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少萍
林景熙(1242~1310),宋末愛國詩人。字德陽,一作德暘,號霽山。溫州平陽(今屬浙江)人。宋亡不仕,隱居于平陽白石巷。林景熙熱愛祖國,反抗民族壓迫,在當時深受稱贊。他教授生徒,從事著作,漫游江浙,因而名重一時,學者稱“霽山先生”。著作有《白石稿》、《白石樵唱》,后人編為《霽山集》。宋朝滅亡后,林景熙避居山中。有一次,他投宿一家山民家中,這家人家剛用紙糊好窗子,他見到糊窗的紙中,竟然有一封奏請皇帝防御元蒙秋天入侵的奏章,頓時觸動了他無盡的亡國悲哀,寫了這首,睹物傷情小詩。
整首小詩,詞句流暢好懂,前兩句寫景,寫明時令、地點。首先點明所居之地,“偶伴孤云宿嶺東”,意味著作者四處漂泊,遠離人煙。在南宋滅亡以后,作者備嘗亡國之痛。因不能圖謀匡復基業(yè),便只能遁跡世外,誓不與新朝合作,“偶伴孤云”,正是作者忠貞品格的真實寫照。其次,寫所處之時,“四山欲雪地爐紅”,時近冬令飛雪的季節(jié),故而有山窗糊紙之舉?!坝鄙蠎}目中的“新糊”,而又與“爐紅”,形成強烈的對比,把外景“四山欲雪”與內(nèi)景“地爐火紅”鮮明地映現(xiàn)出來。在這樣一個遠離囂世的溫暖小屋里,似乎可以恬適安坐,實則不然。前兩句寫景為后兩句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后兩句即事抒情,切入正題,直接寫“防秋疏”被用來糊窗事?!昂稳艘患埛狼锸瑁俊弊髡哂迷O問語句,意在提起人們的注意力。像這樣重要的機密奏稿“防秋疏”,當時不見用于朝廷,此時反落到糊窗紙的地步。朝廷舉措如此,國家不可能長久?!皡s與山窗障北風”,寓意尤為深刻。表面上看,作者是不動聲色,款款道來,只要細細吟詠,便可感到其中包著無限悲憤。然感慨之意,又自見于詩外。
作者旨在抒發(fā)自己的怨憤之情,卻沒有直抒其懷,而是從寫景敘事中加以暗示,以一種藏而不露、寓意深遠的手法,曲折地表達內(nèi)心的感慨。全詩蘊含豐富,悱惻與悲壯兼而有之。正如陳衍《宋詩精華錄》中說:“前清潘伯寅尚書,見賣餅家以宋版書殘葉包餅,為之流涕,遇此不更當痛哭乎!”
對于像這樣的詩歌材料,如果從考試的角度,設題點應該在寫法與思想情感上,寫法上要重點理解詩歌中鮮明的對比與設問。就新的考試要求,詩歌鑒賞題是可以設置選擇題的,“何人一紙防秋疏?”是設問,命題時可以設置為“詩歌第三句用情感強烈的反問,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表達出作者內(nèi)心的無限感慨和悲憤?!睂W生要準確判斷這是錯誤項。還有機密文件應在朝廷機要處,卻流落人間成為糊窗紙,這種輕重對比也可在設題時做文章。在大題的設置上,很可能要你“簡要分析本詩在抒情上的特點”。答題時一定要言簡意賅,措辭精準??梢赃@樣來作答:本詩旨在抒發(fā)怨恨之情,但作者并沒直抒胸臆。而是從寫景敘事中加以暗示,藏而不露、寓意深遠。前兩句寫景,以似乎可以恬適安坐的溫暖小屋反襯出詩人內(nèi)心的難平思緒;后兩句即事抒情,機密奏章用來“障北風”,如此朝廷,哪有不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