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缺失與反思

2017-03-22 19:29:26
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17年10期
關鍵詞:培育法治法律

王 靜

(重慶工商大學 管理學院,重慶 400067)

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缺失與反思

王 靜

(重慶工商大學 管理學院,重慶 400067)

大學生作為我國未來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他們法治觀念的強弱將直接影響法治國家的建設進程。培育大學生的法治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實現(xiàn)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追求,也是推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選擇。雖然高校都比較重視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但是當前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狀況并不樂觀,主要體現(xiàn)在:培育目標不夠明確、培育體系不夠合理、培育方式不夠豐富、培育師資不夠雄厚、培育環(huán)境不夠理想等等。加強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必須高度重視法治觀培育,明確培育目標和任務;樹立全方位培育理念,開展大學生法治理論教育;創(chuàng)新開展法治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法治實踐能力;打造高素質(zhì)法律教師隊伍,推動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全面培育大學生法治觀。

大學生;法治觀;法治觀培育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并把“法治”作為重要內(nèi)容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7年五四青年節(jié)前,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培養(yǎng)大批高素質(zhì)法治人才?!盵1]大學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國家的未來,他們法治觀念的強弱會直接影響到公民的法治素養(yǎng)和整個社會的法治程度。只有通過高校系統(tǒng)、科學的法治教育,使大學生把法治觀念銘記于心、化作于行,才能有效傳承依法治國思想,依法治國的目標才能迅速實現(xiàn)。

一、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缺失

近年來,隨著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提出和不斷推進,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法治教育,將其納入學校的教育目標和人才培養(yǎng)計劃,并采取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培育大學生的法治觀。大學生法治觀培育取得了很大進展,大學生對法治的認知更加全面、深入和理性,他們普遍遵守法律,有較高的法治素養(yǎng)。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當前大學生法治觀培育也存在一些亟待改善和解決的問題,與高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zhì)人才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還不能完全適應和滿足新時代、新形勢的要求。

(一)培育目標不夠全面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這為高校法治教育和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要求。新時期高校法治教育的目標是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這是一個由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律信仰、法治行為等內(nèi)容構(gòu)成的多維體系。對于大多數(shù)大學生而言,法律并不是他們的專業(yè),因此不能以培養(yǎng)法律專門人才的目標和模式來對其進行法治教育,而應該將其培養(yǎng)成為尊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這才是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真正目標。然而,目前的法治觀培育目標不夠明確,顯示出“以偏概全”“以點代面”“主次不分”的缺陷,對大學生的法治觀培育主要集中在知法、守法層面,整個教育過程更加重視法律知識教育,而忽視當代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種法治觀培育目標的指引下,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zhì)屬性、基本內(nèi)涵和根本要求缺乏正確、全面的認識,甚至片面地將“法治”視為國家政府和領導干部的任務,錯誤地把普通老百姓當作是“法治”的對象。他們眼中的“法”主要是冷冰冰的條例和被迫遵守的制度,而不是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更不是根深蒂固的內(nèi)心信仰。

(二)培育體系不夠合理

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內(nèi)容很廣泛,不僅包括法治意識和法治理念教育,還包括法律知識教育和法治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當前高校法治教育過多地強調(diào)對法律條文的理解和使用,而忽視了自由權(quán)利、法律至上、人人平等等法治原則和思想的灌輸,造成了大學生法治觀培育喪失了應有之義。目前,高校對廣大非法律專業(yè)大學生的法治觀培育主要集中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由于該門課在課程設置、教學內(nèi)容、師資配備、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法治觀培育的實效性不強,未能使大學生真正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近年來,大學生惡性犯罪事件、上當受騙遇害事件的數(shù)量呈不斷上升態(tài)勢,充分證明了大學生法治意識、法治觀念的淡薄和法治能力的欠缺。加之當前高校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教材內(nèi)容陳舊、更新滯后,一方面,未能及時將國家制定的新法律、新法規(guī)和新的法治觀點納入教材中;另一方面,有些法律規(guī)范已經(jīng)修改、廢除多年,但是卻依然存在于現(xiàn)行教材之中,使大學生獲取的法律知識和法治觀念嚴重脫離實際,無法促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心認同。此外,高校的法治觀培育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呆板,普遍重視理論知識灌輸,而忽視行為實踐內(nèi)化,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大學生只是一味地死記硬背應付考試,根本無法樹立強烈的法治意識和牢固的法治觀念,更不能提高法治綜合素質(zhì)和法治實踐能力[2]。

(三)培育方式不夠豐富

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是一項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實踐性于一體的綜合性教育活動。要通過全面、系統(tǒng)的法治教育使大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素養(yǎng)、提高法治能力,要采用多樣化的培育方式,不斷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深刻領悟樹立正確法治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而增強踐行社會主義法治觀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目前,高校的法治教育多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中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多采用“以案說法”方式,即先講典型案例,再講法律條款,往往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理論評析;而所講案例中刑事案件所占比重過大,導致大學生接觸的法治知識極其有限,法治眼界不夠開闊。這種教學模式雖然使學生對某些著名案例耳熟能詳,但由于缺乏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能從具體的感性認識中自覺獲得價值判斷,不易領會法治的精神實質(zhì),法治觀念很難真正進入學生的內(nèi)心,自然難以影響其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當大學生遇到自身合法權(quán)益受到侵犯的突發(fā)事件時,也無法有效利用法律手段進行維護和解決。

(四)培育師資不夠雄厚

教師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導者,大學生法治觀培育同樣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法治綜合素養(yǎng)和教育教學能力。由于法治教育具有很強的政治性、理論性、邏輯性和實踐性,所以授課老師必須要參加正規(guī)法律學習,應具有較高的法治理論水平、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豐富的法治實踐經(jīng)驗。他們不僅要熟悉大學生成長的客觀規(guī)律和高校教育教學模式,還要具備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法律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法律綜合素養(yǎng),能夠及時針對學生實際的法律困惑和難題進行指點或解答。然而,目前高校從事法治教育的教師大多數(sh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他們基本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法律知識培訓,也沒有從事過任何法治實踐活動,因此他們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只能照本宣科、依葫蘆畫瓢地對法治進行膚淺的概述和解釋,不僅缺乏鮮活的司法案例,也沒有深入的法理剖析,不能有效引導和幫助學生將法治觀念和法治精神真正入腦、入心和入行。

(五)培育環(huán)境不夠理想

大學生法治觀培育除了系統(tǒng)傳授法治理論知識、定期組織法治實踐活動以外,還應該為大學生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huán)境,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法治理念,形成依法治校、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依法治校是學校改革發(fā)展和培養(yǎng)高質(zhì)量人才的前提和基礎,依法治校的成效必然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法治觀。目前,大多數(shù)高校的法治環(huán)境和法治氛圍,經(jīng)過多年的努力已經(jīng)日漸成風,基本實現(xiàn)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治學,廣大師生樹立了正確的法治觀。但是,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高校法治建設過程的長期性、復雜性和不平衡性。少數(shù)高校仍然存在沒有認真落實依法治校的理念,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規(guī)范不完善,個別教師和管理干部的法治意識較差等現(xiàn)象。有的人為了謀取私利或達到個人目的,在工作中耍手段、鉆空子,不僅損害了學校的集體利益,還侵犯了學生的合法權(quán)益,甚至出現(xiàn)知法犯法的違法行為。這些不良現(xiàn)象給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造成了嚴重的惡劣影響,只有形成了風清氣正的校園法治氛圍,才能充分發(fā)揮校園環(huán)境對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熏陶作用。

二、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大學生是我國未來法治建設的生力軍和骨干力量,他們法治觀的狀況如何,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成長成才,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xiàn),還直接關系到我國法治化進程的快慢,關系到全面依法治國目標的實現(xiàn)與否,對國家的未來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都將產(chǎn)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一)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是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必然要求

公民的法治觀念是促進法治發(fā)展、建設法治國家的根本動力。沒有基本的法治觀念,建設法治國家就缺乏思想基礎和理論依據(jù)。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一項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復雜工程,其中最基礎、最長遠的任務之一就是培育公民的法治觀念,形成堅定的法律信仰。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是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標,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是我國實現(xiàn)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目標的必備條件。雖然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我國的法治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法治成為全社會共同追求的目標才初步形成,法治化的國家治理體系和運行機制尚未完全確立。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的重要時期,他們既是今后法治國家建設的參與者和實踐者,也是傳播和弘揚法治建設正能量的關鍵力量,自然應該成為中國法治文明的傳承者與建設者。因此,作為未來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建設的骨干力量和后備軍,大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和法治觀狀況,將直接影響全體社會公民的法治素養(yǎng)和能力,直接關系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快慢和整體水平,甚至關系到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終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是實現(xiàn)高校立德樹人目標的必然追求

從本質(zhì)上來看,法律與道德作為促進國家發(fā)展和維護社會秩序的工具和手段,具有很多共同性和交互性。在特定的階級社會中,它們倡導同樣的價值觀念,維護共同的價值目標。“立德樹人”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是高?!傲⒌聵淙恕钡闹匾獌?nèi)容,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追求[3]。黨的十八大報告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社會層面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價值追求,具有十分豐富的價值內(nèi)涵。高校法治觀培育承載的是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明確依法治國的基本內(nèi)涵,明晰依法治國對于個人、國家、社會所具有的重大意義,從而更好地激發(fā)當代大學生對法治的熱情和興趣。法治觀培育是最低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只有在法治觀培育的堅實基礎上,才能進一步養(yǎng)成大學生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高校立德樹人的目標也才能實現(xiàn)。此外,法治觀培育和道德教育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發(fā)展、新成果的具體體現(xiàn),它們有助于與時俱進地聯(lián)系實際,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從而培養(yǎng)出堅定不移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三)培育大學生法治觀是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表現(xiàn)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掌握,還表現(xiàn)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不僅表現(xiàn)在身體素質(zhì)的增強,還表現(xiàn)在道德品質(zhì)、政治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提升。正確的法治觀是大學生今后立身處世的基本素養(yǎng),是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品質(zhì)和關鍵能力,也是實現(xiàn)大學生全面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法治觀念的強弱會影響和決定個人的成敗,如果大學生不學法、不懂法、不具備依法辦事的能力,今后將很難在日益法治化的現(xiàn)代社會中獲得發(fā)展的一席之地。培育大學生法治觀就是教育大學生把守法作為個人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底線,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法治觀念,明確法律界限,推動他們學習法律知識,開闊法律視野,提升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自覺遵守國家法制法規(guī),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秩序,不斷豐富知識和能力的多樣性。當前大學生所處的環(huán)境充斥著多重的利益主體、思想道德以及價值觀念,由于他們?nèi)狈蚀_的分析判斷能力和豐富的社會人生經(jīng)驗,導致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一些錯誤觀念和不良行為的誘導和影響。近年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的趨勢在不斷加劇,犯罪事件層出不窮,犯罪手段觸目驚心,不僅破壞了大學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給其他學生帶來了明顯的負面效應,也嚴重損害了大學生群體的社會形象,加強大學生法治觀培育已經(jīng)迫在眉睫。因此,高校要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培育大學生法治觀,將其逐漸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增強大學生遵守法律和運用法律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三、加強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理性思考

法治觀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和基礎,法治觀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公民法治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狀況的重要指標。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新時代和新形勢下,加強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把法治理念融入到整個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之中,需要結(jié)合青年大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實際需求,遵循高校教育教學規(guī)律,綜合利用多種途徑和方法,科學引導大學生成長成才。

(一)重視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明確培育目標和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法治人才培養(yǎng)上不去,法治領域不能人才輩出,全面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做好?!盵1]高校作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重要陣地,也是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具體組織者和實施者。除了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法律專業(yè)人才外,還需要培養(yǎng)大量的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把它當作一項學校改革發(fā)展的經(jīng)常性、長久性工作。開展大學生法治觀培育,必須要找準方向,明確目標和任務。法治觀培育的目標是使大學生掌握法律知識、具備法治技能、樹立法治信仰、培養(yǎng)法治意識。法治觀培育的任務就是使大學生通過系統(tǒng)學習法治理論知識,掌握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zhì)和精髓,培養(yǎng)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主動性,提高參與法治建設的積極性,強化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雖然當前高校普遍認為,法治觀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未來是否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高校只注重專業(yè)素質(zhì)和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考研率、就業(yè)率等硬性指標,而對大學生法治觀的培育卻重視不夠,多為應付態(tài)度,僅采用國家硬性規(guī)定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培育大學生的法治觀,遠遠不能滿足培養(yǎng)社會主義法治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滿足大學生養(yǎng)成健全法治人格、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培育法治觀并非只是讓大學生學習簡單粗淺的法律知識,而是要使大學生樹立法治意識,將所學的法律知識轉(zhuǎn)變?yōu)閭€人自覺的行為選擇和處事習慣。為此,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觀念,首先,要充分發(fā)揮法治教育主渠道作用,針對不同專業(yè)的特點,介紹與之相關的法律知識,引導大學生打開神圣的法律之門,理解法治的精神、實質(zhì)和要義,自覺踐行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最終樹立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其次,要積極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法治教育輔助作用,創(chuàng)新開展大學生法治實踐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守法意識和用法能力,在思想上、行動上樹立法律權(quán)威。最后,要加強高校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建設,建立和完善學校規(guī)章制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校園文化建設,使學生在公平、公正、民主、自由的校園法治文化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樹立全方位培育理念,開展大學生法治理論教育

人類文明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幫助人類不斷實現(xiàn)對自然的改造,“并逼迫其提供本身能被開采與儲存的能量”[17]。過度的透支令自然沒有絲毫的喘息之機,認識自然的目標是為了更好地向自然索取,此時的世界被客體化為人類索取與逼迫的對象。自然界作為被人類認識的客體掉落至無盡的深淵,肉體成為人類殖民擴張的工具。人類丟失了身體自然屬性的內(nèi)在制約,主體不斷被拔高為無對象性的本體,在權(quán)力意志的掌控之下,一股絕對的力量讓人類的生存變得岌岌可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盵1]高校應樹立全方位的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理念,將法治觀培育貫穿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開展全面、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教育。除了專門的法律基礎課程外,還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引,將法治觀培育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專業(yè)知識教育,強化大學生對法治思想和文化的認同,使他們自覺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擁護者和踐行者。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加強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形象表述,也是在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高度凝練。其中,自由是法治的前提,平等是法治的基礎,公正是法治的靈魂,法治是實現(xiàn)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的制度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全國人民團結(jié)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也是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行動指南。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項基礎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地位、作用、功能上都從屬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大學生法治觀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針對不同專業(yè)的特點和大學生的具體需求,通過多種方式將看似抽象復雜的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實踐之中,使大學生領會豐富的法治文化內(nèi)涵,促進對法治精神的理解,提升對法治建設的認同,感受法治建設的成果,引導大學生依法表達個人訴求和維護自身合法權(quán)益,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觀念熔鑄到頭腦中,推動其發(fā)自內(nèi)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

2.與思想道德教育相結(jié)合,加強大學生法治精神培育

法律和道德都是規(guī)范社會行為、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道德是人們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雖然并非所有的倫理道德都有法律或制度依據(jù),但是所有的法律和制度卻都有倫理道德的影子。因此,全面推進法治國家建設,必須堅持“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的原則。大學生的法治觀培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二者都不可偏廢,只有推動它們有機結(jié)合,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正如習總書記所言:“法學教育要堅持立德樹人,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法學知識水平,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盵1]對于非法律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建立對法律和制度的內(nèi)心認同,遠比簡單了解具體法律條例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培育大學生的法治觀,應該樹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整體觀念,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讓大學生了解社會、知曉國情,使其明白法律與道德之間的密切關系。同時,思想道德教育應注重引導和教育學生認知、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加強對公平、公正等法治觀念的理解、認知、運用,甚至上升到法治信仰的高度。

3.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jié)合,加強大學生法治思維培育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大學生正處于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階段,他們自我意識增強、情感日益豐富、情緒波動較大,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又缺乏客觀理性的分析和辨別能力,這一時期,大學生心理沖突最為劇烈,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也較為頻繁。一些大學生由于遠離親人獨自面對比較復雜的人際關系,加上各種社會負面因素的影響,心態(tài)會變得比較脆弱、復雜,思想也隨之搖擺不定甚至出現(xiàn)極端認識。少數(shù)大學生在出現(xiàn)人際交往障礙和受到外界環(huán)境刺激時,甚至會失去理智而采取過激行為,以至于出現(xiàn)一些盜竊、性侵犯、殺人等惡性事件,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因此,培育大學生法治觀,一方面要培養(yǎng)大學生手段合法、程序正當、理由充分等法治理念,形成依法依規(guī)辦事、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自覺習慣;另一方面,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珍惜生命,尊重理解他人,與人和睦相處,保持寬容豁達的心態(tài),正確釋放身心壓力,調(diào)整內(nèi)心矛盾沖突,從而避免“以身試法”的悲劇出現(xiàn)。

在法治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大學生僅僅具有粗淺、零散的法律知識和法治理念,還不能滿足和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當前非法律專業(yè)大學生法治觀念培育的途徑和渠道單一,只是通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在宏觀層面對我國法治體系、法律的作用、憲法的地位、公民的權(quán)利和義務等有大體了解,而對于今后他們所從事職業(yè)的法律知識和條款卻一無所知,使得學生對所處行業(yè)領域的法律要求和規(guī)范無所適從,無法清楚明確地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nèi)行事。因此,法治觀培育應與專業(yè)知識教育相結(jié)合,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法治綜合素養(yǎng)。要針對不同專業(yè)涉及的領域和職業(yè)特點,重點開設幾門與專業(yè)關聯(lián)度較高的法律課程,改變所有專業(yè)只傳授相同法律課程的現(xiàn)狀。比如,教育專業(yè)可以重點開設教育法、教師法,營銷專業(yè)可以重點開設合同法、企業(yè)法,會計專業(yè)可以重點開設財政稅收法、金融法等等。通過開展有關職業(yè)領域的法治教育,使大學生對法治的理解從抽象過渡到具體,充分認識法治觀培育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大學生學法、守法、用法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提升今后在職業(yè)領域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

(三)創(chuàng)新開展法治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法治實踐能力

法治的生命在于實踐,法治的權(quán)威也在于實踐。培育大學生法治觀不僅應講究理論性,還應注重實踐性。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學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教育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1]只有把現(xiàn)實生活中“活的法律”教給學生,才能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變得具體實用,才能幫助大學生理解規(guī)則、認同法治,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法律的作用和法律的權(quán)威,真正樹立法治信仰,自覺踐行作為一個公民所應有的底線意識和規(guī)則意識。當前,我國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普遍太過偏重于課堂理論灌輸,而缺失法治實踐環(huán)節(jié),尤其是非法律專業(yè)學生幾乎沒有參與法治、體驗法治、感受法治的過程,無法將抽象的法治理念轉(zhuǎn)變?yōu)楦行哉J識,也無法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判斷[3]。因此,加強大學生法治觀培育,應該精準把握法治觀培育的客觀規(guī)律,改變目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實現(xiàn)單向的理論傳授向全方位的實踐體驗轉(zhuǎn)變。

開展大學生法治實踐活動,首先應該創(chuàng)造條件讓大學生作為法律主體親自參與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具體實踐,享有參與選舉與被選舉、學校事務管理決策、熱點事件評議等權(quán)利,使其在平等參與中發(fā)揮積極作用,感受法律的權(quán)威和養(yǎng)成社會責任感[4]。其次,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建設高校法治教育實踐基地,為大學生提供法治學習和觀摩實踐的機會,比如旁聽法庭的案件審理、去律師事務所和司法部門實習、去監(jiān)獄接受警示教育等等。讓學生充分感受法治的嚴肅性、公正性和權(quán)威性,深刻認識違法犯罪行為帶來的嚴重后果,增強對我國司法的正確認識,感受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提高對社會主義法治觀念的認同感。最后,還可在校園中開展模擬法庭等活動,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法律條文、司法程序等等。組織以學生為參與主體的法律義務救援活動、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使學生學會用法治的思維和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法治精神浸潤校園。

(四)打造高素質(zhì)法律教師隊伍,推動大學生法治觀培育

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和指導者,推動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關鍵在于教師,高精尖的教師隊伍是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前提條件。然而,當前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教師隊伍整體法律素養(yǎng)不高,大多數(shù)教師畢業(yè)于政治類或教育類專業(yè),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法治理論學習,也從未參與處理任何法律糾紛案件,法治實踐能力和經(jīng)驗都非常欠缺,無法對大學生法治觀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培育。為此,高校應著力打造一支具有較高法治理論水平和豐富法治實踐經(jīng)驗的法律教師隊伍,他們不僅要熟悉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思想動態(tài)特點,還要接受正規(guī)專業(yè)的法律教育培訓,不斷完善自身法律知識結(jié)構(gòu),自覺養(yǎng)成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識和習慣,從而為大學生傳授實用的法律知識和樹立良好的法治榜樣。

建設高素質(zhì)的法律教師隊伍,可根據(jù)高校實際情況采用“內(nèi)培外引”的方式[5]。一方面要加強對現(xiàn)有教師隊伍的法治素質(zhì)培訓,采取脫產(chǎn)進修、攻讀學位、學習考察、學術(shù)交流等多種方法,不斷完善知識結(jié)構(gòu),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可適當引進法學碩士、博士等高層次人才來提高教師隊伍法律專業(yè)素質(zhì);或按照專兼結(jié)合的原則,廣泛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聘請社會上有影響力的法學專家或經(jīng)驗豐富的法律工作者到高校擔任法治教育客座教授或兼職教師,邀請他們進校結(jié)合司法工作實際,通過講座、報告、座談交流等形式,為大學生介紹法治動態(tài)、講授法治知識、分享法治經(jīng)驗,有效彌補教材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缺陷,推動大學生了解我國法治現(xiàn)狀,樹立法治信心,拓展法治視野,提升法治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

(五)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全面培育大學生法治觀

馬克思主義認為,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是存在的反映。校園的“法治”狀況和水平會對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產(chǎn)生全面而直接的影響,因此培育大學生法治觀,必須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無形的規(guī)范和激勵作用。

1.提高依法治校水平。高校要樹立法律至上、尊重規(guī)則、依法依章程辦事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統(tǒng)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用良好的法治意識和思維指導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活動,使其符合自由平等、公平正義、民主法治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求。要充分發(fā)揮教代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組織的積極作用,使廣大師生在參與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民主決策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遵紀守法、民主平等的法治觀培育。在關系學生評優(yōu)評獎、處分處罰、畢業(yè)就業(yè)等切身利益方面,要講原則、講依據(jù)、講規(guī)范、講程序,依法保障學生的參與權(quán)、知情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和表達權(quán),使其逐步養(yǎng)成依法辦事的意識和習慣,為將來步入社會自覺遵紀守法打下基礎。

2.加強法治宣傳教育。法治宣傳教育是培育大學生法治觀,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法治人才,推進法治國家建設的有效途徑。高校法治宣傳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注重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方法,以大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方式,將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進行廣泛而持續(xù)的宣傳。要利用網(wǎng)站、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和廣播電視、新聞櫥窗、宣傳展板等傳統(tǒng)載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法治宣傳教育活動,不斷拓展和延伸法治文化觸角,使大學生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自覺養(yǎng)成學法、守法、用法的行為習慣。

3.開展法治文化活動。校園法治文化活動,是推動大學生將法治認同轉(zhuǎn)化為法治實踐的有效載體,也是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和培育大學生法治觀的重要途徑。高校要以踐行社會主義法治觀為突破口,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法治文化活動。要精心策劃、合理安排和有序組織非法律專業(yè)學生開展課外法治實踐活動,將公平正義、自由民主、權(quán)利義務、規(guī)則程序等意識觀念滲透到大學生法治觀培育之中,固化大學生對法治思想的認同。要充分發(fā)揮法律類學生社團的作用,開展校園法治文化宣傳、法治公益活動和法律咨詢服務等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直接與法治近距離接觸,深刻感受法治的作用,加深理解法治精神,切實提高法治運用能力。

四、結(jié)語

不管是意識的培養(yǎng)還是觀念的培育,都需要經(jīng)歷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人們的法治觀念并非與生俱來,法治觀的培育也并非一蹴而就,它們都需要經(jīng)過后天的教育培養(yǎng)和個人的不斷努力才能逐漸養(yǎng)成。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未來實現(xiàn)中國夢的締造者。中國要走向法治化,建成法治社會,就必須對廣大青年學生進行法治觀培育,使其樹立法治權(quán)威、增強法治意識、養(yǎng)成法治習慣、提升法治能力,從而推動和引領全社會推崇和信仰法律,共同構(gòu)建社會主義法治大廈。

[1] 習近平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強調(diào)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養(yǎng)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促進青年成長進步[EB/OL].(2017-05-03)[2017-05-2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503/c1024-29252260.html.

[2] 陳燕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下大學生法治信仰的培育[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33-36.

[3] 龔兵.依法治國背景下大學生法治觀的塑造[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2):116-118.

[4] 張莉.理想信念教育視域下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4):124-126.

[5] 劉文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域中的加強大學生法治信仰培育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4.

DeficiencyandIntrospectiononCultivatingtheLawConceptsoftheContemporaryUndergraduates

WANG Ji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s an important power of our country’s future legal construction, undergraduates’ legal sense 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legal state. It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inevitable pursuit of strengthening mor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boos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versities attach mu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law concepts, though the cultivation state of undergraduates’ law concepts is not positive. And it mainly reflec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a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re not defined clearly enough; the cultivation systems are not reasonable enough; the cultivation modes are not ample enough; the cultivation teaching staffs are not abundant enough; and the cultivation environments are not satisfactory enough.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education on legal sense we must pay high attention to it, pinpoint the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tasks, establish all-around idea of cultivation, and proceed undergraduates’ legal theory education; also, we should innovate the law practice activities, improve undergraduates’ law practice activities capacities,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legal teaching staff, so as to promote the undergraduates’ law concepts roundly and construct the campus culture of law.

undergraduate; law concept; education of law concept

2017-05-24

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經(jīng)管學科教學的路徑和策略研究”(2016-GX-008);重慶市教委重點基地項目“微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教育路徑研究”(17SKJ036)

王靜(1974—),女,重慶南川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黨建、思想政治教育。

王靜.當代大學生法治觀培育的缺失與反思[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7(10):141-148.

formatWANG Jing.Deficiency and Introspection on Cultivating the Law Concepts of the Contemporary Undergraduate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7(10):141-148.

10.3969/j.issn.1674-8425(s).2017.10.018

A849

A

1674-8425(2017)10-0141-08

(責任編輯馮 軍)

猜你喜歡
培育法治法律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釋與自然法
法律方法(2021年3期)2021-03-16 05:57:02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人大建設(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讓人死亡的法律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30
“互助獻血”質(zhì)疑聲背后的法律困惑
念好"四部經(jīng)"培育生力軍
中國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
讓法律做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7
汶川县| 博野县| 仙游县| 新余市| 新闻| 邹城市| 本溪市| 中牟县| 化隆| 即墨市| 巍山| 邹城市| 永善县| 伽师县| 武川县| 原阳县| 西安市| 霍林郭勒市| 乐至县| 海晏县| 图木舒克市| 宁海县| 乌拉特前旗| 孙吴县| 唐山市| 德保县| 河津市| 湟中县| 南丰县| 连山| 辉南县| 沈丘县| 永济市| 团风县| 玛纳斯县| 郴州市| 旬阳县| 黔东| 顺平县| 化隆|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