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達+鄭則誠+姚天一+程斌+陳梁豪
摘 要:本文設計并實現了一種智能的漏電流檢測裝置,包括設備供電的設計、剩余電流/負荷電流互感器的設計、測量電路的設計、顯示及操作部分的設計和無線通信的設計,并給出詳細的軟硬件設計方案。該設備控制單元以STM32F103RCT6為核心,實現主機與從機之間的無線通信,及指令信息的輸入和顯示。經實測驗證,該裝置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并定位漏電故障點,實現主從機之間的可靠通信,解決了故障檢測中定位難且耗時長等突出問題,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漏電;檢測;微處理器;無線通信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128
0 引言
目前各地在運行的剩余電流保護器及電網智能監(jiān)控系統[1]-[3],大多涉及臺區(qū)配電柜內的漏電總保護器,部分擴大到分級保護箱。用戶端和分支線路尤其是分支線路上短時間、瞬間漏電流則無法準確并及時地被檢測和定位[4]。本文基于STM32微處理器研制了一種漏電流檢測裝置,給出詳細的軟硬件設計方法。測試證明該設備實現了方便、快速和準確的故障定位。
1 智能漏電檢測裝置的硬件設計
智能漏電檢測裝置可分為主機和從機兩部分,主要功能包括漏電流檢測、數據存儲、界面操作、LCD顯示、主從機間通信等。檢測和定位漏電故障時,主機由檢測人員手持操作,從機則作為信號采集和處理端被置于各疑似故障電纜處,并與主機無線通信,檢測裝置的設計原理如圖1所示。作為檢測裝置中用于控制整個系統的核心部件——微控制單元,選用增強型32位RISC內核,型號為STM32F103RCT6。主頻72MHz,具有10位高精度A/D。其包含2個12位的ADC,3個通用16位定時器,1個PWM定時器。
1.1 供電單元設計
該檢測設備的主從機均采用高容量可充電的鋰電池,且續(xù)航能力強。其充電電路分別如圖2所示,選用TP4056作為鋰離子電池的充電控制器,實現恒定電流/恒定電壓線性控制。
充電電壓固定為4.2V,充電電流可通過外部電阻器進行設置。當充電電流達到最終浮充電壓后降至設定值的1/10時,TP4056將自動終止充電過程。當輸入電壓被移除時,該集成電路自動進入低電流狀態(tài),使得鋰電池的漏電流在2μA以下。
其中R2位分壓電阻,在大電流充電時可減輕TP4056的功耗,充電電流的大小則通過R9進行調節(jié)。R4和R8為電池電量采樣分壓電阻,經C4濾波后進入MCU的A/D端口,進行采樣并計算電池電壓。若電池電壓低于3.4V,MCU將執(zhí)行關機操作,以免耗盡電池進而影響使用壽命。
1.2 電流測量單元設計
電流測量單元屬于檢測裝置中的從機部分,針對傳輸電纜中剩余電流及負荷電流均能進行測量,并且可根據需要手動切換。采用直徑6cm的開口式鉗形表頭互感器,在導磁片外圍套有特殊合金屏蔽罩,有效避免外界磁場干擾的同時,保證測量數據的高精度和穩(wěn)定度。
當電纜中產生剩余電流時,穿過磁環(huán)的相線和中性線的電流不再相等,進而在磁環(huán)中產生交變磁場,二次線圈中感應出電動勢。采集到該輸出信號,經處理后輸入MCU。
剩余電流的量程為0-999mA,負荷電流的量程則為0-800A。HGQ為交流互感器的信號輸入,D3為雙向齊納二極管,防止輸入信號幅值過大損壞運放。S1為漏電流/電流檢測模式切換,在電流檢測模式下S1的3腳接地,輸入信號的負載為R19、R20、R21三個電阻并聯,以避免信號幅值過大而超出MCU的采樣范圍。而在漏電流檢測模式下,輸入信號的負載為R19和R20,以獲得適當的信號幅值,同時S1的1腳接地,MCU檢測Itype腳為低電平,執(zhí)行漏電流測量程序,否則執(zhí)行電流測量程序。R23和R24用于調節(jié)漏電流和電流測量模式下的運放放大倍數。
R14和R15決定交流輸出信號中心點的電壓,取值需確保表頭能正常歸零。
1.3 無線通信單元設計
主機能收發(fā)30-50m遠距離的1-99個懸掛在架空線上從機的信息數據和指令。主機和從機均采用外置天線,通信方式為FSK雙向半雙工,發(fā)射功率小于等于10dBm,通信頻率為433MHz。
采用IIC總線進行數據傳送,當時鐘信號為高電平時數據線上的數據保持穩(wěn)定,只在時鐘信號為低電平時,數據線上的高低電平才可以變化。其中主機MCU STM32F103RCT6的PC11-PC12腳分別為IIC的外置EEPROM數據和時鐘,PA2_U2_TX和PA3_U2_RX腳分別為無線模塊串口的RX和TX(波特率為9600)。從機中STM32F103RCT6的PA9-PA10腳為串口數據通信,PB8-PB9腳為EEPROM IIC通信,PB12-PB15腳接外部RTC模塊。
1.4 圖顯及操作單元設計
主機采用128×128的3寸LCD液晶顯示屏,從機則選用128×64的0.96寸OLCD。主機中STM32F103RCT6的PA7、PA15、PB3-PB9、PB13-PB15、PC4-PC8、PC10、PC13和PD2共20個管腳作為鍵盤輸入,并配置成上拉輸入。
共設有6檔剩余電流超限告警值可選,分別為50、75、100、200、300、500mA??赏ㄟ^面板上的按鍵進行設定更改,也可通過相應配套的無線接收主機進行檔位的設定更改。能記錄24h內發(fā)生超限漏電的次數、漏電量的數值、發(fā)生的時間、地址。也能啟動裝置內的告警聲響或報警燈閃爍。
2 智能漏電檢測裝置的軟件設計
2.1 流程設計
智能檢測裝置的總體流程設計,其中電量監(jiān)測、按鍵監(jiān)測、時鐘更新、藍牙狀態(tài)更新、UI界面更新、串口接收任務等都是運行在整個系統的后臺,因此不在每個狀態(tài)機內。
2.2 通信格式
每個字節(jié)含8位二進制碼,在傳輸時加上一個起始位(0)、一個偶校驗位和一個停止位(1),共計11位。其中D0位字節(jié)的最低有效位,D7為最高有效位;傳輸時先傳低位,后傳高位。
數據域長度L的最大值為385(即32條報警記錄),數據域的結構可以隨控制碼功能的改變而改變。校驗碼CS為第一幀起始符開始到校驗碼前所有字節(jié)二進制算術和。字節(jié)校驗為偶校驗,幀校驗為縱向信息校驗和,接收端無論檢測到偶校驗或縱向信息校驗和出錯,均選擇放棄該信息幀,不響應。
3 結論
本文所設計的智能漏電流檢測裝置選用32位ARM STM32F103RC
T6作為控制核心,該MCU具有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和豐富的外圍接口。在完成感應電流信號處理、蓄電池充電控制、狀態(tài)顯示、界面操作和報警記錄存儲的同時,實現了主機與從機間的無線通信。對于用電環(huán)境復雜的農村電網而言,不僅大大提高了基層供電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還確保了農村電網低壓臺區(qū)JP柜內的漏電總保護器安全穩(wěn)定運行。
參考文獻:
[1]姜蔚,俞剛,王劍,孫琳.農村低壓配網剩余電流預警系統[J]. 農村電氣化,2012(09):39-40.
[2]張敏,王慧亮.剩余電流保護裝置遠程監(jiān)控及故障巡檢[J].農村電氣化,2013(10):32.
[3]萬林,章國寶,李大銀.基于ZigBee和GPRS網絡的農網剩余電流在線監(jiān)測系統[J].農村電氣化,2016(04):5-7.
[4]朱正武.剩余電流保護器的運行現狀及存在問題[J].農村電氣化, 2008(11):54-55.
基金項目:遠距離智能漏電測試專用工具的研發(fā)(5211T316000M)。
作者簡介:張軍達(1983-),浙江黃巖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