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平
一個陌生寫本擺在面前,宛如一段有趣旅行在等我們上路,那一行行黑色或朱紅文字,就像是路邊閃過的風景。為了一路順暢,我們不能不留意前面的信號燈、路邊的路牌和指路的標識,就是用上導航儀,我們也要熟知上面的標記符號。如果不熟悉這些符號,我們就容易掉進那點、線、圈編織的迷陣。那寫本字里行間的各種符號,正如同路燈與路牌。它們讓我們不致于漏看、錯看每一片奇山異水。
圖1日藏《史記》寫本
寫本時代的各種符號,對于書寫者時代的人們來說,或許是一目了然的,而對于看慣了刻本的我們來說,卻常常需要認真琢磨一番。較之敦煌寫本,日本的漢文古寫本的符號就更為密集。為了讀懂漢文典籍而標在上面的那些標示字義、讀音和語序的訓讀符號,標明四聲的圈發(fā)或點發(fā)號,圍在字的四角,就像旅人攜帶的行李,是不能丟掉的。除此之外,還有為了書寫更為便捷而使用的重文號和省代號,要求閱讀者一邊揣摩文意,一邊隨機判定它在此處的含義,它們就像戴著假面似的,看清了上下文才能看清楚它們是誰。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與敦煌寫本同源或有所變化的符號,指引著我們不致因為溝溝坎坎而跌跤。
點、線、圈的妙用
寫本較之刻本,更加具有流動性。抄寫者在抄好的本子上改錯字、做???、加批注,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區(qū)分原來抄寫的文字與后人批注的文字,需要用符號來幫忙。書寫的位置不同,可能表示不同的意義。
那么,有哪些符號,需要我們小心呢?寫本上的符號往往因人而異,這里只說一說常見的幾種。
卜字號“卜”字號是豎線號與頓號的組合體,用于滅字,如伯2618《切韻唐韻序二》;九經諸子史漢三國志晉三國卜卜宋后魏周隋陳宋兩齊本草姓苑風俗通古今注文中“三國”兩字右側加卜字以示刪除。在日本寫本中,也有以卜字號來滅字的,還有用頓點、小圈、細線等滅字的?,F代日本學者校稿時則用“トル”(取,取下,拿下)滅字。
豎線號豎線號在寫本中使用廣泛,除了作為連字符在兩字中間表示其為一詞,不可分開解讀之外,還可在字的左邊,表示更改或有異文。
豎線號亦為專名號。由豎線的數目和所置方位不同,所表示的專名含義也不同。書名號用兩條平行線穿在兩字或幾個字中間,就像碾過文字的車轍,或者穿過文字的軌道;書名號則是一條豎線,也是穿在兩字或幾字中間,就像縫住花朵的針腳;地名則是劃在文字的右側,就像文字武士手拄丈戟在那里守衛(wèi)。
慶大本《李嶠詠物詩注·文物·史》“馬記天官設,班固地理新”的注文:“司馬遷修史記八書有天官書也班固修漢書十志有地理志也是謂漢史也”,文中的史記、八志、天官書、漢書、十志、地理志、漢史,均有兩條豎線號穿過?!胺剿烦蹩餄h,荊軻昔向秦”,方朔、荊軻兩字中均有一豎線。天文年間古寫本《和漢朗詠集私注》所載后江相公《山中自述》:“商山月落秋鬢白,潁水波揚左耳清?!薄吧躺健薄皾}水”皆靠字右有豎線號,而注文中開頭一句里的綺里季等商山四皓皆有豎線號穿于字中。該寫本中的書名、篇名如《關中記》《文選》《思玄賦》《世說》等,圖2《倭名類聚抄》寫本豎線
表省代所釋文字
則以平行雙豎線號穿字中。這些都是研究標點符號演進的重要資料。
豎線號還可表示隨機省代。前文出現的字詞,正文出現過的字詞,或者常用的專門術語,均可用一條或幾條來省代。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本《倭聚類名抄》中,注文中出現所釋詞語時均以豎線號省代。所釋之詞幾字,則以同樣數目的豎線號來省代。如所引書名中亦有所釋之詞,亦以豎線號省代。如雜藝類廿五的“投壺”一詞:投壺丨丨經云:丨丨內典云豆保宇智
一云都保奈計古禮也,壺長一尺二寸二分,籌長一尺二寸?;I即投壺矢名
也。見同經?!陡呱剿卤厩f子》中的《雜篇·天下》:“髁無任,而笑天子之尚賢?!逼渲小镑痢眱勺种虚g的豎線號表示兩字不可分讀,而其右側小字所注:胡啟反。又,又奚、戶寘反,丨丨,訛不止貌。注中的兩豎線號,省代所注釋的“髁”二字。巖崎文庫本《幻云史記抄》中大凡“史記”二字均以丨丨省代,如丨丨索引、丨丨正義、丨丨胡注等,即指《史記索引》《史記正義》《史記胡注》。
圖3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詩經述》,圖左數第四行倒數第二字的豎線為占格號,此行少一字,豎線號只為此行與其他各行取齊
圓圈號小圓圈在字下,表示字下有脫字,其所脫之字補書于其下或其右側。如高山寺本《莊子》:天能覆之,不能載之
ο,地能載之,不能覆之
ο。大道能
ο苞之而不能辨知。圖4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詩經述》,大圓圈表分割,中圓圈表句讀,小圓圈表插入
弧線號弧線號和小圓圈一起,用于補字。
斜線號斜線號在敦煌文獻中用于補入寫脫的文字。如伯2011《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一》末韻:佅佅建
肥大怽忘
妹妹嬉
桀妻“妹”條原寫脫,于行右寫出來,以斜線號表示插入。在日本漢文寫本中,斜線號也有這樣的用法。
圓黑點號大圓黑點●表示篇目或一篇的開端。
中圓圈號用于句讀。如早稻田大學本《詩經述》卷之五:雅者○正也○是王室正樂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各有正變之別○小圓圈號在兩字之間,用于插入,即此處有漏寫的字。閱讀時需要將補上寫在邊上的字。
三角號三角號△用于標明項目。
如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本《倭聚類名抄》第五冊目錄:第九
△稻谷部·稻谷
·同具△菜蔬部·蒜·藻·菜
△果瓜部·果瓜
·同具
第十
△草木部·草·苔·蓮·葛·竹·同
具·木·同具ヒ字號“ヒ”字號在日本寫本中表示刪補,用于文字修改。如松平文庫本《游仙窟》:目目衣寬,朝朝帶緩。曰日ヒ上唇裂,胸間氣滿。淚臉千行,愁腸寸斷。上文在曰字左側,有ヒ字號,表示此字系誤字,在右側添加的“日”字是改正的字。
圖5巖崎文庫《古文尚書》寫本,最后一頁末尾有書寫者中原康隆的花押
花押花押是舊時文書契約末尾的草書簽名或代替簽名的特種符號。唐唐彥謙《宿田家》詩:“公文捧花押,鷹隼駕聲勢?!彼吸S伯思《東觀余論·記與劉無言論書》:“文皇(唐太宗)令群臣上奏,任用真草,惟名不得草。后人遂以草名為花押,韋陟五朵云是也?!比照Z中花押讀作“かおう”(kaou),一般指代替簽名的印章,即將署名圖案花的印章,亦稱“書判”(kakihan),采用將草書進一步打散而圖案化的紋樣。在學問世襲的體制下,日本歷代儒者在書寫文獻中署名并加上花押,反射出書寫者對父輩傳下典籍的敬畏謙恭與對獨占文本自珍自賞兩者交織的姿態(tài),花押再配上那些切勿外傳的警示文字,足以顯示他們維持自家學問純正體系的執(zhí)拗。
讀符有些寫本,卷末還有“讀符”,表示讀過的遍數,讀過一遍,就寫上一個“一”字。宮內廳書陵部藏《群書治要》卷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四十五、四十六、四十八、四十九、五十卷末奧書之后皆有一個讀符。久原文庫本清原宣賢自筆自點《毛詩傳箋》卷二末尾的讀符如下:良賢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
業(yè)忠一一一一一
宗枝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一
良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十一一一一從上面的讀符,可以清楚地看出清原家?guī)状搜凶x《毛詩》卷二的情況,其中良賢研讀七十有二,而最少的業(yè)忠也有五遍。
圖6日藏《群書治要》寫卷,很少使用符號
神秘的“合點”
斜線號還用來表示區(qū)分或強調。更多場合斜線號用作“合點”?!昂宵c”一詞的基本含義是認可、認同、首肯、同意,而在文書中則指劃在項目右肩表示承諾、對照完畢的意思的鉤形線條。在和歌、連歌、俳諧的批評中,則是指劃在佳作字句之上左右兩肩的鉤點,也就是批點?!昂稀钡倪@個意思,實際上當來源于漢語,合有應該、應當的意思,白居易《與元九書》說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本中的圖7日本松平文庫收藏珍貴寫本文獻甚多
合點究竟起什么作用,寡聞所見,尚未權威的定義,根據多種寫本的用例,可以看出它是注釋文字詞語在這一具體語境中的特殊含義的符號,與語義學、注釋學相關。
東野治之整理的金剛寺本《游仙窟》的《翻刻凡例》中,有一條說:“附有片假名的合點,在該訓讀的橫向或下面,以(合)來表示?!倍谛W⒄咚杏凶⑸希ê希┑牡胤?,底本上原來都有斜線號。和多數寫本一樣,這種斜線號在字的左側的,為/型;而在字的右側的則為\型,顯得自然和諧,在擁擠的字行間,也便于辨認其到底屬于哪一邊字的注。例如: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かタキノアタノ場,煢魂莫返。兒オワレハ年十七,死守一夫。圖8《游仙窟》古寫本之一種,訓讀符號告訴我們當時人們如何理解這部小說的上文中“寇”字左側的“アタノ”和“兒”字左側的“ワレハ”,都是“合點”。
寫本校點者為“寇”標注的“カタキノ”,即“敵人的、對手的、仇敵的”,為“兒”標注的是“オ”,也就是男、男性,或者丈夫的意思,這其實還是只注釋了“寇”字和“兒”字的本意,在這句的語境中它們應該怎樣理解,可謂尚未到位。“合點”為“寇”字又添加了“アタノ”的補注,即“仇敵的”,進一步明確了此字的具體含義,為“兒”添加了“ワレハ”,即“我”的意思?!翱堋钡谋玖x“敵人、對手、仇敵”,“兒”的本義是“オ”,但在此句的語境中,將其理解為“仇敵”、“我”是完全可以的。在這里,合點是深化注釋的一種手法。
松平文庫本《千載佳句》中的“合點”,有\型和型,均在詩句首字的右肩。
鉤形線鉤形線除了表示“合點”外,多置于一段首字之肩,表示另起,用于分段。如尊經閣本《古文孝經》第15行至18行:(逮)乎六國,學校衰廢,及秦始皇焚書坑儒,《孝經》由是絕而不傳。漢興,建元之初,河間王得而獻之。上文中的“逯”(逮)字和“至”字上的鉤形號,均表示另起。
其第37行:言傳曰其實今文孝經也吾逯從伏生論。文中“昔”字上的朱筆鉤形線,表示新段落開始。長治本《冥報記》每一事(有個別漏劃)首字有鉤形號“ ”,形更簡易,而功用不變。
圖9早稻田大學藏《詩經述》左數第8行“己不生則”四字左側皆有點,為滅字符(刪節(jié)符)
符號的文化史
前賢說每一個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而作為字的伴侶與向導,符號既有自己的演進史,也寫進了中國與周邊諸國的文化交流史。日本漢文寫本中的符號和敦煌寫本中的符號,有不少是相通的,兩者的淵源關系很耐人尋味。如敦煌寫卷中以 ┓為換行符號,日本漢文古寫本中也時有所見,功用相同。
如果把視線掃描每一行寫本文字都比喻成摸石頭過河的話,那么每個字、每一個符號我們都應該摸到。因為在這些點、線和圈里面的書寫智慧,是不應該被輕易丟掉的。清理一下各種寫本中的符號,穿越了不識其意的困惑之后,就不難體味書寫者的苦心。原來有些寫本,除重文號之外沒有別的符號,那說明書寫沒有碰到任何問題,紙面顯得清新而明朗,可謂眉清目秀。那些需要符號的寫本,書寫者往往將符號與文字視為一個整體,把美觀擺在重要位置,使用的符號盡量大小適當,以免沖擊文字整體??傊瑥钠桨矔r代以來日本書寫者對寫本符號的處理上,也可以看出他們毫不茍且的態(tài)度和風雅的趣味。
另一類寫本則更多留下書寫者讀書的體會,批注布滿欄外,有時甚至在字里行間擠滿了批注,仿佛堵車的穿城大街,我們就需要一只眼盯住文字,一只眼搜尋其周圍的符號,就像漁民從海里拉上漁網,獵夫清點俘獲的獵物。
(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