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竹
(大連交通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5)
如何改善大學生沉默課堂的現狀
——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視角
聞竹
(大連交通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5)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人才培養(yǎng)是學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大學時代正是青年汲取知識、快速成長的黃金階段,然而如今的大學課堂沉默現象日益嚴重,如何打破課堂沉默、恢復大學課堂的活力也就成了教育者們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即以提高大學生課堂質量為研究目標,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視角提出了供給“引領、精準、有效”教育的具體對策.
大學生;沉默課堂;影響因素;供給側改革
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正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也面臨著差距進一步拉大的風險.人才驅動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本質要求,而高校作為向社會輸送人才的根據地,如何培養(yǎng)素質優(yōu)良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將是持續(xù)的發(fā)展目標.2016年5月16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供給質量滿足需要,使供給能力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這一觀點也可應用于高等教育的課堂教學,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看,要解決大學生課堂的沉默現象,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就必須擴大課堂有效利用率,提高學生課堂效率,通過提高師生互動靈活性、調整知識供給需求等方式推動教學改革,改善課堂知識結構,促進“創(chuàng)新—協(xié)調—共享”式課堂的形成,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協(xié)調平衡和良性互動,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從而達到提高教育質量與效率的目的,與時俱進,提高課堂質量.
2.1 教育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高等教育改革以來部分高校進行了整合,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卻達不到預期的高度,部分人員、設備閑置下來,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教職工在合并后與新校的磨合出現問題,出現情感上的波動,不能迅速投身于課堂教育,進而影響課堂質量;另外,合并后的高校,政府對其投入相對減少,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受到影響,部分教師出現低迷的情緒.
在對普通高校的了解中得知,雖然政府進行大力扶持,給予大量教育經費,學校也紛紛加大了對各類教學設備的購置力度,但在購置及使用中依舊存在很多問題.在采購設備前,側重考慮到自己單位科研的便利,而較少顧及實際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使用需求,而且購置后,學校的維護經費不足等原因更是限制使用次數、甚至停止使用.大部分學生對教學實驗設備都很感興趣,可是卻不能親身體驗,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質量得不到實質性地改善.高校的實驗教師被大多數學校視為教輔人員,實驗教師得不到相應的重視,工作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更是消極教學,學生學到的知識有限,實踐動手能力下降.相似的,盡管我國高校都已配備多媒體等教學設施,但是一些教師只是將其當做輔助工具,不能夠達到物盡其用的地步.
2.2 課程知識的配置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
我國的大學教育,部分基礎課程要求全校學生一同學習,統(tǒng)一專業(yè)所學課程更是一模一樣,不利于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國內雖然也設置了雙學位、選修課,不過選修課在教學課程中所占比例不大,其種類也不足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雙學位的學習壓力會讓許多大學生望而卻步,所以個性化培養(yǎng)的效果一直不明顯,畢業(yè)生不能滿足社會企業(yè)對多元化全面性人才的要求,也增加了學生的就業(yè)壓力.
2.3 課堂質量的評價機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僅僅止步于學期期末的一次學生評價.當前高校評教結果主要是采用統(tǒng)一的評價問卷或是網上評估,形式單一,不能適應于不同學科、不同的教學方式,不能因為課程的差異性而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
2.4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存在許多問題,使大學生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國觀.許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側重于黨和國家的政策理論,而很少提及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大學生真正的價值需求得不到關注,也就不能聽進灌輸的愛國主義、家國大事等,這樣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過于落后,不利于大學生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3.1 在供給方向上,提供“引領性”的教育供給
高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根據地,提供“引領性”的教育供給,掌握學校發(fā)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標,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當今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雖然對高校教學效果的量化尚存在很大難度,但在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之前,起碼應該堅持對教學科研的一致對待.對學校領導而言,更應該樹立科研與教學并重的指導思想.目前,大多數學校對科研活動的獎勵形式是豐富多彩的,而對教學活動的獎勵大多是給獎項、評職稱等,在教學的獎勵機制弱于科研時,領導更應該將平等對待科研與教學的思想傳播下去.建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風,不僅要滿足不同時期的學生需求,而且加強學風的建設同時更要注重教學之風,設立合理的獎罰機制,違反學校法紀應當嚴格執(zhí)行相關處罰的規(guī)定,促進學生群體對學風的主動認知.
3.2 提供“精準性”的教育供給
高校選擇的教材,大多是自行編寫或者沿用其他院校的教材,但不同學校即使是同一個專業(yè)學習的側重點也不同,探索知識的深度與廣度也有差距,導致教材在課堂的利用率不高.將教材編寫,習題選擇的權利下放至對專業(yè)十分熟悉的且教育觀點正確的教師手中,給予教師足夠的信任,讓他們自行選擇需要準備的教育資料、適當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教師們的積極性,使其感受到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將心思放在如何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質量上.與此同時,教師自行編寫的教材,應該對其設立一定的考核標準,在課程的學習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要,才能認定教師完成了工作,不然只注重數量的積累,沒有質量的突破,編寫教材這類工作也失去了對知識進行再次整合更新的意義.另一方面,高校盡管現在不能在課程的設置上與外國發(fā)達國家看齊,實現學生完全自由選擇課程的設想,但是學??梢栽黾舆x修課的多樣性,提供給學生更多的選擇,讓其從中找到感興趣的課程,慢慢走向個性化教育的未來.
3.3 提供“有效性”的教育供給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以視頻、音樂的形式教授知識,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多樣性,引起學生的興趣,聽課的注意力集中.此外,如今許多大學生手機不離手,教師利用網絡作為與學生聯(lián)系的媒介,將其看做輔助教學的工具,不僅通知消息十分便利而且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質量.拿微信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建立專門用于與學生交流的微信群,上課信息、布置作業(yè)可以用發(fā)布公告的形式告知每一位同學、學生有疑問時可在群里提出,大家一起探討交流、平時教師可以和學生在群中聊天交流,有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創(chuàng)建課程的公眾號,提醒學生關注,教師在其中通常發(fā)布的是習題以及習題作業(yè)的答案,也可以發(fā)布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文章、教師對社會熱點問題的看法或者生活中的趣事百科,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另外,教師可以利用慕課等網絡教學課程輔助教學.借助網課,學生能夠掌握最前沿的知識,與時代實現“無縫接軌”,網課需要學生有自律性、自主性,因此網課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教師而言,慕課等網絡教學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促使教師產生危機感,并有意識的提高個人能力、加強課程設計等,間接提升了教育質量.
教師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社會熱點問題,或者聯(lián)系實際生活,提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案例,引起學生重新回歸課堂知識,進行獨立思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提前將學生分組,增加小組的課堂討論次數,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的空間也變大了;交換師生身份,課堂上讓學生當“小講師”,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思維嚴密性等,也要合理控制講授的時間,不能影響正常的教學進程,講完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引導,告訴學生這些能力是大多企業(yè)所要求的,學生才能重視起來,并意識到課堂教學并不僅僅限于體制下,也有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改革.增強教師的課堂提問技巧,增加學生解決的難度,求知欲和好勝心理讓學生不甘于放棄,漸漸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合理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在探索中層層遞進,體驗其中的樂趣;提問語言簡潔易懂,頻率適當,學生可以立即投入思考,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3.4 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
滯后的考核標準早已不適用于新時期高校的改革發(fā)展,高校應當以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考核標準,注重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減少期末筆試在總成績中所占的比例,在平時的考核方式中加入預習、出勤、作業(yè)、課堂提問、期中考試、結課論文等內容,注重學生在平時的表現,將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社會技能納入考核范圍.高校更應該重視學生作出的教學評價,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利于促進教師提升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高質量創(chuàng)新型人才,發(fā)展科學文化技術,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雖然在我國當前的教育管理體制下,第三方的教學評價的現實可行性有待考證,但從教育質量的公眾性來看,評價組織的獨立性是值得借鑒的.有效教學評價的基本要求就是及時的反饋,高校看重教學評價的作用,嚴格要求教師針對評價結果作出反思,并真正實施于課堂教學.
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視角,對我國當前大學課堂沉默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將需求與供給聯(lián)系起來,得出了如下對策.學校方面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建設良好學風,合理配置資源,而教師作為最重要的供給側,應要在了解大學生思想行為特點的基礎上,除舊革新,提供精準的專業(yè)知識;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供有效的教學方式;提升個人素質教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良性互動與協(xié)調發(fā)展,提高課堂教育的質量與效率,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李玉華.我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J].教育探索,2016(05).
〔2〕滕明蘭.大學生課堂沉默的教師因素[J].黑龍江高校研究,2009(04).
G642.4
:A
:1673-260X(2017)05-0210-02
2017-02-01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6年度一般課題立項:供給“引領、精準、有效”教育,提高大學生課堂質量研究——基于“供給側改革”的視角(JG16DB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