶、更智能。例如曾經(jīng)在前些日子比較火爆的谷歌眼鏡可以拍攝720P的視頻,也算一款便攜、“簡易”運動攝像機了。在科幻作家寶樹所寫的小說《人人都愛查爾斯》中,主人公攜帶了一種可以實時拍攝的智能攝像機,可以實時向全世界直播自己的生活。小說中的攝像機大概就是未來運動攝像機的發(fā)展趨勢——更智能,更好的拍攝性能,更大的存儲空間,更久的電池續(xù)航,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得小,甚至小到可以通過手術放在眼睛中。不過發(fā)展到這時候,保護個人隱私就是個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