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掃平
民間壽百自有道:養(yǎng)生“無術(shù)”是有術(shù)
——縉云縣百歲老人尋訪札記
◎浙中會
猶記得兒時跟著父母去做客,每次對著滿頭銀發(fā)的長輩說祝詞,脫口而出的總是那一句“長命百歲”。如今,尋訪過幾十位百歲老人之后,再審視“長命百歲”,不由想:當一個人跨過百歲的門檻,時間會不會有了另一層含義?譬如春華秋實,每一天都是實實在在的,生命的維度剎那間就被延長了很多。
人為什么能活百歲?好像并沒有人能徹底破解這個謎??v然山好水好空氣好,吃五谷雜糧算得一個解釋,但也偏有百歲老人喜食肥膩并且煙酒缺一不可的;縱使有人說“生命在于運動”不假,可也有百歲老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謂的“長壽密碼”眾說紛紜,而一期一會的百歲老人尋訪之程,我們從未探秘,只是作為老人們最真實的記錄和最直接的解讀。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位于麗水的縉云縣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水之地,境內(nèi)溪流遍布,森林茂密,黃龍景區(qū)、仙都風景區(qū)更是聞名全國??h里的河流均為山溪性河流,至今縉云縣絕大部分地區(qū)都保持著原生態(tài)的自然環(huán)境。
在這好山好水之間,縉云的百歲老人們演繹著生命的韌度。他們不一定有跌宕的人生,但都從艱苦歲月中淬煉過,貼近自然,簡單生活,有著風長氣靜的平和之態(tài)。
陳宮明是我們在縉云縣拜訪的第一位百歲老人。
那日清晨,車子在縉云五云街道杜橋村的村口停下,我們下車后被告知——“再也開不進去了,只能步行。”山路十八彎地走了約莫20分鐘,見到一棟三層的小樓房,終于到了。陳宮明的小女兒和女婿下樓迎我們進門,走到樓梯間,抬頭就看到一位精氣神很足的老人正欲下樓,當下即知這就是陳宮明老人了。陳宮明很有干部范兒,銀邊的眼鏡,一身藏青色的夾克加西褲,踩一雙深咖的輕便居家布鞋。
老人招呼我們坐下,自己明明搬過的是一張靠背木椅,坐下后卻是標準“正襟危坐”的姿勢:挺胸、收腹、平視、兩腳尖張開約60度角。正納悶著,還未等我們開口發(fā)問,老人的小女兒就解釋說,父親以前是村里的老支書,做支書之前又跟著師傅學手藝活,早時候的手工匠人規(guī)矩教得很嚴格?!翱措娨?、聊天、休息,哪怕在房間,我們推門進去,他都是這個姿勢,一坐幾小時不換的?!毙∨畠赫f道。
擔任40多年村支書的陳宮明還是59年黨齡的老黨員,嚴于律己親力親為一輩子。每天雷打不動地6點起床,晚7點按時睡覺,白天目送女兒女婿出門上班后,老人就在家自己照顧自己,閑來沒事看看電視,到點自己動手做飯,天氣好了就把要洗的輕巧些的衣服洗了晾上,再順便在陽臺曬曬太陽,傍晚做好了飯菜等孩子們回家。
我們問陳宮明的家人,老人最關(guān)心的事情是什么。幾乎是異口同聲的答案——“健康”。小女婿說,老人會定期去縣城的醫(yī)院量下血壓什么的,稍微有點不舒服也會第一時間告訴他們。目前身體整體狀況不錯,早年也抽煙,不過自從1992年胃潰瘍開過刀后就戒了,這些年就稍微吃點胃藥而已。老人愛吃蔬菜,葷食方面很克制,“最多一餐夾一兩筷就好”。
在縉云,總是隨處可見不少有特色的老房子:石頭房、夯土墻等,縉云縣東方鎮(zhèn)前金村便是如此。走進前金村時,沿路看到好幾棟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風格的宿舍樓,再往里便是一整排獨立的石頭砌成的房子,等走到一幢石磚基底泥坯墻面筑成的占地面積頗大的平房前,在門口撒歡玩沙的幾個孩子沖進屋內(nèi)大喊:“太太奶奶,有客人了!”
等我們一一進了寬敞的前堂,那位被喚作“太太奶奶”的蔣菊仙老人抬頭望向我們,一臉慈祥。我們看到墻上裱起來的2016年初八全村人為壽星慶祝百歲的合影,知道原來老人生日剛過完不足3個月。
蔣菊仙穿戴看似不經(jīng)意倒是很講究。絳紫色的絨夾襖內(nèi)一件出挑的米白色棉衣,在夾襖內(nèi)的天然珍珠項鏈隱約可見,和夾襖同色系的卷沿線帽更加襯出她的好氣色。當我們問起老人平常喜歡做什么,她努努嘴指向墻邊壘得半人高的一疊竹席墊子。竹制品加工算得縉云縣的特色產(chǎn)業(yè),以至于家家戶戶只要有人愿意接手,都可要來各種來料加工的活。蔣菊仙將其作為一種閑暇時的樂趣,利索地穿針引線,在晚輩的幫助下按照花色將竹片碼好一一串起,“好玩、鍛煉又賺錢”。說起財政大權(quán),老人眉開眼笑:“我一直和兒子一家同住,五世同堂,熱鬧得很。不過錢,我是要自己保管的……昨天讓孫女陪我去銀行打卡發(fā)現(xiàn)卡里多了5000元錢,打聽了才知道是政府給百歲老人的獎金?;畹竭@把歲數(shù)了,還能按時領(lǐng)零花錢了……”蔣菊仙管錢,也同樣喜歡自管各種證件:身份證、醫(yī)??案鱾€銀行卡,統(tǒng)統(tǒng)整齊碼收入囊中隨身保管。
蔣菊仙未曾生育,不過領(lǐng)養(yǎng)了一個女兒,又過繼來一個兒子,但并不妨礙這一大家子人和樂融融生活了一輩子。在我們和老人說話時,蔣菊仙70多歲的老兒子一直笑呵呵地在一旁看著,邊聽邊點頭。我們問他:“你小時候你媽媽會訓你么?”他忙擺擺手道:“她脾氣很好的,從不罵人?!蹦复茸有ⅲ由蠠o論孫子、孫媳還是曾孫、鄰居……一眾人喜歡跟這樣一位耳聰目明心態(tài)年輕的老太太相處,總能把她也捧得天天眉開眼笑的。
蔣菊仙和我們說笑間一個勁地把圓桌上的各種水果推到我們面前,見我們一個個客氣著,佯裝不高興了:“快吃!多吃水果才能和我一樣長壽?!崩蠅坌羌热话l(fā)話,我們趕緊乖乖領(lǐng)了水果恭敬不如從命。
跟老人告辭時,她在曾孫女和孫媳、孫子們的陪同下一路送到通往村口的路上,老人唯一的兒子在旁邊弓著背跟我們說著再見。走出十多米后回頭再看這一家人,儼然覺得蔣菊仙頗有家長的威嚴之態(tài),而她的家人就在老人的庇護之下生活得很安然。
《紅樓夢》第四十四回里說道——劉姥姥在大觀園與眾人逗樂子,別人幫她戴了一頭的花,她說了一句:“今兒索性作個老風流!”劉姥姥這句話的效應不可低估,須知不少長壽老人的養(yǎng)生之道便是這“老來俏”。
縉云縣壺鎮(zhèn)鎮(zhèn)坑沿村的應菊卿老人,便是一位十足的“老來俏”。
1916年出生的應菊卿獨居在坑沿村一個不足30平的房子里,不過好在健在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商議好,每五天由一個子女來照應老人生活起居,加上鄰里很是和睦,時常串個門陪她聊會家常,老人生活并不寂寞。
我們到達時,應菊卿正和鄰居說著話,看我們進門,趕緊整了整衣衫,一旁的人解釋說:“應奶奶愛漂亮著呢,知道今天有人來看她,早就翻出過年時才穿過一次的新衣服收拾好。對擦臉的面霜也講究,有時甚至出門前還會涂點粉……”
果不其然。藍紫色中領(lǐng)線衫外一件藏青色的豎領(lǐng)夾衫,最外面套一個藍綠色橫條底紋、紫紅色大花圖案的翻領(lǐng)外套,酒紅色的線織帽子花紋繁復,手腕上戴了一粗一細各一串翡翠手鏈和一個龍鳳呈祥的老銀鐲,手指上又一金一銀兩枚戒指。老人笑著說,這些首飾大部分是兒子和孫子孫女送的,自己很喜歡。我低頭發(fā)現(xiàn)老人的鞋子也是精心搭配的,很喜慶的紅色鞋面的繡花鞋,兩側(cè)繡著祥云,中間一枚京劇臉譜像,很別致。當我們贊嘆漂亮時,她笑得很開懷。
應菊卿擅長女工,早些年都是自己一針一線納布鞋、做衣裳,頭戴的帽子就是以前自己手織的,針線細密。
除了手工,鄰居說老人以前念過幾年書,識字,尤其是毛筆字寫得極為漂亮。我們忙給她遞過隨身帶的筆記本和筆,老人倒也不推脫,大大方方接過,一筆一劃認真地開始寫她的名字,且以繁體字體書寫。寫到“卿”字時,老人并不太滿意:“年紀大了,手不太聽使喚了,要是早前,寫得肯定比這個好多了?!?/p>
從應菊卿家出來時,老人的幾個鄰居及鄰居家一個很萌的小女孩和她一同出門相送,看著她們鄰里之間雖然有年齡差,可是相處依舊很和諧,也許對于像應菊卿這樣的獨居老人,鄰里的關(guān)照也是她們安享晚年長生久視的理由之一吧。
周杰倫有一首《七里香》:“窗外的麻雀在電線桿上多嘴……那溫暖的陽光像剛摘的新鮮草莓……”縉云縣七里鄉(xiāng)七里村,也是如此雷同的光景,我們見到了百歲老人陳瑞連。
彼時,陳瑞連獨自倚坐在屋前的矮凳上,黑布鞋黑褲黑線衫,套一件赭紅的外套,原木色的竹制拐杖斜靠在腿上,表情淡然,氣場強大。直至我們走進,老人才轉(zhuǎn)換了笑容,幾乎在半分鐘時間里,門口集聚了和老人一同生活的諸多晚輩,不由感慨:又是個群居的大家庭。
對老人的評價,大家各有千秋,兒子說她“好靜”,孫媳說她“待人和氣好相處”,不過有一點,是眾口一詞——“愛吃花生”!家人們說,老人最愛吃花生,每天非飯點閑坐時,只要給她放一把花生,老人就頗為滿意地自剝自吃,打發(fā)老半天。
除了花生,酥餅和肉類也是陳瑞連的心頭好。和老人說話時,看她的外衣口袋里鼓鼓囊囊,試著往里一探,果然摸出個獨立包裝的肉松餅,老人的孫子補充說:“她特別愛吃香香的食物,紅燒肉、花生、酥餅……每天都得吃上幾口,心情就好得不得了?!蓖瑸槌载浀奈衣牭竭@樣的話,頓時就有了“志同道合”之感。胃口好,吃嘛嘛香,陳瑞連的好氣色和硬朗的身體,大概與此息息相關(guān)。
老人居住的三開間院落雖然老舊,但看得出當年的興旺。隨著晚輩們的成家立業(yè),這個大家庭的成員們陸續(xù)遷居新房,只剩她還堅守在老房子里,因為“住得習慣,有感情了”。陳瑞連雖舍不得離開,但孩子們都住得近,每天都會抽空輪番過來照應老人的起居,陪老人曬曬太陽說說話,日子也過得清閑安樂。
陳瑞連的作息很有規(guī)律:每天六點起床,晚上也是六點多就躺下,遇到下雨天會稍稍晚起半小時。做了一輩子家庭主婦,老伴是73歲時去世的,好在子孫們孝順,老人晚年生活頗有保障,不愁吃穿,“不挑食,也從不嘮叨,給什么吃什么”,只要手頭有吃的,老人便覺得生活得很有底氣。陳瑞連平??倳约撼鋈ド⒉?,非得找三兩個同村的老人聊聊天,盡興便歸。
當我提議給他們拍個全家福時,老人的孩子們又各自懷抱自己的孩子,老祖宗端坐正中。拍完照片,我們問老人,覺得現(xiàn)在生活得可幸福,她的孫子附在老人耳畔用方言翻譯給她聽,老人吃著剛從口袋里掏出的肉松餅并不言語,點點頭笑得跟小姑娘一樣甜,答案,已了然。
此次逗留縉云,我們前后尋訪了九位百歲老人。他們之中,還包括104歲的抗戰(zhàn)老兵趙錫欽,有105周歲的周唐堯,每天喜歡去村里的“養(yǎng)老服務照料中心”轉(zhuǎn)轉(zhuǎn)的李唐菊,獨愛吃脆生水果的施設翠,以及幾乎從未住院、吃藥過的陳國妹。
綜觀他們的生活,雖然并未大富大貴,但是他們貼近自然、簡單生活,年輕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年平心靜氣、與世無爭,吃的是家常便飯,住的是黃墻灰瓦??N云的空氣很好,這里的人們也不必擔心水質(zhì)問題,青山依舊人依舊。不挑食、不忌口反而保證了營養(yǎng)均衡;心里沒負擔自然百病不生;不嘀咕就不會去糾纏過往的艱苦歲月。
簡單淳樸,可煙可酒,順其自然。老人們笑看歲月,笑談風土,這也許就是這些百歲壽星們銘記于心的“長壽秘訣”吧。
(浙江省中醫(yī)藥學會供稿)
◎段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