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文兵
明朝嘉靖年間,涇縣有位客商名叫周有天,他在京城開了一家茶葉鋪,專門售賣產(chǎn)自涇縣的茶葉,生意一直做得很不錯。這天,周有天正在京城里的一條小街上疾步而行。忽然,對面響起了一個驚喜的聲音:“周兄,是你嗎?”周有天抬頭一看,只見面前站著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子正沖他打招呼。那位男子竟然是他的同鄉(xiāng)林上景。林上景曾與周有天同在涇縣縣城里的一家私塾里讀過幾年書,因此也算是有同窗之誼,只不過因為周有天早已棄文從商,所以他倆已有多年未曾謀面。
他鄉(xiāng)遇故知,周有天很高興,連忙和林上景聊了起來。林上景告訴周有天,兩年前,他考中了進(jìn)士,如今孤身一人留在京城,在戶部當(dāng)一名七品小官,一家老小仍然住在涇縣縣城里。剛才,林上景正趕著去一家戲園子看戲,不想迎面碰上了周有天。
兩人留了各自的住址后,林上景說戲快要開場了,他得趕緊看戲去,日后再好好聚一聚。周有天知道林上景從小就喜歡看戲,便與他道了別。
一個月后的一天,周有天正在自己的茶葉鋪里忙碌著,林上景忽然走了進(jìn)來,周有天連忙請他落座,與他敘舊。
閑聊了一會兒,林上景忽然問周有天最近回不回涇縣?周有天說正巧他的茶葉鋪里的存貨不多了,他打算回一趟涇縣,運一批茶葉來京城,明天便動身。林上景伸手從懷里掏出一封信,說:“周兄,麻煩你替我捎一封信給我的娘子鄭素芝?!?/p>
第二天一早,周有天便動身趕回涇縣。當(dāng)天傍晚,他在一個小鎮(zhèn)上的一家客棧里投宿。吃過晚飯,他在客房里打開隨身攜帶的小木箱取出一本書看了起來——他雖然早已棄文從商,但仍然非常喜愛讀書。
看著看著,一陣大風(fēng)忽然從窗外吹進(jìn)了房內(nèi),緊接著,一件東西被風(fēng)吹出了小木箱,在空中翻飛了一會兒,然后落到了地上。周有天走過去一看,那件東西原來是林上景托他捎的信——動身離開京城時,他把那封信放進(jìn)了小木箱里,沒想到現(xiàn)在它不但被風(fēng)吹了出來,而且封口被吹脫落了,寫滿了字的信紙從信封里掉了出來。周有天撿起信紙,準(zhǔn)備把它塞回信封。這時,他無意中掃了一眼信紙上寫的字,頓時吃了一驚。猶豫了一會兒后,他展開信紙,仔細(xì)看了起來。
在信中,林上景把鄭素芝斥責(zé)了一通,說鄭素芝一向只顧干活,不懂得琴棋書畫,更不懂戲曲,實在是粗俗無比,而他當(dāng)年娶了她,簡直是瞎了眼……
看完信,周有天不禁愣住了,他實在想不明白,林上景為何在信中對鄭素芝如此抱怨?
周有天知道,林家與鄭家是鄰居,林家家境貧寒,而鄭家因為開了一間包子鋪,日子過得還算不錯。如果沒有鄭家時常的接濟(jì),林家應(yīng)該早就供不起林上景讀書的用度了。林上景與鄭素芝青梅竹馬,長大后,兩人便成了親。周有天怎么也沒想到,林上景如今竟對鄭素芝如此嫌棄……
一路風(fēng)塵,這天,周有天終于回到了涇縣縣城,在家中歇息了一晚后,第二天上午,他慢騰騰地走向林家去送信。
進(jìn)了林家的院子,周有天一眼就看見鄭素芝正在井臺邊洗衣裳,而她與林上景所生的六歲的兒子正在一旁嬉戲。望著眼前的這一幕,周有天不禁暗想:如果我把信交給了鄭素芝,她看完信后肯定會非常傷心、氣憤,眼前的這一幕溫馨的場景也將隨之煙消云散!我到底該不該將信交給她呢……
前思后想了一番,周有天決定不把那封信交給鄭素芝。這時,鄭素芝看見了周有天,便問他有何貴干?周有天忙說他在京城碰見了林上景,林上景讓他捎個口信:林上景在京城一切安好,請鄭素芝不必掛念。
聽罷,鄭素芝開心地笑了笑,然后問林上景有沒有說他需要些啥?周有天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只得無奈地望了一眼鄭素芝正在洗的衣裳。鄭素芝立即道:“原來他想要衣裳?。⊙劭刺鞖饩鸵兝淞?,我早就給他縫制好了棉衣,請你捎給他吧!”
說著,鄭素芝進(jìn)屋抱出了幾件棉衣。周有天擔(dān)心說多了會說漏嘴,接過棉衣便匆匆告辭離開了。
回到京城,周有天將那幾件棉衣送到了林上景的住處。林上景問:“周兄,我的信你捎到?jīng)]有?她有沒有說什么?”周有天回答:“捎到了,你娘子讓我捎個口信給你,她讓你不要掛念家里,家中一切有她。她還讓我捎來了這幾件棉衣……”接著,周有天忍不住夸贊道:“林老弟,你的娘子很賢惠,你們林家一家老小全靠她照應(yīng)呢……”林上景卻道:“不說她了!她粗人一個,相比之下……”說到這里,林上景忽然止住了,周有天驚問:“什么相比之下?與誰相比?”
在周有天的一再追問之下,林上景終于又開了口:“周兄,我實話對你說吧……”
原來,林上景經(jīng)常去戲園子里看戲,日子一長,他便認(rèn)識了一位名叫崔如煙的旦角。崔如煙年輕又漂亮,不但戲唱得好,而且琴棋書畫樣樣都會,把他給迷住了。相比之下,他便嫌棄鄭素芝了,因此寫了那封信……
周有天聽得目瞪口呆,林上景繼續(xù)道:“周兄,實不相瞞,我看上崔如煙了,而崔如煙對我也有意,我將她娶回家,那是遲早的事情!”
周有天醒過神來,連忙勸說林上景不要忘了鄭素芝的好,不要忘記鄭家對他的恩情。林上景卻道:“周兄,你不必再勸我了,我意已決!”
時間匆匆,很快又過去了半年多。這天,周有天正在鋪子里算賬,林上景走了進(jìn)來,托他再捎一封信給鄭素芝。巧的是,周有天正準(zhǔn)備近期回一趟涇縣,再運一批茶葉到京城,于是幾日后,他便攜帶著那封信上了路。
回到?jīng)芸h縣城,周有天在家中吃過午飯,準(zhǔn)備去林家送信,但他忽然想到:如果林上景在信中又對鄭素芝大加斥責(zé),我便不能把信給她,因為那樣一來,她必然對林上景心生怨恨,長此以往,他倆的姻緣必然不保!對,我應(yīng)該看看這封信上都寫了些什么,然后再決定給不給鄭素芝。
主意拿定,周有天立即小心翼翼地拆開了那封信,看完后,他頓時大吃了一驚,因為那是一份休書——林上景寫給鄭素芝的休書。
周有天想:這林上景真是糊涂?。≌f什么我也不忍心將這份休書交給鄭素芝!唉,我只能再撒一次謊了……
當(dāng)天下午,周有天來到了林家,按照事先編好的謊言,他對鄭素芝說,林上景很想念鄭素芝和兒子,很想念家人。
鄭素芝聽完,沉默了一下,然后跺了一下腳,說:“周老板,你回京城時,帶上我和我兒子吧,我們母子倆很想去一趟京城看望林上景。”周有天沒料到鄭素芝竟然想去京城,一向熱心的他想拒絕,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只得無奈地點了點頭。
在家中待了十來天后,周有天與伙計們趕著幾輛滿載著茶葉的馬車往京城駛?cè)?,鄭素芝母子一同前往。一路上,周有天都在?dān)心:鄭素芝見到林上景后,肯定就會知道事情的真相,而林上景肯定也會知道我其實并沒有將那兩封信捎給鄭素芝……唉,真不知道他倆見面后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到時候,我一定要盡力勸解他們……
一路緊趕慢趕,這日,周有天一行趕到了京城。安頓好后,周有天趕著馬車將鄭素芝母子送往林上景的住處。
來到林上景的住處,見大門虛掩著,周有天抬手推開了門板,走了進(jìn)去。眼前的一幕令他大驚失色:只見房梁上垂下一條麻繩,林上景站在凳子上,脖子正往繩圈里伸去!
林上景這是要尋短見?。≈苡刑齑蠛耙宦暎骸安灰?!”然后飛身上前,一把推開了林上景。這時,緊隨其后的鄭素芝急忙問林上景為啥要尋短見?林上景這才看見了鄭素芝和自己的兒子。他一把抱住鄭素芝和兒子,放聲大哭起來。過了好一會兒,林上景才平靜下來,他紅著臉,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他因為受了上司的斥責(zé),一時想不開,便要尋短見。周有天看得出來,林上景說的不是實話,但同時他也看得出來,林上景已經(jīng)沒有休掉鄭素芝的想法。于是,他向林上景一家三口道別,回到了茶葉鋪。從那天開始,周有天時不時地去林上景的住處探望,每一次,他都看見林上景一家三口其樂融融,他這才徹底放了心。
大半個月后的一天,周有天將林上景約到了一家茶樓,問林上景那天為何要尋短見?林上景長嘆一聲,說了實話。
原來,崔如煙原先確實對林上景有意思,但后來有一位五品官也看中了她,她就嫁給了那位五品官。林上景這才明白,崔如煙是個愛慕虛榮的人。于是他想起了鄭素芝種種的好,后悔自己不該讓周有天捎去那兩封信,傷心之下,他便要尋短見……
聽了林上景的一番話,周有天從懷里掏出兩封信塞到了他的手里:“林老弟,其實這兩封信我并沒有捎給你的娘子,現(xiàn)在我把它們還給你!”
握著那兩封信,林上景不禁百感交集,他深深地躬下腰,道:“周兄,多虧你的熱心腸。請受我一拜……”
(發(fā)稿編輯/蘇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