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苕
胸膛不挺背要駝
◎文苕
山歌不唱忘記多,大路不走草成窩。
快刀不磨黃銹起,胸膛不挺背要駝。
——湖北民歌
人的背雖然在生理上呈S形,但基本是挺直的,文學家們常用“腰板筆直”來形容一個人的健壯。駱駝的背是向上凸的,好像一座山峰,故稱“駝峰”。當多種原因引起人的背部變形,使平直的背向上凸起時,與駱駝的駝峰在外表上有某些形似之處,于是,人們習慣上就把它稱為“駝背”了。
駝背,是常見的一種脊柱畸形病變,在醫(yī)學上也有叫作脊柱后凸的。從臨床實踐上看,其主要對象是病理性的和后天生成的。先天性的駝背,有的從一出生就可以發(fā)現,有的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慢慢表現出來的。生理性駝背,主要是指老年人脊柱發(fā)生的退行性改變,屬于自然衰退現象,是不可避免的。隨著人衰老過程的到來,脊椎關節(jié)的長期磨損、增生或骨刺的形成,骨質密度由緊密到疏松的改變,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椎體的變化。病理性駝背,基本是后天才出現的,可以表現在多種疾病中,既可是一些疾病的產物,也可是一些疾病的病因。
動則不衰,湖北民歌用唱歌、走路、磨刀作比喻,引出了“胸膛不挺背要駝”的結論,非常有道理。實踐證明,堅持體育鍛煉、保持挺胸收腹的姿勢,確實是矯正駝背的有效方法,特別是對于有可能出現的老年性駝背。這種鍛煉應該從青壯年時期就開始,并且要持之以恒。鍛煉的方法很多,有一種“倒行退步法”簡單易行。方法:每天堅持15~20分鐘倒步走,走時胸脯挺直,兩目平視,雙手叉腰,拇指向后,其他四指向前,拇指可按住腰部的“腎俞”穴。這樣鍛煉,可以使腰部肌肉有規(guī)律地進行收縮和松弛,有利于改善腰部血液循環(huán)和營養(yǎng)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