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輝 胡承偉 李洪勝 王光建 黃海清 李春勇 蔡娟
摘要:金科優(yōu)66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農業(yè)科學院用武漢金科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選育的金科1A與自育強恢復系恩恢66配組選育而成的三系雜交早熟秈稻新組合,表現(xiàn)產量高、抗稻瘟病能力強,抗寒力強等特點,2016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關鍵詞:三系雜交稻;金科優(yōu)66;特征特性;選育
中圖分類號:S511;S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4-0621-02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武陵山區(qū)的核心地區(qū),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雨熱同季,降水分布不均勻,霧露重、濕度大,利于稻瘟病的發(fā)生與流行。當?shù)氐疚敛〕D臧l(fā)病面積約2.0萬hm2,是全國稻瘟病重發(fā)區(qū)之一[1]。生產上常年損失稻谷約10%~20%,嚴重年份可達40%~50%。實踐表明,選育和推廣種植抗性品種防治稻瘟病是最經濟、有效、安全的措施,尤其是高山的早熟水稻種植區(qū)。因此,選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種是當?shù)厮居N工作的長期主攻目標。
1 選育經過
金科優(yōu)66是用金科1A與恩恢66配組選育而成的三系雜交秈稻新組合。母本金科1A是由武漢金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用金23B與岡46B雜交選育后與金23A回交轉育而成,具有花粉敗育徹底、不育性穩(wěn)定、柱頭外露率高、異交結實率高、易于繁殖等特點,于2007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07021[2]。
父本恩恢66[3]是用強恢復系中早熟中間材料006-17(恩恢58/1468的F6代)與蜀恢527雜交,于2006年選育而形成穩(wěn)定的早中熟恢復系,具有優(yōu)質、抗稻瘟病、恢復力強、配合力好、花粉量足等特點,所配組合中9優(yōu)恩66于2013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3013[4]。
2009年用金科1A與恩恢66進行試制種,2010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水稻品種區(qū)域試驗,2013年參加生產試驗,2016年通過湖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鄂審稻2016019。
2 產量表現(xiàn)
2010年參加恩施州農業(yè)科學院進行的品種比較試驗,產量8.69 t/hm2,比對照福優(yōu)195增產18.0%,增產顯著。2012~2013年參加湖北省恩施州水稻區(qū)試,2年平均產量8.54 t/hm2,比對照福優(yōu)195增產4.37%,其中2012年產量8.41 t/hm2,比對照增產3.02%,增產顯著,居第二位;2013年產量8.66 t/hm2,比對照增產5.71%,增產顯著,居第三位。兩年13個試驗點有11個點增產,增產點率84.6%。2013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7.41 t/hm2,比對照增產0.78%,居第一位。
3 特征特性
3.1 農藝形狀
兩年區(qū)試結果,全生育期平均152.9 d,比對照早熟6.3 d。該組合植株整齊,株型較矮小,分蘗能力中等,劍葉長且挺直,谷粒長形。株高99.6 cm,有效穗261.2萬/hm2,穗長22.9 cm,穗總粒數(shù)125.0粒,實粒數(shù)111.1粒,結實率88.5%,千粒重29.1 g??沟鼓芰?,耐寒性強,熟期轉色好。
3.2 抗性表現(xiàn)
金科優(yōu)66經鑒定,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綜合抗性指數(shù)1.8,最高病級1.0級,抗稻瘟??;兩年區(qū)試稻瘟病平均綜合指數(shù)2.7,損失率最高病級3.0級,中抗稻瘟病,感紋枯病,未發(fā)生稻曲病。
3.3 米質
米質經農業(yè)部食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測:出糙率79.8%,整精米率49.4%,堊白粒率45.0%,堊白度6.8%,透明度2.0級,膠稠度47.0 mm,直鏈淀粉含量21.1%,長寬比3.1。
4 栽培技術要點
金科優(yōu)66適于在海拔800~1 200 m的地區(qū)作中稻種植,一般于4月上旬播種為宜,采用旱育早發(fā)等育秧技術,秧田播種量225.0 kg/hm2,大田用種量在15.0 kg/hm2,秧齡30.0 d左右,稀播結合噴施多效唑,二葉一心和移栽前各追肥1次,促進低位分蘗,培育帶蘗壯秧。秧田要做好稻飛虱、稻薊馬等蟲害的防治工作。插植密度為22.5萬~30.0萬穴/hm2,每穴1~2粒谷苗,插植基本苗150.0萬/hm2左右,成穗270.0萬/hm2左右,移栽后,適當灌水護苗,做到寸水活棵,淺水分蘗,足苗曬田。當莖蘗數(shù)達到計劃苗數(shù)的80%時排水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至幼穗分化前復水。濕潤壯子,防止過早脫水造成空秕粒的增加。合理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施足基肥,早施分蘗肥,施純氮180.0~225.0 kg/hm2,氮、磷、鉀比例為1.0∶0.5∶0.7,基肥、分蘗肥、穗肥的比例為5∶3∶2,分蘗肥應在插秧后10 d以內施用,后期切忌過量施用氮肥,防止葉披垂,貪青影響產量。水分管理應以淺水促蘗,夠苗擱田,濕潤分化,薄水揚花,干濕灌漿,適期斷水的方針進行管理。病蟲害的防治根據天氣及當?shù)夭∠x害的預測預報及早及時防治,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以及二化螟、稻飛虱等病蟲害。
5 制種技術要點
制種時,應掌握好父母本播差期。金科1A春制播始歷期為70 d左右,主莖葉片數(shù)12.5~13.0葉;夏制播始歷期為65 d左右,主莖葉片數(shù)11.5~12.0葉。金科優(yōu)66制種播期差為:春制時差26 d,葉差4.0~4.5葉;夏制時差21 d,葉差3.0~3.5葉。父本分兩期播種,時間間隔7~8 d。制種大田母本用種量45.0 kg/hm2,秧齡掌握在20~25 d,行株距采用13.3 cm×13.3 cm,插3粒谷苗,插足基本苗250.0萬/hm2左右;父本用種量7.5 kg/hm2,秧齡掌握在30.0 d以內,行株距采用16.7 cm×20.0 cm。父母本行比采用2∶12或2∶14的比例。
科學統(tǒng)籌肥水管理,秧田要施足基肥,整田時施水稻專用復合肥375.0 kg/hm2,秧苗移栽前5 d再施尿素22.5 kg/hm2。早施重施分蘗肥,促進低位分蘗早生快發(fā),保證足夠的有效穗。把握父母本正常生長發(fā)育的需肥水平,對父本應偏施一次肥料,促進父本早生快發(fā),增強后勁。施肥時應注重增施有機肥、磷鉀肥和微肥,有利于高質量群體的形成和雙親發(fā)育平穩(wěn)正常?;ㄆ谙嘤鰳藴室阅副颈雀副驹缡妓?~3 d為宜。在幼穗分化期要定期做好幼穗剝查,及時對花期進行調整。一般噴施“九二〇”3次,第一次在母本破口到抽穗10%時施用,用量為60.0 g/hm2,抽穗達40%時噴施第二次,用量為120.0 g/hm2,抽穗達50%時噴施第三次,用量為75.0 g/hm2。制種田應及時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和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等病蟲害。制種全過程應嚴格去雜,特別是始穗前后,同時應注意隔離安全和機械混雜,確保種子純度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隆維,袁利群,王光建,等.持久抗稻瘟病中秈恢復系恩恢80的選育與利用[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5,44(1).:25-27.
[2] 李繼輝,段太品,楊隆維,等.高產優(yōu)質抗病恢抗病雜交稻Ⅱ優(yōu)69的選育[J].湖北農業(yè)科學,2006,45(1):33-34.
[3] 謝 曲,彭 海.優(yōu)質秈型不育系金科1A的選育與利用[J].雜交水稻,2007,22(6):11-13.
[4] 李繼輝,李洪勝,王光建,等.優(yōu)質抗稻瘟病恢復系恩恢66的選育與利用[J].中國稻米,2015,21(1):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