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網絡社會工作的含義、存在問題及對策淺析

2017-03-24 13:08:20趙璐璐
卷宗 2016年11期
關鍵詞:案主社會工作者場域

摘 要:網絡社會工作作為傳統(tǒng)社會工作與網絡社會的崛起相碰撞的產物,是技術與人文的融合體、虛擬與現(xiàn)實的銜接體,網絡社會空間呈現(xiàn)出虛擬性、跨地域性和管理自治性等,社會工作和社會工作者面臨新的挑戰(zhàn),解決這些問題和挑戰(zhàn)有助于網絡社會治理的創(chuàng)新和社會工作的新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社會工作;社會治理

本文系山東師范大學“社工在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階段性成果

眾所周知,互聯(lián)網的迅猛發(fā)展,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的新需求,也推動了許多新的經濟形式的產生。許多傳統(tǒng)行業(yè)紛紛紛紛投進網絡大潮中,網絡購物、網上外賣、旅行預訂、打車軟件、互聯(lián)網理財等等,網絡滲透進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社會規(guī)范的不完善性,使得許多網絡領域暫時處于政府監(jiān)管的真空狀態(tài),由此滋生了許多問題和矛盾,社會工作作為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當然也要與時俱進。

然而,目前對于網絡社會工作的研究尚少,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陳勁松的“網絡社會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則探討”1[1],他在文章中提出開展網絡社會工作應該遵循5個原則:承認個體的虛擬性權利;建立互為主體性的社會工作專業(yè)關系;注重虛擬社會的溝通帶來的解放意義;堅信案主具有一種內在的覺察能力;官專注生活的經驗性特征。吳小永的“關于建立‘網絡社會工作的幾點設想”中提出了建立網絡社會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網絡交流的局限性,網絡使用不當等網絡社會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2[2]。趙萬林在“網絡社會工作:概念、內涵與發(fā)展路徑”則提出網絡社會工作具有網絡化施助手段和網絡場域的雙重內涵。但目前存在的文章缺乏對網絡社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本文將探討這些內容。

1 網絡社會工作時代背景分析及其內涵

根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發(fā)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報告》(2016年8月),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guī)模達7.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57.7%,并且這一普及率正在穩(wěn)健增長。作為一種歷史趨勢,信息時代支配性功能與過程日益以網絡組織起來。網絡構建了我們社會的新形態(tài),網絡化邏輯實質地改變了生產、經驗、權力與文化過程中的操作與結果。3[3]

網絡社會工作作為傳統(tǒng)社會工作與網絡社會的崛起相碰撞的產物,是技術與人文的融合體和虛擬與現(xiàn)實的銜接體,網絡社會空間所呈現(xiàn)出的虛擬性、跨地域性和管理自治性,對于社會工作的發(fā)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對于網絡社會工作含義的界定,學者陳勁松認為網絡社會工作就是以網絡為媒介開展的社會工作,即憑借互聯(lián)網的各種技術優(yōu)勢,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方法,遵循網絡社會工作的特殊原則,協(xié)助虛擬社會或網絡社會中的案主解決問題,是一種以網絡社會中的個人、家庭、有共同問題的網絡社區(qū)或小組等為服務對象的社會工作。宣兆凱、尹秀云在《社會工作倫理》中則認為網絡社會工作是傳統(tǒng)社會工作的網上延伸,范圍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網絡社會工作指社會工作者、案主、社會工作機構、其他相關機構多個主體各自或相互之間通過數字化信息進行的交流互動,狹義的網絡社會工作則指社會工作者與案主之間的網上互動。趙萬林則提出網絡社會工作包括“網絡化施助手段”和“網絡場域”雙重內涵,認為網絡不僅是我們拓展服務領域的重要工具,同時我們也處于網絡這個場域之中,必須對這個場域中出現(xiàn)的群體輿論等事件進行有效的應對,發(fā)揮協(xié)助社會治理的作用。4[4]

綜合以上說法,我們可以得出:網絡社會工作是以網絡為媒介和場域,以網絡中存在問題的案主為服務對象,以解決網絡中案主的問題和網絡場域中存在的問題、致力于案主的增能增權和社會治理創(chuàng)新的社會工作新形式。目前的網絡社會工作發(fā)展處于萌芽期,網絡只是作為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溝通的一種方式,社會工作機構和社會工作者進行職業(yè)和專業(yè)宣傳的一種工具,距離社會工作者與案主的溝通主要甚至全部都在網上完成還需要一段時間。本文中對于網絡社會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就是針對萌芽期的網絡社會工作。

2 網絡社會工作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

第一,網絡社會工作對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和職業(yè)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網絡化、信息化的趨勢,這要求網絡社會工作者需要具備數字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不僅包括通過信息技術獲取、管理、評價和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與他人溝通的能力,還包括恰當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以及能夠引導人改變世界的批判意識及能力。5[5]此外,由于在網絡上不能夠與案主面對面的溝通交談,增加了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所存在問題的判斷難度。而且由于網絡空間中社會臨場感不強,服務對象對社會工作者的信任度相比現(xiàn)實中要低,這些都給網絡社會工作者開展服務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

第二,網絡社會工作在農村的開展缺乏物質基礎??v使農村互聯(lián)網保持穩(wěn)定,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截至2016年6月,城鎮(zhèn)地區(qū)互聯(lián)網普及率超過農村地區(qū)35.6個百分點,城鄉(xiāng)差距依然較大6[6], 信息分配不平等,在農村地區(qū)開展網絡社會工作缺乏基本的物質基礎。

第三,網絡社會社會工作的虛擬性和跨地域性,使得社會工作者對服務對象的約束力不強,很有可能由于服務對象單方面的主客觀原因,半途終止服務過程,這既不利于案主解決面臨的問題,也不利于網絡社會工作者提供更深入的服務,提升服務水平。

第四,在網絡環(huán)境中,網民們對社會工作這一專業(yè)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認識水平和信任度都不高,這是開展網絡社會工作的一個障礙。

第五,網絡社會工作的跨地域性、專業(yè)性、創(chuàng)新性,都要求要有一支龐大的高素質的社會工作者做后盾,《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guī)劃(2011-2020年)》中的目標是到2015年社會工作專業(yè)人才總量將達到50萬人,到2020年,達到145萬人,但到目前為止,社會工作人才數量與目標數量缺口較大,社會工作人才流失狀況較為嚴重。

第五,社會工作服務場域由現(xiàn)實環(huán)境轉換至網絡環(huán)境,社會工作的倫理原則也要適應網絡中的“潛規(guī)則”并做出適當調整,如果處理不當,隱私泄露,將會給案主造成傷害。

3 解決網絡社會工作的問題和挑戰(zhàn)的對策

第一,加大社會工作人才的建設力度。政府積極出臺相關支持鼓勵政策,學校創(chuàng)新培養(yǎng)人才模式,緊隨時代潮流修改、完善開設課程和教學形式,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求,能夠解決具體問題的技術型、操作型專業(yè)人才。此外也要完善社會工作職業(yè)的評級晉升機制,改善社會工作者的薪資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社會工作這一朝陽行業(yè)中。

第二,創(chuàng)新社會工作的開展形式,多渠道宣傳社會工作,增加民眾對網絡社會工作的認識,提高信任度。例如社交通信軟件(QQ、微信、微博、易信等)建立同質性小組,將現(xiàn)實中的小組在網絡這一場域中開展。通過服務來宣傳自己,增強民眾對于社會工作的好感和信任度。

第三,一個專業(yè)只有解決了知識方面的問題,才能立足;一門職業(yè),只有滿足了民眾的需求,才有存在的必要。目前網絡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困擾,像網絡環(huán)境良莠不齊、反動、暴力、黃色等魚龍混雜,當年歐美社會學在應對和解決歐美現(xiàn)代化轉型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中實現(xiàn)了高水平7,當今的中國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社會工作作為社會學的二級學科,也要多多聽取和反映民眾的需求,鋪好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最后一公里路,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第四,網絡社會工作就像是一個需要多部門聯(lián)動才能運轉起來 的機器。網絡社會工作的跨地域性、服務的時效性,更需要我們這臺“服務機器”做出及時準確的回應,因此,社會工作應該加強與各部門、各組織、各團體的聯(lián)系合作。社會工作教育單位可以在相關社會工作機構設立實習基地,邀請一線社工、專業(yè)學者作經驗分享和知識講座,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對于本專業(yè)的客觀認識;社會工作機構處于開展服務活動的需要,需加強與社區(qū)居委會、興趣團體(例如老年千人合唱團、老年旅行小隊)、社會組織(某地區(qū)志愿服務隊等)、醫(yī)院、政府部門等主體的合作。網絡社會工作萌芽期需要線上線下的交互配合,這就要求社會工作機構不僅要掌握本地區(qū)的相關資源,更要具有跨地區(qū)調動所需資源的能力。

4 結語

網絡社會的到來,社會工作面臨的新發(fā)展,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通過對網絡社會工作定義的再分析,我們可以明確目前的網絡社會工作正處于發(fā)展的萌芽期,面臨著硬件設施、人才隊伍、專業(yè)倫理、服務水平等方面的挑戰(zhàn)。在解決問題與挑戰(zhàn)的對策上,既要提高好自身素質:加大社工人才建設力度,樹立數字素養(yǎng),提高服務水平,又要增強自身與環(huán)境的交互配合:加強與各部門、各組織、各團體的聯(lián)系合作;既要提供一般的、普遍化的服務,又要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既要秉承傳統(tǒng)的倫理原則,也要吸收新時代的要求。有創(chuàng)造性地通過網絡這一新渠道提供多樣化的專業(yè)服務,促進網絡社會的和諧有序。

參考文獻

[1] 陳勁松.網絡社會工作的特性及基本原則探討 [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4,(5):71 -78.

[2] 吳小勇.關于建立”網絡社會工作”的幾點設想[J].中共鄭州市黨委學報,2006,(1):110-111.

[3] (美)曼紐爾卡斯特, 夏鑄九、王志弘等譯:網絡社會的崛起[M].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6年, 第434頁.

[4] 趙萬林.網絡社會工作:概念、內涵與發(fā)展路徑[J].和田師范??茖W校校報,2016,35(1):110-111.

[5] 宣兆凱, 尹秀云. 社會工作倫理[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5年.

[6] 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R].2016年.

[7] 李強.怎樣建設一流的社會學學科[N].中國科學報,2016.8.18

作者簡介

趙璐璐(1996-),女,漢族,山東臨沂人,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2014級本科生,社會工作專業(yè)。

猜你喜歡
案主社會工作者場域
基于“自主入園”的沉浸式場域教研
幼兒100(2023年36期)2023-10-23 11:41:34
民主論辯場域中的法律修辭應用與反思
法律方法(2022年1期)2022-07-21 09:20:10
案主自決原則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
法制博覽(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yè)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中國武術發(fā)展需要多維輿論場域
武術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2:48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自殘少女明朗記
大社會(2018年9期)2018-09-10 06:31:27
個案:發(fā)揮“家一校一社”聯(lián)動作用實現(xiàn)全方位的關注與支援
社會與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重掌生活主導權
——認知行為治療介入精神障礙康復案例
大社會(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組織場域研究脈絡梳理與未來展望
上高县| 正蓝旗| 建德市| 衢州市| 徐汇区| 湾仔区| 姚安县| 资溪县| 云林县| 吉安市| 临泽县| 磴口县| 沂南县| 师宗县| 岳普湖县| 神农架林区| 张家川| 达拉特旗| 惠安县| 东莞市| 紫金县| 上虞市| 平泉县| 陕西省| 青岛市| 太仆寺旗| 晋中市| 亚东县| 固镇县| 麻江县| 沭阳县| 钟祥市| 甘洛县| 辛集市| 厦门市| 郴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白城市| 墨脱县| 安宁市| 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