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記錄是辦公室的一項日常工作,看似簡單,真正做好并不容易。它需要在會前、會中、會后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充分考慮多種細節(jié)和因素。做好會議記錄應著重把握好以下三點。
準備細致到位
認真細致的準備工作是做好會議記錄的重要保障。會前,記錄人要對會議議題、主要內容進行詳細了解,對以往相關會議討論情況、會議決議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
會議記錄通常采用現(xiàn)場文字記錄(筆錄或電腦記錄)和錄音(或錄像)記錄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確保記錄內容的全面、準確;一方面也對有關準備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
對此,記錄人應養(yǎng)成一種職業(yè)習慣:提前到達會場、提前調試記錄設備,避免因準備不足而影響會議記錄效果。
記錄完整真實
一份完整的會議記錄,除了會議主要內容外,還應包括會議名稱、地點、起止時間、主持人、記錄人、參會人員、列席人員、缺席人員、會議討論議題等要素。會議記錄的目的,就是要忠實記載會議召開時的情景,以便日后查閱。這就要求會議記錄必須真實,不能夾雜個人觀點,更不能有意增減發(fā)言內容。要盡量將發(fā)言人所說內容全部記錄下來,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
整理準確及時
會上記錄的內容只是一個草稿,會議結束后,須在草稿基礎上盡快整理成要素完整、文通字順、格式規(guī)范的會議記錄。
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對記錄內容查漏補缺。根據(jù)會議錄音等對記錄文稿進行核對,對遺漏內容進行補充,對記錄有誤處加以修正。二是對人名、地名、機構名、事件名等專有名詞逐一核實。對個別無法確定的專有名詞,應根據(jù)錄音記錄,標注拼音。三是對記錄文稿進行全面整理。在不影響記錄真實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對文稿內容進行適當整合,確保記錄體例的規(guī)范統(tǒng)一。會議記錄經有關部門審批后,應及時歸檔留存。
我這個人就是沒有官癮
毛澤東稱贊徐海東是“紅軍的領袖、群眾的領袖”“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但這位“窯將軍”從不居功,不爭名位,曾三次主動讓官。
一次是愿意改任副團長。一次戰(zhàn)斗中,徐海東受重傷手術。后他拄著拐杖找到了部隊。因戰(zhàn)事太緊,他原先率領的團部已有了一個新團長。師政委想讓他等待分配,徐說:那我去當副團長。
一次是由軍長變?yōu)楦避婇L。徐海東和整編后的紅二十五軍踏上長征路前,徐海東主動提出自己不再擔任軍長,請中央來的程子華同志當。
一次是得知將授其為大將后,主動要求低授軍銜。周總理來看他,徐一見到總理就說:“總理,我一直養(yǎng)病,為黨工作太少了,授我大將軍銜,我受之有愧啊!”總理動情地說:“海東同志,你不要讓了,給你授大將軍銜,是根據(jù)你對革命所作出的貢獻決定的,依我看,不高也不低,恰當!”
徐海東有一句名言:“我這個人打仗有癮,走路有癮,以前喝酒也有癮,就是沒有官癮。干什么不是為了革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