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濤生
自“五四”以來,新學興起,經(jīng)學式微。治經(jīng)學的少了,治經(jīng)學史的更是少之又少。然而就有這么一個人,蟄伏于草莽之中,皓首窮經(jīng),孜孜以求,治學卅載,以其46歲的生命,鑄就他在當代經(jīng)學史的地位,他就是湘籍經(jīng)史學家戴維。
戴維于1965年生于湖南瀏陽, 1981年初中畢業(yè)考入瀏陽縣第一中學。我認識他是1982年,那時我們同為瀏陽縣一中文科139班的學生。那時的戴維個高清瘦,有著與同齡人不相符的穩(wěn)重和成熟,當我們忙于課本知識,沉湎題海戰(zhàn)術時,他卻在看諸如《中國佛教史》《帛書老子》等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一些書。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我走近戴維。很快從他那里我又聽到了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馮友蘭、任繼愈、趙樸初、蘇格拉底、柏拉圖等人的名字。
1984年我們一起參加高考,他想進著名學府,師從名師,選從哲學,要不文史也行,可他當年的高考分數(shù)只上了大專線,只好重讀,第二年再考??稍旎耍诙旮呖挤謹?shù)一出,他依然只是上了大專線,沒辦法他只好選擇去湖南商業(yè)??茖W校(現(xiàn)在的湖南商學院)會計專業(yè)就讀。上大學后,他對經(jīng)史的熱愛依然癡心不改,把大量的時間用來跑書店、圖書館,沉迷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以致經(jīng)常缺課,甚至掛科補考。
戴維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著名的國有企業(yè)長沙小百貨站,當會計。但他無心此業(yè),決意要通過考研離開這里,去追求自己的夢想。他連年考研,每次專業(yè)成績都很好,可外語和政治兩科總拖他的后腿,始終無緣去更高學府進一步深造。
他還熱衷去民間尋訪古籍版本,但囿于當時的經(jīng)濟和交通條件,他經(jīng)常翻山越嶺,徒步跋涉,披星戴月,饑了吃點餅干,渴了喝口山泉水。只要看到一本好書,他就會兩眼放光,心跳加速,激動得難以自持,事后一說起也是眉飛色舞。
由于戴維一心治學,他所有的收入都用來買書還不夠,當別人沐浴改革開放春風發(fā)家致富時,他卻在為買一本好書省吃儉用。記得有一次他到我家說個事,看到他身上穿的衣服,我說怎么這么眼熟,他說是幾年前從我家穿走的。這是一件灰色“的確卡”料子的中山裝,20世紀80年代上大學時,我大哥給我的,當時就是件半新的衣服,我穿了幾年,參加工作后不好意思再穿了,不料他拿走后又穿了幾年。
由于健康和志向原因,1992年他辦了勞保手續(xù),不去上班了,他去了湘潭,與妻兒團聚,一心治學,成了一個沒有單位、沒有編制、沒有工資、沒有職稱的所謂“自由學者”。
戴維治學的開端是從注釋帛書《老子》開始的。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寫在絲帛上的《德》和《道》兩篇文章,與傳世的《道德經(jīng)》貌似形同,被學界稱為《帛書老子》。大概是1982年讀高二時我在戴維的床頭看到了這本書。由于出土時間較短,學界出版了幾個校釋本,戴維讀后,感覺這幾個本子都有疏漏和不準確之處,于是他決定自己搞一個本子出來。1985年是他上大學的第一年,他開始著手他的第一部著作《帛書老子校釋》,這年他正好20歲。
此后10年,他圍繞這一著述搜羅資料,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探尋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自漢代以來,儒學作為中國的主流思想橫亙兩千年,其間發(fā)展演變,大師輩出,流派紛呈。歷朝歷代,雖然對儒學的研究者甚眾,但他們的觀點散落在汗牛充棟的各家典籍之中,不易搜尋,不易閱讀,不易理解,給后人了解和研究帶來很大的不便。而且古代學者囿于資訊不便,許多論著不全面,甚至謬誤。戴維憑借自己多年治學形成的扎實的目錄、版本、考據(jù)、訓詁功底,從《詩經(jīng)》入手,凡三年,著成《詩經(jīng)研究史》,于2001年出版,2004年又出版了《春秋學史》,2011年出版了《論語研究史》。
在這些著述中,他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融匯了他自己獨到的觀點和見解,這些著述奠定了他在學界的地位。戴維的目標是將那些著名的儒家典籍的研究史料和觀點全面梳理一次,如《周易》《禮經(jīng)》《孟子》《左傳》《穀梁》《公羊》等,他已積累了這方面的素材,有些觀點也已在腦中形成,只待整理成章。在從事經(jīng)學史研究期間,他還應學界友人之約,點校了大型古籍《南史校證》,與他人合著了《湖南歷代文化世家·瀏陽歐陽氏卷》,等等。
他嗜書如命,癡迷治學,經(jīng)常通宵達旦地苦讀,這雖然奠定了他日后研究的基礎,卻也因為缺乏營養(yǎng)和睡眠,他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21歲那年他就私下跟我說:“說不定40歲就會物化,這樣算來,就沒有多少時間了,默默無聞過一輩子,真不甘心,別人能影響世界,我就不能嗎?”
此后,他似乎在與生命賽跑,以一種苦行僧的方式去追求個人的理想,他的每一分鐘,都燃燒了自己兩分鐘的生命。他20多歲患上了乙型肝炎,后來發(fā)展成肝硬化,2011年春,他被查出肝癌晚期,年底便離開了人世,留下了滿腔的遺憾。他在《論語研究史》的后記里說:“今年春末,我罹患肝痞之疾,真有蘇軾‘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之感嘆”,“孔子云:‘加吾數(shù)年以學《易》,可以無太過矣。也正是我現(xiàn)在的心情?!?/p>
2012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后一年,經(jīng)鐘叔河(1931-,湖南平江人,著名學者、出版家、散文作家)、姜廣輝兩位大家推薦,中國出版協(xié)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將他的《論語研究史》評選為“2011年度全國優(yōu)秀古籍圖書獎二等獎”,這是對他學術的一個肯定。不久,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他遺著匯編的《戴維文集》?!洞骶S文集》共四卷,三百余萬字,除收錄了他的《詩經(jīng)研究史》 《春秋學史》《論語研究史》三部經(jīng)學史巨制外,還有《帛書老子校釋》《湖南歷代文化世家·瀏陽歐陽氏卷》《金岳霖〈論道〉〈邏輯〉前言》 《十六卷聊齋志異乾隆抄本跋》等著作。
學者夏劍欽在戴維的追悼會上說:“戴維的過早離世,是中國文化的巨大損失,他是一個與世無爭的真正的讀書人,一個不為稿費、不為職稱、更不為升官的真學者,是一個誓為學術獻身,著作多多的大學者?!?/p>
《戴維文集》出版后,被他的家人捐贈給部分高校、省市區(qū)圖書館和學界的專家學者,贏得了普遍的贊譽。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黃克劍教授在看到《戴維文集》后如此評價:“戴維先生于此浮薄之世不為塵垢所污,不為勢利所誘,孜孜于古代經(jīng)典的研索,‘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實堪為當今學人之楷模。今見先生之書,卻不能得見其人,此無常命途,何其令人悵恨!”