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議之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6-0-01
北宋神宗一朝,出過許多赫赫有名的文學大家,王安石和蘇軾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不光是他們的千古才名,反而,是他們處在大變革時期水火難容的對立姿態(tài)。事實上,他們不光是一對政治宿敵,更是當時士大夫隊伍里惺惺相恤的知己。
作為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推行新發(fā)的道路上一路狂飆突進,幾年中樹立起北宋改革派的旗幟,而對新法,大才子蘇軾一開始確是猶疑的,當變法如狂風暴雨式波及到到經(jīng)濟民生時,他毫不猶豫地站在了反對派的立場上,更甚者,一向耿直率真的東坡不斷向皇帝遞呈《上神宗皇帝書》,字字如刀,直指變法的痛處,更直言變法使得“四海騷動,行路怨咨”,此舉讓王安石很難堪,也讓朝中黨爭越演越烈,但王安石一向?qū)κ虏粚θ耍⑽磳μK軾心懷芥蒂,反而對他此番不附仰當局的直諫精神心生欽佩。
在那場陡然掀起的政治風浪中,無一例外,所有人都必須做出選擇站隊,要么反對變法,要么堅守不變,蘇軾看到了嚴苛的變法給底層人民帶來的苦難,但王安石卻相信只有變革才能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初衷,雖然道不同,但兩人都是坦蕩的正人君子,分歧均出于一片忠君愛國的赤子之心,并無私怨,這樣的人,于公曾勢同水火,于私卻可以雪中送炭。
元豐二年(1079),蘇軾給神宗的謝表中以自嘲口吻寫道,“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此舉被有心人直指包藏禍心,釀成了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蘇軾被捕入獄,形勢兇險,而此時,已經(jīng)罷相三年的王安石卻向神宗提筆寫下一封為其政敵蘇軾求情的奏表,以一句“安有盛世而殺才子乎?”徹底打動皇帝,保住了蘇軾一命,王安石的胸襟與氣節(jié)著實讓人敬佩,就連舊黨的領袖司馬光,也不能不肯定王安石的人格。司馬光在王安石死后,仍建議朝廷厚加贈恤:“介甫無他,但執(zhí)拗耳,贈恤之典,宜厚大哉?!币舱怯捎谄涓呱械钠沸?,王安石贏得了蘇東坡由衷的敬重,史載,蘇軾在貶謫中,曾拐道淮河、汴水,繞道金陵,專程看望臥病的王安石,此時,他們歷經(jīng)幾度沉浮,沒有了當年的意氣,相視一笑泯恩仇,一同游鐘山,把酒臨風,不亦樂乎,甚至相約為鄰居,留下“騎驢渺渺入荒陂,想見先生未病時。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钡募言?。至此,倆人終于將長達十幾年的政治分歧拋之腦后,青山綠水間,只剩下一對廟堂失意,卻樂在知心的老友。
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會面,二年后,飽受愛子離世和新法被廢的王安石病逝。
蘇王二人不光在做人上令人高山仰止,在為文上,兩人更有盛唐時李白、杜甫之感,一個大刀闊斧,豪情萬丈;一個精雅奇絕,意韻深遠;歷史上多有他們你來我往交流切磋的故事,蘇軾曾在江寧作《同王勝之游蔣山》詩,王安石讀到其中“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一句,幾日欣賞玩味,感嘆道:“老夫平生作詩無此二句”,進而再嘆:“不知更幾百年,方有如此人物?!?,而蘇軾在讀到王《桂枝香.金陵懷古》時,更加由衷贊嘆:“此老乃是野狐精也?!?/p>
在王安石逝世后,輾轉(zhuǎn)多年為官的蘇軾看到新法的另一面,了解到民間疾苦有些是新法實施不當?shù)膼汗行﹦t是大官僚階級剝削造成,不能簡單歸咎對錯,他也開始理解王安石變法的初衷,當哲宗即位,新法面臨全面廢除時,蘇軾一反常態(tài),認為新法亦有可取之處,當然,這不代表他對變法有了根本性改觀,只能說其為人淡泊曠達,剛正不阿,由此可見,北宋王朝正是有許多像二人一般坦蕩蕩的君子,才成就了幾朝堪稱海晏河清的治世。
曾幾何時,滿頭華發(fā)的王安石罷相金陵,酣睡酒醒,念及往事,在《千秋歲引》中感嘆:“無奈被些名利縛,無奈被他情擔閣,可惜風流總閑卻?!鳖H為默契的是,遠在黃州謫居的蘇東坡游覽赤壁后,留下“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钡娜松鷧⑽?。相信心性澄明通透如他們,最后都早已擺脫了世情俗態(tài),回歸了悠然的內(nèi)心。
滾滾長江東逝水,在歲月的長河中,也許政治上的是非成敗已是遠去的浪花,星河浩渺,英雄難再,再多的塵世紛擾,功名利祿都不及彼此共飲的知交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